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6906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别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对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Ecotype Areas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uts forward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pplicable to ecotype areas. Its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setting up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pectively, and evalu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eolog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ecotype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领域都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在使用海量数据的很多领域,都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使计算机可以根据处理这些数据。中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各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和人口的形式都截然不同,因此很难利用统一的土地资源数据来套用到每一个区域。对于各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最大经济总量,是保持一个地区生态不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关键数据。而一个地区当前的人口、经济是否恰当,则需要对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准确的评估。但是现有技术中缺乏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来实现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的大数据分析领域无法对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评价的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更为准确的对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以使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更为精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包括:以地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别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对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收集目标区域的历史地质数据,其中该历史地质数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灾害点灾情数据,活动断裂、地质构造带、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数据,地面塌陷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土壤质量现状及历史调查、监测、评价数据,沙漠戈壁、荒漠化、盐渍化数据资料,社会经济现状、发展规划及其对地质环境的需求资料;将收集到的历史地质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分别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地下水资源评价体系、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对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收集目标区域的历史地质数据,其中该历史地质数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灾害点灾情数据,活动断裂、地质构造带、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数据,地面塌陷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土壤质量现状及历史调查、监测、评价数据,沙漠戈壁、荒漠化、盐渍化数据资料,社会经济现状、发展规划及其对地质环境的需求资料;将收集到的历史地质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程建筑类和环境地质类的评价指标;其中工程建筑类指标包括构造稳定性、崩滑流;其中环境地质类指标包括:地面塌陷发育程度、土壤质量背景、盐渍化敏感性、沙漠化发育程度、自然保护区级别;针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地质环境本底评价、地质环境状态评价、承载潜力评价;其中,建立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收集目标区域的历史水文数据;将收集到的地下水资源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地下水资源数量和地下水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地下水资源数量指标包括: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数、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水位相对降幅、万元GDP用水量、潜水埋深;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原生劣质地下水区域面积占比、潜水埋深、地下水水质分级;针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地下水资源数量本底评价、地下水资源数量状态评价、地下水资源质量本底评价、地下水资源质量状态评价;其中,建立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收集目标区域的矿产资源数据,其中该矿产资源数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矿产资源开发地区及勘测地区的周围环境地质调查资料,矿产资源规划、绿色矿业发展规划、地区建设规划资料,相应年份的矿产开发及经济效益文件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报表资料,地方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人口、能源、国土资源、环境的年度统计年鉴及年鉴资料;将收集到的历史地质数据进行筛选,以确定矿产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矿产资源量的本底评价、矿产开发规模及强度的状态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具体包括:步骤11、收集目标区域的历史地质数据,其中该历史地质数据包括以下的至少一项: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灾害点灾情数据,活动断裂、地质构造带、地震烈度空间分布数据,地面塌陷分布与发育程度评价数据,土壤质量现状及历史调查、监测、评价数据,沙漠戈壁、荒漠化、盐渍化数据资料,社会经济现状、发展规划及其对地质环境的需求资料;步骤12、确定地质环境的评价因子,该评价因子包括工程建筑类和环境地质类的评价指标;其中工程建筑类指标包括构造稳定性、崩滑流;其中环境地质类指标包括:地面塌陷发育程度、土壤质量背景、盐渍化敏感性、沙漠化发育程度、自然保护区级别;构造稳定性的本底评价为断裂活动带、地震强度,状态评价无,分级标准为地质构造分布;崩滑流的本底评价为崩滑流发育程度,状态评价无,分级标准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土地塌陷的本底评价为地面塌陷发育程度,状态评价为地面塌陷风险区,分级标准为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质量的本底评价为土壤质量背景,状态评价为土壤质量等级,分级标准为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盐渍化的本底评价为盐渍化敏感性,状态评价为盐渍化程度,分级标准为文献调研;沙漠化的本底评价为沙漠化发育程度,状态评价为自然保护区级别,分级标准为自然保护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生态型地区的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质环境本底评价步骤具体包括:步骤A、确定构造稳定性,包括断裂活动带和地震强度;崩滑流发育程度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可以包括:散落型崩塌:在节理或断层发育的陡坡,或是软硬岩层相间的陡坡,或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陡坡,常形成散落型崩塌;滑动型崩塌:沿某一滑动面发生崩塌,有时崩塌体积保持了整体形态,和滑坡很相似,但垂直移动距离往往大于水平移动距离;流动型崩塌:松散岩屑、砂、粘土,受水浸湿后产生流动崩塌;蠕动型滑坡,通过仪器观测发现的滑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利用以上参数确定绘制目标区域的崩滑流发育程度;步骤B、确定地面塌陷发育程度:结合地质调查报告资料,通过塌陷区面积与塌陷发育区面积之比作为塌陷强度系数:K=C/I;其中,K—发育区塌陷强度系数,C—塌陷区面积,I—塌陷发育区面积;根据塌陷强度系数将面塌陷发育程度划分为:塌陷强度系数大于10000m2/km2的高度发育区;塌陷强度系数1000~1000m2/km2的中度发育区;塌陷强度系数小于m2/km2的低度发育区;步骤C、确定土壤质量:土壤质量采用深层土壤中砷As、汞Hg、镉Cd、铬Cr、铜Cu、锌Zn、铅Pb、镍Ni的重金属浓度的评价结果;步骤C、确定盐渍化敏感性:依据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比值和地下水矿化度指标,以此确定盐渍化敏感性;步骤D、确定沙漠化发育程度:根据历史土地沙漠化参数及遥感参数,将目标区域确定为:剧烈沙化、强度沙化、中度沙化、轻度沙化、微度沙化;并将沙化类型确定为:沙漠、严重沙漠化,强烈发展中沙漠化、正在发展中沙漠化、潜在沙漠化;地质环境状态评价步骤具体包括:步骤a、采用采空塌陷发育程度与危害程度综合定性分析,确定采空塌陷风险性的地面塌陷风险区;步骤b、土壤质量装填评价是采用深层土壤中砷As、汞Hg、镉Cd、铬Cr、铜Cu、锌Zn、铅Pb、镍Ni的重金属浓度的评价结果;步骤c、盐渍化程度,是结合盐渍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改良的难易程度将盐渍化分为四级,重度盐渍土指土壤盐渍度在0.6%以上,该区地下水矿化度高达10~20g/L以上,在该区农作物很难生存,只能生长一些耐碱性植物,甚至寸草不生成为荒芜地;中度盐渍土指土壤盐渍度在0.3~0.6%之间,该地区地形低洼,盐渍化连片分布,在该地区农作物普遍受到影响,只能种植耐碱性农作物,要对该区进行改良,必须从水利灌溉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王溥泽薛宝林方青青王红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