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531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商用车的前空气悬架系统,该悬架用于匹配前转向轴(车桥)。该悬架系统包括气囊承载系统、减振系统、导向系统和横向稳定系统。与传统前空气悬架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具有更大的横向空间,提高了转向系统等的布置灵活度。同时该悬架具有良好的横向和纵向刚度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改善制动、加速工况的点头现象,减小转向过程中的车身侧倾角。

A Commercial Vehicle Front Air Suspens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ont air suspension system suitable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which is used to match the front steering axle (vehicle bridge). The suspension system includes airbag bearing system, vibration reduction system, guidance system and lateral stability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ront air suspens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larger lateral space, and improves the arrangement flexibility of the steering system,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suspension has good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vehicle ride comfort and driving safety, improve the nodding phenomenon in braking and acceleration conditions, and reduce the body roll angle in stee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系统,该悬架系统与转向轴(车桥)配合使用。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物流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汽车平顺性和货物运输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空气悬架越来越被人们亲耐。目前在中后桥部位采用的后空气悬架已有较大的市场应用,但由于前轮转向系统需求对空间的限制造成的布置难题,使得前空气悬架系统发展相对滞后。然而由于商用车驾驶室在前桥上方,因此前悬架的特性将直接影响乘员乘坐舒适性。空气弹簧由于其刚度特性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汽车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因此市场对于前空气悬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受转向系统及其他附件布置的影响,现阶段前空气悬架一般采用侧置式结构。例如专利[CN201620624941]公开的一种前空气悬架系统结构,该悬架空气弹簧布置于车架侧面,导致车架受力状况恶劣,因此需要额外增加下置横梁,从而造成系统重量上升;此外该类前悬架空气弹簧安装高度较高,影响了驾驶室周边零部件布置,造成空气弹簧托架结构复杂,为保证强度不得不采用高成本材质且重量上升,在当下重卡追求极致轻量化的背景下,一定程度制约了该类布置型式前空气悬架的发展。该类悬架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承载系统、减振系统、导向系统和横向稳定系统,其中,所述气囊承载系统包括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承载气囊(11)和气囊托架总成(10),其中气囊托架总成(10)上集成有减振器下支架(10a)、气囊下垫板(10b)和横向推力杆支架(10c),并预留有片扭板铆接孔位;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侧面固连,承载气囊(11)分别通过螺栓与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和气囊下垫板(10b)固连;气囊托架总成(10)与车辆的转向轴(16)固连;所述减振系统包括减振器上支架总成(3)和减振器(4),其中减振器上支架总成(3)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侧面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承载系统、减振系统、导向系统和横向稳定系统,其中,所述气囊承载系统包括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承载气囊(11)和气囊托架总成(10),其中气囊托架总成(10)上集成有减振器下支架(10a)、气囊下垫板(10b)和横向推力杆支架(10c),并预留有片扭板铆接孔位;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侧面固连,承载气囊(11)分别通过螺栓与承载气囊上支架总成(5)和气囊下垫板(10b)固连;气囊托架总成(10)与车辆的转向轴(16)固连;所述减振系统包括减振器上支架总成(3)和减振器(4),其中减振器上支架总成(3)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侧面固连,减振器(4)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减振器上支架总成(3)和减振器下支架(10a)固连;所述导向系统包括横向推力杆(8),横推支架(7)、拉板(9)、拉板支架(6)、片扭板(15)和片扭板支架(1),其中横推支架(7)、拉板支架(6)、片扭板支架(1)都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侧面固连,横向推力杆(8)一端通过销轴与横推支架(7)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横向推力杆支架(10c)连接,拉板(9)一端与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化刚杨志刚左耘范养强陶凡杨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