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喻芬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561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包括传送带机构、夹持机构、料管塞机构、推塞机构、料管存放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传送带模组,分别用于传送料管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布置于两传送带模组之间,用于夹紧或松开料管;所述料管塞机构设于其中一传送带模组的外侧,且位于该传送带模组与推塞机构之间;所述料管塞机构用于储放料管塞,推塞机构用于将料管塞机构内的料管塞逐一推送封住料管开口;所述料管存放机构设于传送带机构的下料端,用于装载传送带机构传送后的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全自动将料管塞封住料管开口,且移载模组可自动将料管整理摆放在存料槽内,自动化程度高,利于自动化量产。

A New Type of Tube Material Cut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tubular material cut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a clamping mechanism, a material pipe stopper mechanism, a push stopper mechanism and a material pipe storage mechanism. The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comprises two parallel arranged conveyor belt module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used at both ends of the conveyor tube.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conveyor belt modules for clamping or loosening the material pipe. The mechanism is located on the outer side of one of the conveyor belt modules and between the conveyor belt module and the pushing mechanism; the material pipe plug mechanism is used for storing the material pipe plug, and the push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pushing the material pipe plug in the material pipe plug mechanism one by one to seal the opening of the material pipe; the material pipe storage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for loading the material pipe after the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conveys. The utility model can automatically seal the opening of the material pipe with the material pipe plug, and the loading module can automatically arrange and place the material pipe in the storage tank, with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automatic mass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状料下料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类电子或机械装置中,常需要设置不同功能的线路板进行控制或功能实现,而线路板的下料过程中需要插入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在插件之前需要进行激光打标、检测等工序,这些工序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上下料的问题。现有的电子元器件的送料方式中较高效的是通过料管预先将多个电子元器件进行封装形成管状料,管状料中的多个电子元器件沿装料管整齐排列,在封装后需要用料管塞将料管的开口封住,避免在料管的移动过程中电子元器件掉落。现有将料管塞塞入料管中大部分由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自动化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可实现全自动将料管塞封住料管开口,且移载模组可自动将料管整理摆放在存料槽内,自动化程度高,利于自动化量产。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包括传送带机构、夹持机构、料管塞机构、推塞机构、料管存放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传送带模组,分别用于传送料管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布置于两传送带模组之间,用于夹紧或松开料管;所述料管塞机构设于其中一传送带模组的外侧,且位于该传送带模组与推塞机构之间;所述料管塞机构用于储放料管塞,推塞机构用于将料管塞机构内的料管塞逐一推送封住料管开口;所述料管塞机构包括两带U型凹槽的储料杆,两储料杆的U型开口相向布置,储料杆的下端U型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管存放机构设于传送带机构的下料端,用于装载传送带机构传送后的料管。较佳地,所述料管存放机构包括存料槽、两移载模组;所述存料槽靠近传送带机构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两移载模组分别沿存料槽的相对两侧壁运动,且该运动方向平行于传送带机构的运动方向;所述存料槽的底部设有若干平行的料管槽位,料管槽位沿垂直于移载模组的运动方向布置。较佳地,所述移载模组包括水平移载电机、滑动模组、第一夹爪、第一升降驱动电机、第一夹爪气缸;所述水平移载电机用于驱动滑动模组带动第一夹爪沿存料槽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夹爪升降取放料管,第一夹爪气缸用于驱动第一爪夹紧或松开料管。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升降驱动电机、第二夹爪、第二夹爪气缸;所述第二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夹爪升降,第二夹爪气缸用于驱动第二夹爪夹紧或松开料管中部。较佳地,所述夹持机构附近安装有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料管到达夹持机构上方。较佳地,所述推塞机构包括推送气缸、第三夹爪、第三夹爪气缸;所述第三夹爪气缸用于驱动第三夹爪夹紧或松开料管塞,推送气缸用于将料管塞推送封住料管开口。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全自动将料管塞封住料管开口,料管塞机构存储量大,减少上料次数;同时,料管存放机构中设有移载模组,移载模组可自动将料管整理摆放,自动化程度高,利于自动化量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省却料管存放机构的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推塞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移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料管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识说明:1—传送带机构,2—夹持机构,3—料管塞机构,4—推塞机构,5—料管存放机构,6—料管,7—料管塞,11—传送带模组,21—第二升降驱动电机,22—第二夹爪,23—第二夹爪气缸,31—储料杆,41—推送气缸,42—第三夹爪,51—存料槽,52—移载模组,311—出料口,511—料管槽位,521—滑动模组,522—第一夹爪。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包括传送带机构1、夹持机构2、料管塞机构3、推塞机构4、料管存放机构5;所述传送带机构1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传送带模组11,分别用于传送料管6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2布置于两传送带模组11之间,用于夹紧或松开料管6;所述料管塞机构3设于其中一传送带模组11的外侧,且位于该传送带模组11与推塞机构4之间;所述料管塞机构4用于储放料管塞7,推塞机构4用于将料管塞机构3内的料管塞7逐一推送封住料管6开口;所述料管塞机构3包括两带U型凹槽的储料杆31,两储料杆31的U型开口相向布置,储料杆31的下端U型侧壁上设有出料口311;所述料管存放机构5设于传送带机构1的下料端,用于装载传送带机构1传送后的料管6。其中,所述料管存放机构5包括存料槽51、两移载模组52;所述存料槽51靠近传送带机构1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两移载模组52分别沿存料槽51的相对两侧壁运动,且该运动方向平行于传送带机构1的运动方向;所述存料槽51的底部设有若干平行的料管槽位511,料管槽位511沿垂直于移载模组52的运动方向布置。所述移载模组52包括水平移载电机(图中未示出)、滑动模组521、第一夹爪522、第一升降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夹爪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水平移载电机用于驱动滑动模组521带动第一夹爪522沿存料槽51的侧壁滑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一夹爪升降取放料管6,第一夹爪气缸用于驱动第一爪夹紧或松开料管6。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第二升降驱动电机21、第二夹爪22、第二夹爪气缸23;所述第二升降驱动电机21用于驱动第二夹爪22升降,第二夹爪气缸23用于驱动第二夹爪22夹紧或松开料管6中部。所述夹持机构2附近安装有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料管6到达夹持机构2上方。所述推塞机构4包括推送气缸41、第三夹爪42、第三夹爪气缸(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夹爪气缸用于驱动第三夹爪42夹紧或松开料管塞7,推送气缸41用于将料管塞7推送封住料管6开口。本技术工作过程:1)将料管6垂直于传送带机构1放置,即料管6的两端分别放在一传送带模组11上;2)当到位传感器感应料管6到达夹持机构2上方时,到位传感器将信号回传至主控,主控控制传送带机构1停止工作,并驱动第二升降驱动电机21驱动第二夹爪22上升,第二夹爪气缸23驱动第二夹爪22夹紧料管6;3)第三夹爪42伸出并将料管塞机构3最下端的一料管塞7夹紧,随后将该料管塞7从出料口311推出并塞紧被夹持机构2夹紧的料管6开口;料管塞机构3内的料管塞7在重力作用下全部下移一位;4)推塞机构4复位,夹持机构2复位,传送带机构1继续将料管6往料管存放机构5方向传送;5)当料管6落入存料槽51后,两移载模组52逐一将料管6移载至料管槽位511中。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机构、夹持机构、料管塞机构、推塞机构、料管存放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传送带模组,分别用于传送料管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布置于两传送带模组之间,用于夹紧或松开料管;所述料管塞机构设于其中一传送带模组的外侧,且位于该传送带模组与推塞机构之间;所述料管塞机构用于储放料管塞,推塞机构用于将料管塞机构内的料管塞逐一推送封住料管开口;所述料管塞机构包括两带U型凹槽的储料杆,两储料杆的U型开口相向布置,储料杆的下端U型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管存放机构设于传送带机构的下料端,用于装载传送带机构传送后的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机构、夹持机构、料管塞机构、推塞机构、料管存放机构;所述传送带机构包括两平行布置的传送带模组,分别用于传送料管的两端;所述夹持机构布置于两传送带模组之间,用于夹紧或松开料管;所述料管塞机构设于其中一传送带模组的外侧,且位于该传送带模组与推塞机构之间;所述料管塞机构用于储放料管塞,推塞机构用于将料管塞机构内的料管塞逐一推送封住料管开口;所述料管塞机构包括两带U型凹槽的储料杆,两储料杆的U型开口相向布置,储料杆的下端U型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管存放机构设于传送带机构的下料端,用于装载传送带机构传送后的料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管状料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管存放机构包括存料槽、两移载模组;所述存料槽靠近传送带机构的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两移载模组分别沿存料槽的相对两侧壁运动,且该运动方向平行于传送带机构的运动方向;所述存料槽的底部设有若干平行的料管槽位,料管槽位沿垂直于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芬
申请(专利权)人:喻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