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用取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32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牛用取粪器包括取粪头和软管,所述取粪头包括容器和位于所述容器内的盖体,所述盖体和容器之间有缝隙,在所述容器内的上端设置有一根横穿所述盖体上端的转轴;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的一端;所述转轴的方向与所述软管的方向垂直;所述软管为中空的管状,在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前端穿过所述盖体与容器之间的缝隙后与所述盖体的前端连接;所述拉绳的末端穿出所述软管的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深入牛肠道内进行取粪,且通过球形取粪头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牛肠道的损伤柄获取最多的牛粪。

Cow dung collector

The cattle dung collector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dung collector and a hose. The dung collector comprises a container and a cover located in the container. 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cover and the container, and a rotating shaft across the upper end of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ntainer. The hos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container; the direc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vertica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hose. The hose is a hollow tube, in which a pulling rope is arranged. The front end of the pulling rope passes through the gap betwee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contain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of the cover body. The end of the pulling rope passes through the end of the hose. The utility model can go deep into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cattle for excrement extraction, and the design of spherical excrement extraction head can minimize the amount of cattle excrement obtained by the injury handle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ca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用取粪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牛用取粪器。
技术介绍
粪便检查是兽医临床上了解消化系统病例变化的一种辅助方法。目前,没有专用的取粪便工具,在检测牛粪便时,要提前观察牛的排便情况,以便及时获取牛粪便。这种方法比较耗费时间,有时牛在很长时间都不会排便,耽误检测的时间。再有一种是直接人用手从牛的肛门取粪便,这种方式很容易对牛的肛门造成损伤,而且,有时牛粪便位于离肛门处很远的肠道内,人手很难够到。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直接从牛肠道获取足量牛粪便,且不会对牛肠道造成损害的多功能牛用取粪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牛用取粪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取粪头和软管,所述取粪头包括容器和位于所述容器内的盖体,所述盖体和容器之间有缝隙;所述容器为半球形,所述盖体也为半球形,在所述容器内的上端设置有一根横穿所述盖体上端的转轴,所述盖体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的一端;所述转轴的方向与所述软管的方向垂直;所述软管为中空的管状,在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前端穿过所述盖体与容器之间的缝隙后与所述盖体的前端连接;所述拉绳的末端穿出所述软管的末端。进一步的,在所述拉绳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圆环。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和取粪头的表面设置有软硅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深入牛肠道内进行取粪,且通过球形取粪头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牛肠道的损伤柄获取最多的牛粪。通过拉绳可以将取粪器的盖体盖合,不会使取粪器内的牛粪在取粪器拉出过程中掉落,而且球形的盖体还能在盖合时盖取一部分牛粪。本技术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盖体盖合容器后的侧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取粪器结构示意图。图中,取粪头1、软管2、容器11、盖体12、缝隙3、转轴4、拉绳5、圆环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本技术包括取粪头1和软管2,所述取粪头1包括容器11和位于所述容器11内的盖体12,所述盖体12和容器11之间有缝隙3。所述容器11为内部是凹槽的半球形,所述盖体12也是内部为凹槽的半球形,盖体12上端的最大直径小于容器11上端的最大直径。在所述容器11内的上端设置有一根横穿所述盖体上端的转轴4,所述盖体12可以绕所述转轴4转动。当然,如图1所示,可以在盖体12的两侧设置耳板,转轴4穿过耳板。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2可以转动到容器11的上方。所述软管2为中空的管状,所述软管2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11的一端,在容器11上设置有与软管2对应的开口。在所述软管2内设置有拉绳5,所述拉绳5的前端从软管2的前端伸出,穿过容器11后,再穿过所述盖体12与容器11之间的缝隙3后与所述盖体12的前端连接。所述转轴4的方向与所述软管2的方向垂直。这样拉绳5与转轴4在方向上也垂直,拉动拉绳5即可带动盖体12绕转轴4旋转。所述拉绳5的末端穿出所述软管2的末端,为了方便拉动拉绳5盖合盖体12,在所述拉绳5的末端连接有一个圆环6,拉动拉绳5时可以用手指钩住圆环6拉动拉绳。为了不损伤牛的肠道,所述软管2和取粪头1的表面设置有软硅胶层。使用时,盖体12位于容器11内,状态如图3所示,然后从牛的肛门将取粪头1慢慢送入牛的肠道,当感觉到推送取粪头比较吃力时说明取粪头已经触碰到牛粪,这时拉动拉绳,使盖体12盖合到容器11上,然后将取粪头1拉出,完成取粪。上述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和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用取粪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取粪头和软管,所述取粪头包括容器和位于所述容器内的盖体,所述盖体和容器之间有缝隙;所述容器为半球形,所述盖体也为半球形,在所述容器内的上端设置有一根横穿所述盖体上端的转轴,所述盖体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的一端;所述转轴的方向与所述软管的方向垂直;所述软管为中空的管状,在所述软管内设置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前端穿过所述盖体与容器之间的缝隙后与所述盖体的前端连接;所述拉绳的末端穿出所述软管的末端;所述软管和取粪头的表面设置有软硅胶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用取粪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取粪头和软管,所述取粪头包括容器和位于所述容器内的盖体,所述盖体和容器之间有缝隙;所述容器为半球形,所述盖体也为半球形,在所述容器内的上端设置有一根横穿所述盖体上端的转轴,所述盖体可以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容器的一端;所述转轴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瑶杨峰柳楠贺建宁张连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