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73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属于结晶釜领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物料的搅动程度,从而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的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其技术要点是,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包括釜体、驱动电机和搅拌组件,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搅拌环、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搅拌轴位于釜体内的中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子同轴固定,第一桨叶均匀环绕于搅拌轴的侧壁上,搅拌环与第一桨叶远离搅拌轴的一端固定,第二桨叶环绕设置于搅拌环远离第一桨叶的侧壁上;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均倾斜设置,第一桨叶的倾斜方向与其搅拌物料的方向相同,第二桨叶与第一桨叶的倾斜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物料混合、加温、降温、搅拌等工序。

A Uniform Stirring Crystalliz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uniformly stirred crystallization kettle,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rystallization kettl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crystallization kettle which can increase the stirring degree of materials and make the material stirring more uniformly. The technical key poin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a uniformly stirred crystallization kettle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a driving motor and a stirring assembly, including a stirring shaft, a stirring ring and a first impeller. The stirring shaf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kettle body and one end is coaxially fixed with the rotor of the driving motor. The first blade is evenly surrounded by the side wall of the stirring shaft, the stirring ring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blade away from the stirr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blade is surrounded by the side wall of the stirring ring away from the first blade. The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blad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irst blade, and the inclination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blade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first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material mixing, heating, cooling, mixing and other processes in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and food industr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晶釜,特别涉及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
技术介绍
结晶釜是物料混合反应后,夹层内通入冷冻水或冷媒水急剧降温的结晶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物料混合、加温、降温、搅拌等过程中。为使增大生产效率,通常在结晶釜内增设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搅拌。公告号为CN20569954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结晶釜装置,包括结晶釜、搅拌桨、第一夹套、压力罐、空气压缩机、冷凝装置和第二夹套,所述结晶釜内设置搅拌桨,所述结晶釜外周设有第一夹套,结晶釜上端设有釜盖和液体进料阀,所述压力罐一端连接空气压缩机,另一端通过通气管道延伸至结晶釜内底端,通气管道底端设有多个出口,多个出口处均设有气流出口盖片,每个气流出口盖片上均设有盖片复位弹簧装置,所述通气管道与压力罐连接的一端设有通气阀,所述结晶釜上端连接有冷凝装置,冷凝装置外周设有第二夹套。上述这种新型结晶釜装置,由于搅拌桨在转动时只能够使得釜体内部的液体进行单向运动,搅拌均匀性较差,故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具有能够增大物料的搅动程度,从而使得物料搅拌更加均匀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包括釜体和设置在釜体顶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釜体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驱使转动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沿搅拌轴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搅拌环、第一桨叶和第二桨叶;所述搅拌轴位于釜体内的中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的转子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桨叶均匀环绕于所述搅拌轴的侧壁上,所述搅拌环与所述第一桨叶远离搅拌轴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桨叶环绕设置于搅拌环远离第一桨叶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桨叶的倾斜方向与其搅拌物料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桨叶与第一桨叶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桨叶能够将釜体中部的物料向外拨动,同时第二桨叶能够将第一桨叶拨出的物料向内拨动,使得物料能够在釜体内不断的上下翻动,从而使得物料的搅拌效果更加优异。进一步的,每组搅拌组件中的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均与其他搅拌组件中对应的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增大釜体内的物料在不同的高度搅拌时的搅动范围,从而使得物料的混合搅拌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搅拌组件中的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的数量均设置为2~4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设置数量过多时,其搅动物料时受到的阻力较大,长期工作时对驱动电机的损耗较大,因此将二者的数量均设置为2~4个。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搅拌组件中的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的设置数量分别为2个和4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设置的数量既能够控制成本,同时又能够满足正常的搅拌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桨叶远离搅拌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远离第二桨叶的一侧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能够将釜体内侧壁上粘结的物料刮除,从而使得这部分物料不易因长期粘附于釜体内而对其造成腐蚀。进一步的,所述刮板的上侧与所述第二桨叶固定,所述刮板的高度等于相邻所述搅拌环之间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刮板最大范围的将釜体内侧壁的粘接物料刮除。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与所述釜体的内壁接触处沿着所述第二桨叶旋转的方向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运动时,其能够与釜体的内壁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物料也不易从其与釜体内壁之间的缝隙透出,从而使得粘接物料的清理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与所述釜体的内壁接触处包覆有由高铬合金材料制成的耐磨衬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刮板直接与釜体的内壁接触,在刮料时具有较大的磨损,而高铬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程度,从而使得耐磨衬层能够保护刮板,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第一桨叶与第二桨叶倾斜的角度相反设置,能够使得物料在釜体内不断地进行翻动,增加了物料的搅拌均匀效果;2.通过刮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对釜体内壁残留的物料进行刮除,从而使得釜体不易受到腐蚀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3.通过耐磨衬层的设置,能够保护刮板,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釜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中,1、釜体;2、驱动电机;3、搅拌组件;31、搅拌轴;32、第一桨叶;33、搅拌环;34、第二桨叶;4、刮板;5、耐磨衬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如图1所示,包括釜体1和驱动电机2,釜体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3。驱动电机2设置于釜体1的顶部,搅拌组件3由驱动电机2驱使以对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如图1所示,搅拌组件3沿搅拌轴3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搅拌组件3均包括搅拌轴31、搅拌环33以及2~4个第一桨叶32和第二桨叶34。搅拌轴31位于釜体1内的中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转子同轴固定,第一桨叶32均匀环绕于搅拌轴31的侧壁上,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与其搅拌物料的方向相同;搅拌环33与第一桨叶32远离搅拌轴31的一端固定,第二桨叶34环绕设置于搅拌环33远离第一桨叶32的侧壁上,且第二桨叶34与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相反。当驱动电机2驱使搅拌轴31转动时,第一桨叶32会将釜体1中部的物料向外拨动,同时第二桨叶34能够将第一桨叶32拨出的物料向内拨动,使得物料能够在釜体1内不断地上下翻动,增加了物料的无序搅拌程度,从而使得物料具有搅拌均匀的搅拌效果。如图1所示,每组搅拌组件3中的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均与其它搅拌组件3中对应的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交错设置。为使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不易因数量设置过多而使得整个搅拌组件3的搅动阻力过大,故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二者的数量分别设置为四个和两个,从而减小驱动电机2的损耗。如图1所示,在第二桨叶34远离搅拌环33的一端还设置有刮板4,刮板4的上侧与第二桨叶34固定,刮板4远离搅拌轴31的一侧与釜体1的侧壁抵接,且抵接的部分沿着第二桨叶34旋转的方向弯曲。当搅拌组件3进行物料搅拌时,刮板4能够将釜体1内侧壁上粘结的物料刮除,从而使得这部分物料不易因长期粘附于釜体1内而对其造成腐蚀。由于刮板4与釜体1内壁抵触时具有一定的弧度,使得刮板4在运动时物料不易从其与釜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透出,从而使得残料的清理效果更好。为使得刮板4最大范围地将釜体1内侧壁的粘接物料刮除,将刮板4的高度与相邻搅拌环33之间的间距设计为等长。如图2所示,在刮板4与釜体1(参见图1)内壁的接触处还包覆有由高铬合金材料制成的耐磨衬层5。由于刮板4直接与釜体1的内壁接触,在刮料时具有较大的磨损,而高铬合金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程度,从而使得耐磨衬层5能够保护刮板4,使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过程:驱动电机2控制搅拌轴31转动,第一桨叶32、搅拌环33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包括釜体(1)和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2),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2)驱使转动的搅拌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3)沿搅拌轴(3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轴(31)、搅拌环(33)、第一桨叶(32)和第二桨叶(34);所述搅拌轴(31)位于釜体(1)内的中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转子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桨叶(32)均匀环绕于所述搅拌轴(31)的侧壁上,所述搅拌环(33)与所述第一桨叶(32)远离搅拌轴(31)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桨叶(34)环绕设置于搅拌环(33)远离第一桨叶(3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与其搅拌物料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桨叶(34)与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包括釜体(1)和设置在釜体(1)顶部的驱动电机(2),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2)驱使转动的搅拌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3)沿搅拌轴(3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搅拌组件(3)包括搅拌轴(31)、搅拌环(33)、第一桨叶(32)和第二桨叶(34);所述搅拌轴(31)位于釜体(1)内的中部且一端与驱动电机(2)的转子同轴固定,所述第一桨叶(32)均匀环绕于所述搅拌轴(31)的侧壁上,所述搅拌环(33)与所述第一桨叶(32)远离搅拌轴(31)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桨叶(34)环绕设置于搅拌环(33)远离第一桨叶(3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与其搅拌物料的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桨叶(34)与第一桨叶(32)的倾斜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均匀搅拌的结晶釜,其特征在于:每组搅拌组件(3)中的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均与其他搅拌组件(3)中对应的第一桨叶(32)与第二桨叶(34)交错设置。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振华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