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转动电主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轴,尤其涉及一种防转动电主轴。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电主轴中常使用碟簧作为拉刀机构的松、拉刀弹性体,而由于碟簧本身存在的尺寸公差,在卸刀过程中,碟簧受到压缩时会沿中轴线有一定角度的旋转,并在旋转时带动拉刀机构相对轴芯转动;且在由卸刀状态向无刀或拉刀状态转换过程,解除了对碟簧的压缩,碟簧在自身弹性应力作用下方向旋转而恢复原状,此时碟簧旋转带动拉刀机构相对轴芯转动;而拉刀机构相对轴芯旋转易导致轴芯内部零件与拉刀机构配合面发生磨损,以及导致整个电主轴平衡量发生变化,缩短了电主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转动电主轴,其能防止拉杆组件和复位弹簧分别相对轴芯转动,进而避免轴芯发生磨损并避免防转动电主轴平衡量发生变化,而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转动电主轴,包括机体;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机体内;轴芯,所述轴芯活动穿插于所述定子组件内,并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轴芯内,并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机体内;轴芯,所述轴芯活动穿插于所述定子组件内,并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轴芯内,并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拉杆组件外,并位于所述轴芯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面形成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卡装配合;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面形成有第四限位结构,所述第四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卡装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固定在所述机体内;轴芯,所述轴芯活动穿插于所述定子组件内,并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拉杆组件,所述拉杆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轴芯内,并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拉杆组件外,并位于所述轴芯内;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面形成有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卡装配合;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面形成有第四限位结构,所述第四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卡装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包括拉杆和垫片,所述拉杆形成有抵碰面,所述抵碰面形成有第五限位结构;所述垫片套设在所述拉杆外,并位于所述抵碰面下方;所述垫片顶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五限位结构卡装配合的第六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垫片的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矩形螺旋弹簧,且所述矩形螺旋弹簧的数量为一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与所述轴芯过盈配合;所述机体内形成有安装部;所述轴芯通过螺钉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电主轴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和推拉机构,所述缸体安装在所述机体顶端;所述推拉机构安装于所述缸体内,并用于向下抵推所述拉杆组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动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电主轴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槽由所述缸体顶端延伸至所述机体底端。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坤,汤秀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