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致病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257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环内酯类布雷菲德菌素A(BFA)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来自三七一株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经过固体发酵,分离后得到纯品化合物,并使用核磁共振(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此系列化合物具有拮抗三七致病真菌的活性,并进行了田间回植实验,可以将其开发成具有防治三七植物根腐病致病菌的农药候选化合物。

Macrolacto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macrolide BFA compounds, which come from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an endophytic fungus Panax notoginseng and are isolated by solid fermentation and purified.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identifi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The invention discovers that the series of compounds have the activity of antagonizing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Panax notoginseng, and carries out field replanting experiments, which can be developed into pesticide candidate compounds with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pathogenic fungi of Panax notoginseng root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致病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病原性致病菌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抗炎、止血、抗衰老、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具有巨大药用价值,及市场空间。但是三七属多年生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病害发生频繁,其中三七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对根腐病的防治尚没有成熟有效的方法,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病原菌是导致三七根部发生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真菌病原菌主要包括:柱孢菌、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孢菌、立枯丝核菌、轮枝孢霉菌、茎点霉菌,细菌病原菌以假单胞菌为主。目前我国三七的种植中常用的杀菌剂及农残检出率见图1。常用的杀菌剂大部分为化学合成杀虫剂,虽然这些杀虫剂效果明显,但是其容易残留在三七根部和土壤中,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期使用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以寻找一种降解周期短,微生物分泌的天然代谢物,与环境和谐共存的新型农药十分有必要。内生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基本上每一种植物内都含有与之相适应的内生菌。内生菌中含有多种代谢途径,代谢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如下结构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3 CN 20171048466961.如下结构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培养7-10天的新鲜菌落制备成孢子悬浮液,接种于固体大米培养基中,静置培养30-40天;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4遍,得到总浸膏后,甲醇:水(8:2-9:1)继续溶解,用等体积环己烷萃取3-4遍以便除去极性较小的脂肪酸类化合物,然后经过硅胶柱,反相ODS柱,LH-20凝胶柱,半制备液相等分离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纯品BFA系列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分离,200-300目硅胶作为固定相,CH2Cl2-MeOH或CHCl3-MeOH100:1-1:1梯度洗脱获得4个流分,分别命名为A-D;B流分使用MeOH-H2O1:9-10:0为流动相,反向ODS柱继续分离,得到B1-B15流分;使用LH-20凝胶柱对B4进行分离,获得了B4-1到B4-5流分,其中B4-2进一步使用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化合物1,液相条件为体积比为25:75-24:76的CH3CN–H2O或MeOH-H2O;化合物2与3同样使用半制备液相分别从流分B4-4和B4-5中获得,其流动相体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轩谢君吴莹莹章朦玥张天园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