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96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扶正器技术领域,是一种变径扶正器;其包括中心筒、伸缩扶正机构、柱塞、填料和可溶封垫;在中心筒的外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竖直的伸缩扶正机构;伸缩扶正机构包括至少一组互套并能伸长限位的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向井内注入能将封垫溶解并使填料膨化的液体,液体将封垫溶解后与填料发生膨化反应,推动柱塞将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向外顶起,使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呈现弓起的状态并作用在井壁内侧,实现套管串的扶正;其中,随着填料膨化的驱动,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的弓起外径在逐渐增大,直到能够作用在井壁内侧,能够适用于井径过大而无法扶正的井段处使用,适用的范围更广。

Variable diameter centraliz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entralizer, which is a variable diameter centralizer. The centralizer comprises a central cylinder, a telescopic centralizer, a plunger, a filler and a soluble sealing pad; at least three vertical telescopic centralizer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outer end of the central cylinder; the telescopic centralizer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et of upper and lower centralizer plates which are mutually sleeved and can extend the limit; It is compact and easy to use. By injecting a liquid into the well which can dissolve the seal and make the filler expand, the liquid will dissolve the seal and expand the filler, and push the plunger to raise the upright plate and the downright plate outwards, so that the upright plate and the downward upright plate are bowed and act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well wall to realize the centralization of the casing string.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bow of the upper and lower centralized plates increases gradually until they can act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borehole wall. They can be used in sections where the borehole diameter is too large to be centralized,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wi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径扶正器
本技术涉及扶正器
,是一种变径扶正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固、完井作业中,为保证水泥封固质量、确保套管的居中度,在套管下入过程中,均在其管串中添加一定数量的套管扶正器;而常用的扶正器主要有两种,即刚性扶正器和弹性扶正器,但在一些井眼较大的井段,由于其最大外径固定,因此不能满足套管居中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扶正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刚性扶正器和弹性扶正器由于最大外径固定,在井径过大的井段无法将套管扶正居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径扶正器,包括中心筒、伸缩扶正机构、柱塞、填料和可溶封垫;在中心筒的外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竖直的伸缩扶正机构;伸缩扶正机构包括至少一组互套并能伸长限位的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分别为弹性板;伸缩扶正机构内侧的中心筒上由上至下排列分布有至少两个径向孔,每个径向孔内限位安装有能径向伸出的柱塞,柱塞内侧的径向孔内填充有能够遇水或遇油进行膨化反应的填料,在径向孔的内端口处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将填料封隔在径向孔内的可溶封垫;可溶封垫为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油的可溶性材料的封垫。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中心筒外设有与伸缩扶正机构对应的扶正突棱,径向孔向外延伸至扶正突棱的外端面;所述伸缩扶正机构安装在扶正突棱上;在扶正突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扶正板挂耳,在每个扶正板挂耳上分别设有挂孔;上扶正板置于上侧扶正板挂耳的挂孔内,在上扶正板上端连接有能将其挂在上侧挂孔处的上横杆;下扶正板置于下侧扶正板挂耳的挂孔内,在下扶正板下端设有能将其限位在下侧挂孔处的下横杆。上述上扶正板可包括中上部的板体段一、下部的重叠段一和下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一;板体段一竖直向下,重叠段一向外倾斜,限位互套口段一向内倾斜并在其倾斜面上设有互套口一;下扶正板包括中下部的板体段二、上部的重叠段二和上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二;板体段二竖直向上,重叠段二向内倾斜,并与重叠段一相互重叠;限位互套口段二向外倾斜并在其倾斜面上设有互套口二,下扶正板上端通过互套口二套装在上扶正板重叠段一上侧的板体段一上;上扶正板下端通过互套口一套装在下扶正板重叠段二下侧的板体段二上。上述径向孔为三个,分布为最上端的径向孔、中部的径向孔和最下端的径向孔;最上端的径向孔位于对应板体段一中部位置的扶正突棱和中心筒上,中部的径向孔位于对应重叠段二中部位置的扶正突棱和中心筒上;最下端的径向孔位于对应板体段二中部位置的扶正突棱和中心筒上。上述扶正突棱和上端扶正板挂耳的顶端为外斜向下的斜面;扶正突棱和下端扶正板挂耳的底端为外斜向上的斜面。斜面起到导入的作用,进一步方便本变径扶正器入井。上述可溶封垫采用可溶性泡沫封垫;或/和,填料为膨胀橡胶填料。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向井内注入能将封垫溶解并使填料膨化的液体,液体将封垫溶解后,进一步与填料发生膨化反应,填料向外膨胀并推动柱塞将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向外顶起,使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呈现弓起的状态并作用在井壁内侧,实现套管串的扶正;其中,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之间互扣的结构本身有一定伸长的变量,随着填料膨化的驱动,这种伸长的变量就转化呈弓起状态的外径变量,随着填料膨化的驱动,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的弓起外径在逐渐增大,直到作用在井壁内侧,能够适用于井径过大而无法扶正的井段处使用,适用的范围更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中心筒,2为板体段一,3为板体段二,4为扶正突棱,5为扶正板挂耳,6为挂孔,7为重叠段一,8为限位互套口段一,9为互套口一,10为重叠段二,11为限位互套口段二,12为互套口二,13为柱塞,14为填料,15为可溶封垫,16为径向孔,17为上横杆,18为下横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变径扶正器包括中心筒1、伸缩扶正机构、柱塞13、填料14和可溶封垫15;在中心筒1的外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竖直的伸缩扶正机构;伸缩扶正机构包括至少一组互套并能伸长限位的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分别为弹性板;伸缩扶正机构内侧的中心筒1上由上至下排列分布有至少两个径向孔16,每个径向孔16内限位安装有能径向伸出的柱塞13,柱塞13内侧的径向孔16内填充有能够遇水或遇油进行膨化反应的填料14,在径向孔16的内端口处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将填料14封隔在径向孔16内的可溶封垫15;可溶封垫15为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油的可溶性材料的封垫。使用时,本扶正器随套管串下入井内;待管串下入到指定位置后,向井内注入能将封垫溶解并使填料14膨化的液体,液体将封垫溶解后,进一步与填料14发生膨化反应,填料14向外膨胀并推动柱塞13将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向外顶起,使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呈现弓起的状态并作用在井壁内侧,实现套管串的扶正;其中,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之间互扣的结构本身有一定伸长的变量,随着填料14膨化的驱动,这种伸长的变量就转化呈弓起状态的外径变量,随着填料膨化的驱动,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的弓起外径在逐渐增大,直到作用在井壁内侧;在相同规格下的本扶正器、弹簧扶正器和刚性扶正器三者相比,本变径扶正器可根据井段的宽窄进行变径调节,能够用于在较宽的井段处使用,适用的范围更广。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变径扶正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在中心筒1外设有与伸缩扶正机构对应的扶正突棱4,径向孔16向外延伸至扶正突棱4的外端面;所述伸缩扶正机构安装在扶正突棱4上;在扶正突棱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扶正板挂耳5,在每个扶正板挂耳5上分别设有挂孔6;上扶正板置于上侧扶正板挂耳5的挂孔6内,在上扶正板上端连接有能将其挂在上侧挂孔6处的上横杆17;下扶正板置于下侧扶正板挂耳5的挂孔6内,在下扶正板下端设有能将其限位在下侧挂孔6处的下横杆18。其中,将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穿过挂孔6并通过上横杆17与下横杆18安装在扶正板挂耳5上,不仅对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起到限位的作用;还能在弓起时,使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在挂孔6内有因弓起变形而向外弯曲的径向空间,满足使用需求;其次,扶正突棱4起到能够保持套管串在井内居中下行的作用,因此扶正突棱4与井壁之间存在接触摩擦;基于这样的结构,在扶正突棱4上设有扶正板挂耳5,上下两端的扶正板挂耳5与扶正突棱4外端面之间形成U槽,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刚好平置在该U槽内,能够进一步避免下入过程中上扶正板与下扶正板与井壁之间接触摩擦或挂碰,导致提前扶正的情况发生,提高本变径扶正器的可靠性。如附图1所示,上扶正板包括中上部的板体段一2、下部的重叠段一7和下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一8;板体段一2竖直向下,重叠段一7向外倾斜,限位互套口段一8向内倾斜并在其倾斜面上设有互套口一9;下扶正板包括中下部的板体段二3、上部的重叠段二10和上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二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筒、伸缩扶正机构、柱塞、填料和可溶封垫;在中心筒的外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竖直的伸缩扶正机构;伸缩扶正机构包括至少一组互套并能伸长限位的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分别为弹性板;伸缩扶正机构内侧的中心筒上由上至下排列分布有至少两个径向孔,每个径向孔内限位安装有能径向伸出的柱塞,柱塞内侧的径向孔内填充有能够遇水或遇油进行膨化反应的填料,在径向孔的内端口处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将填料封隔在径向孔内的可溶封垫;可溶封垫为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油的可溶性材料的封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筒、伸缩扶正机构、柱塞、填料和可溶封垫;在中心筒的外端圆周分布有至少三个竖直的伸缩扶正机构;伸缩扶正机构包括至少一组互套并能伸长限位的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上扶正板和下扶正板分别为弹性板;伸缩扶正机构内侧的中心筒上由上至下排列分布有至少两个径向孔,每个径向孔内限位安装有能径向伸出的柱塞,柱塞内侧的径向孔内填充有能够遇水或遇油进行膨化反应的填料,在径向孔的内端口处密封固定安装有能将填料封隔在径向孔内的可溶封垫;可溶封垫为能溶于水或可溶于油的可溶性材料的封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中心筒外设有与伸缩扶正机构对应的扶正突棱,径向孔向外延伸至扶正突棱的外端面;所述伸缩扶正机构安装在扶正突棱上;在扶正突棱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向外凸起的扶正板挂耳,在每个扶正板挂耳上分别设有挂孔;上扶正板置于上侧扶正板挂耳的挂孔内,在上扶正板上端连接有能将其挂在上侧挂孔处的上横杆;下扶正板置于下侧扶正板挂耳的挂孔内,在下扶正板下端设有能将其限位在下侧挂孔处的下横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径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上扶正板包括中上部的板体段一、下部的重叠段一和下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一;板体段一竖直向下,重叠段一向外倾斜,限位互套口段一向内倾斜并在其倾斜面上设有互套口一;下扶正板包括中下部的板体段二、上部的重叠段二和上端的限位互套口段二;板体段二竖直向上,重叠段二向内倾斜,并与重叠段一相互重叠;限位互套口段二向外倾斜并在其倾斜面上设有互套口二,下扶正板上端通过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刚段新军杨少勇张绍军蒋忠于沈文娟蒋强李军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