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75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母排,壳体包括侧板、盖板、底板和若干螺栓,侧板包括侧板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设有安装槽,盖板包括盖板体和第三端板,第三端板上设有安装板,底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底板体和第四端板,第三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端板的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形状配合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槽,第二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板,第四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槽;通过螺栓铆接实现侧板与盖板和底板的装配,通过安装槽支撑显著增加了壳体边缘强度,并提高了限位配合贴附性,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稳定性和抗风振动能力,适应市场需求。

A High Stability Anti-Vibration Busb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stability anti-vibration busbar groov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several mother rows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shell includes side plates, cover plates, bottom plates and several bolts. The side plates include side plates, first end plates and second end plates. The first end plates and second end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installation grooves, the cover plates include cover plates and third end plates, and the third end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installation plates and bottom plates. The third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imit slot, a third limit plate and a third limit slot matching the shape of the first limit plate, the first limit slot and the second limit plate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limit plate, and the fourth en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limit slot. The side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re realized by bolt riveting. In the assembling process, the edge strength of the shell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support of the mounting groove, and the attachment of the limit matching is improved, thus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busbar groove and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wind vibration, and adapting to the market dem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属于母线槽

技术介绍
由于母线槽是用铜排或铝作为导电体,电流容量很大而且电气和机械性能好,另外用金属槽作为外壳,所以具有不燃烧,安全可靠性高,且使用寿命长,与传统的配电或比较,设备所占面积显著减少,并且外观美观,对于大型建筑物的施工和配电非常有利,但在外设大跨度的输电线路敷设中,母线槽壳体一般采用多点铆接安装,风载荷易造成母线槽振动噪音和型材形变现象,导致母线槽使用寿命下降,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母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板、盖板、底板和若干螺栓,所述侧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均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侧板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位于侧板体两端,且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组;所述盖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盖板体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三端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盖板体两端,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第一端板的安装槽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组;所述底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底板体和第四端板,所述第四端板有连个,且对称设置与底板体顶部两端,所述第四端板顶部与第二端板的安装槽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组,若干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三安装孔组,且端部设有端螺母;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形状配合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第四限位板形状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母线槽壳体的侧板采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的安装槽,与盖板的第三端板上的安装板、底板的第四端板形状配合,在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三安装孔组之间通过螺栓铆接实现侧板与盖板和底板的装配,通过安装槽支撑显著增加了壳体边缘强度,并提高了配合贴附性,使安装更可靠;(2)侧板和盖板还通过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分别与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槽形状配合、与底板之间还通过第四限位槽与第四限位板形状配合,增加接触面积和连接可靠性,更好地防风振动,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稳定性和抗风振动能力,适应市场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仰视图。(图中,壳体1,母排2,侧板3、盖板4、底板5,螺栓6,侧板体7、第一端板8和第二端板9,散热翅片10,V形板11,支板12,安装槽13,第一安装孔组14,盖板体15和第三端板16,安装板17,第二安装孔组18,底板体19和第四端板20,凸楞21,第三安装孔组22,端螺母23,第一限位板24、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板26,第二限位槽27、第三限位板28和第三限位槽29,第四限位板30,第四限位槽31,通孔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若干母排2,壳体和母排之间可设置树脂浇注层,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侧板3、盖板4、底板5和若干螺栓6,所述侧板3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均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侧板体7、第一端板8和第二端板9,所述侧板体7上设有若干散热翅片10,所述散热翅片10包括V形板11和若干支板12,若干支板12分别与V形板11外壁和内壁相连,采用散热翅片10的结构设计有效增加侧板体7的散热面积,提高母线槽散热效率,所述第一端板8和第二端板9分别位于侧板体7两端,且均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组14;所述盖板4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盖板体15和第三端板16,所述第三端板16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盖板体15两端,所述第三端板16上设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与第一端板8的安装槽13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14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组18;所述底板5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底板体19和第四端板20,所述底板体19上设有若干凸楞21,通过增加凸楞21改善底板体19表面,增加底板5抗变形耐压性,所述第四端板20有连个,且对称设置与底板体19顶部两端,所述第四端板20顶部与第二端板9的安装槽13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14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组22若干螺栓6穿过第一安装孔组14与第二安装孔组18、第一安装孔组14与第三安装孔组22且端部设有端螺母23;所述第一端板8上设有第一限位板24、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板26,所述第一限位槽25位于第一限位板24和第二限位板26之间,所述第三端板16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限位板24、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板26形状配合的第二限位槽27、第三限位板28和第三限位槽29,通过形状配合,可间隙配合将盖板4的第三端板16插入侧板3的第一端板8,增加接触面积和连接可靠性,更好地防风振动;所述第二端板9上设有第四限位板30,所述第四端板20上设有第四限位槽31,所述第四限位槽31与第四限位板30形状配合,采用第四限位槽31与第四限位板30形状配合,提高侧板3的第二端板9与底板5的第四端板20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可靠性,更好地防风振动;所述第一端板8、第二端板9和第四端板20上均设有通孔32,通过通孔32减轻侧板3和底板5重量,在保证第一端板8与第三端板16、第二端板9和第四端板20的接触面积下,减小用材,减低成本。侧板3与盖板4通过第一限位板24、第一限位槽25和第二限位板26分别与第二限位槽27、第三限位板28和第三限位槽29形状配合、侧板3与底板5之间还通过第四限位槽31与第四限位板30形状配合限位间隙配合接插下,侧板3采用第一端板8和第二端板9上的安装槽13,与盖板4的第三端板16上的安装板17、底板5的第四端板20形状配合,在第一安装孔组14与第二安装孔组18、第一安装孔组14与第三安装孔组之间通过螺栓6铆接实现侧板3与盖板4和底板5的装配,显著增加了壳体1边缘强度,并提高了配合贴附性,使安装更可靠,从而提高了母线槽的稳定性和抗风振动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母排,其特征为,所述壳体包括侧板、盖板、底板和若干螺栓,所述侧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均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侧板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位于侧板体两端,且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组;所述盖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盖板体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三端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盖板体两端,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第一端板的安装槽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组;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形状配合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槽;所述底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底板体和第四端板,所述第四端板有连个,且对称设置与底板体顶部两端,所述第四端板顶部与第二端板的安装槽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对应设置的第三安装孔组,若干螺栓穿过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二安装孔组、第一安装孔组与第三安装孔组,且端部设有端螺母;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端板上设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与第四限位板形状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防振动母线槽,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若干母排,其特征为,所述壳体包括侧板、盖板、底板和若干螺栓,所述侧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均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侧板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位于侧板体两端,且均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组;所述盖板包括连成一体式结构的盖板体和第三端板,所述第三端板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盖板体两端,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第一端板的安装槽形状配合,且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组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组;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三端板上设有分别与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板形状配合的第二限位槽、第三限位板和第三限位槽;所述底板包括连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湛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美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