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three Fourteen-Membered macrolid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macrolides are fermented and cultured by Micromonospora sp. HM134, and then extracted and separated from natural compounds. The Fourteen-Membered macrolides have good anti-tumor ac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尤其涉及三种新的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用途。
技术介绍
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高、毒副作用比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低的优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自20世纪50年代起,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即投入临床使用,但随着耐药菌的不断出现以及耐药性的增强,临床使用的红霉素疗效逐渐降低,后续又逐渐开发出新的红霉素类似物。目前对红霉素类药物的合成和开发主要集中于对14元环结构的改造上。在专利CN1910171B中报道了一种酮内酯结构,3位变为酮基后,其耐受革兰阴性细菌和大环内酯耐受革兰阳性细菌的活性提高。海洋微生物能够提供新的红霉素骨架结构,可以潜在的解决稳定性及关键的耐药性的问题。另外具有多个可修饰的位点,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衍生化反应,所得到的系列化合物将为新一代药物开发提供良好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三种新的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如(I)、(Ⅱ)、(Ⅲ)所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I)、(Ⅱ)或(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 ...
【技术保护点】
1.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I)、(Ⅱ)或(Ⅲ)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I)、(Ⅱ)或(Ⅲ)所示:2.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Ⅱ)或(Ⅲ)是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sp.为出发菌株,在包含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发酵生产,然后经过提取分离得到的,其中所述的小单孢菌为Micromonosporasp.HM134,菌种保藏于CGMCC,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5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包含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sp.HM134,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5401),并收集发酵液;(2)将步骤(1)收集得到的发酵液,分离得到菌丝体和上清液,菌丝体经过有机溶剂A提取得到提取液;上清液经树脂吸附,然后用有机溶剂B洗脱得到洗脱液;合并提取液和洗脱液,得合并液;(3)将步骤(2)所得合并液,依次经过浓缩、萃取、浓缩、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后得到含有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流分样品;(4)将步骤(3)中得到的流分样品进行反相柱层析得到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I)、(Ⅱ)或(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碳源选自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糊精、玉米淀粉、工业糖蜜、甘油、蔗糖、山梨醇、甘露醇、乳糖、麦芽糖、木聚糖或上述两种或多种物质的组合,优选为可溶性淀粉与葡萄糖组合;所述的氮源选自酵母粉、酵母抽提物、黄豆饼粉、大豆粉、花生饼粉、棉籽饼粉、麦芽抽提物、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玉米浆干粉、麸皮、麸质粉、尿素、铵盐或上述两种或多种物质的组合,优选为黄豆饼粉、酵母抽提物或它们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树脂为大孔吸附树脂,优选为HP-20大孔吸附树脂,所述有机溶剂A选自低级酮、C1-C3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自丙酮、甲醇、乙醇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溶剂B选自低级酮、C1-C3醇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自丙酮、甲醇、乙醇或者它们中的两种或多种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硅胶柱层析所使用的硅胶粒径选自100-200目,所述硅胶柱层析所使用的洗脱溶剂为C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栋,符格意,张辉,齐欢,邓爱文,黄隽,吴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