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2798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涉及沥青混凝土加工技术领域,在外界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解决了因沥青混凝土的导热性不佳,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的问题。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新集料85~90份;SBS改性沥青6~8份;矿粉0.5~0.9份;再生沥青混合旧料22~25份;再生剂0.2~0.4份;高导热填料2.5~4.5份;热稳定剂0.2~0.6份;消石灰粉0.4~0.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而出现损伤,且使用寿命较长。

A kind of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process,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sphalt concrete processing. When the external temperature changes dramatically, the problem that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is greatly reduced due to the po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A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consists of 85-90 parts of new aggregate, 6-8 parts of SBS modified asphalt, 0.5-0.9 parts of ore powder, 22-25 parts of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 0.2-0.4 parts of recycling agent, 2.5-4.5 parts of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iller, 0.2-0.6 parts of heat stabilizer and 0.4-0.8 parts of lime powder. The recycled asphalt concrete in the invention has good stability in the use process, is not easy to be damaged due to drastic changes in external temperature, and has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加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在公开号为CN10835848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填料及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填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陶瓷废料粉末30~50份、高炉矿渣粉5~15份、石灰4~10份、水泥10~20份、十二烷基磺酸钠0.4~0.8份、硬脂酸0.2~0.6份;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含有上述沥青混凝土填料,所述的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沥青混凝土填料3~9份、沥青5~10份、粗集料60~70份、细集料20~30份。上述专利中,对高炉矿渣粉和陶瓷废料粉末进行活化,可以提升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废物利用,但高炉矿渣粉和陶瓷废料粉末的导热性不佳,当外界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沥青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呈层级分布,容易快速老化,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进而导致其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外界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因沥青混凝土的导热性不佳,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通过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热交换性能,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而出现损伤,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新集料85~90份;SBS改性沥青6~8份;矿粉0.5~0.9份;再生沥青混合旧料22~25份;再生剂0.2~0.4份;高导热填料2.5~4.5份;热稳定剂0.2~0.6份;消石灰粉0.4~0.8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沥青混合旧料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所得到的,使拆除的沥青路面可以被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且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但再生沥青混合旧料中的沥青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而加入再生剂,可以改善沥青的相容性,提高沥青整体的针入度和延度。高导热填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填充性能,能够大大降低再生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还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内部的热交换性能。当外界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高导热填料能够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进行快速的热量传递,避免再生混凝土的内部出现温度层级分布,进而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不易产生老化,且不易出现裂缝,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长。同时,具有高导热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也有利于对道路进行融冰化学处理,使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矿粉在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起到填充作用,目的是减小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且矿粉和沥青共同形成沥青胶浆,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消石灰主要起到活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沥青与新集料间的结合强度,而SBS改性沥青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耐老化性能和耐温性能。热稳定剂能够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在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老化,且有利于使再生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缝。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高导热填料主要由氮化铝和氮化硅组成,且氮化铝和氮化硅的重量份数比为1:(1.2~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化铝和氮化硅均为良好的高导热材料,且整体硬度较高,并具有良好的抗化学腐蚀性能,其分散填充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能够大大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氮化铝和氮化硅的质量较轻,使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品质,当氮化铝和氮化硅的重量份数比为1:(1.2~1.6)时,其相互配合能够起到良好的导热效果,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2~3份的导热纤维填料,且导热纤维填料为导热碳纤维、不锈钢纤维和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纤维填料分散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不仅能够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强度,还能提高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导热能力,且导热纤维填料与高导热填料之间能够起到良好的配合效果,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不易出现温度层级分布。而导热碳纤维、不锈钢纤维和银纤维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导热碳纤维是一种良好的填料,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银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能够使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整体品质和稳定性大大提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0.4~0.6份的聚乙二醇和0.1~0.3份的尿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二醇和尿素混合使用时,主要起到良好的分散作用,有利于使各组分原料充分混合,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整体的品质。同时,聚乙二醇和尿素能够避免导热纤维填料出现成团,并使导热纤维填料与高导热填料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形成稳定的立体导热网络,避免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出现温度层级分布的现象,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凝土整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新集料主要由粒径范围为0~3mm、3~5mm、5~13mm、13~20mm、20~25mm的石灰岩按重量份数比为(1.5~2.5):(2.5~3.5):(7.3~8.1):1:(3.2~4.4)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灰岩与SBS改性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导致其界面强度的减弱,使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选用不同粒径大小的石灰岩组成新集料,使新集料与再生沥青混合旧料、SBS改性沥青在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形成疏密相见的胶质网,并与高导热填料之间起到良好的配合效果,不仅提高了各组分原料间的结合强度,还能使再生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耐温变性能。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旧料主要由粒径范围为0~8mm、8~15mm、15~25mm的旧沥青混凝土按重量份数比为(0.7~0.9):1:(1.2~1.6)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沥青混合旧料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而选用不同粒径大小的旧沥青混凝土,且按不同比例组成再生沥青混合旧料,能够使再生沥青混合旧料与新集料、SBS改性沥青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并有利于减少再生沥青混凝土内部的孔隙。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热稳定剂选用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硫磺、胶粉和硬脂酸钡的一种或多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元乙丙橡胶、丁腈橡胶、硫磺、胶粉和硬脂酸钡均为良好的热稳定剂,当SBS改性沥青与再生沥青混合旧料上的旧沥青相互熔融时,热稳定剂能够使其整体的热稳定大大提高,在外界温度变化较大时,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内部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不易发生老化和开裂,整体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而出现损伤,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步骤一,将相应重量份数的新集料和高导热填料在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新集料85~90份;SBS改性沥青 6~8份;矿粉0.5~0.9份;再生沥青混合旧料22~25份;再生剂0.2~0.4份;高导热填料2.5~4.5份;热稳定剂 0.2~0.6份;消石灰粉 0.4~0.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新集料85~90份;SBS改性沥青6~8份;矿粉0.5~0.9份;再生沥青混合旧料22~25份;再生剂0.2~0.4份;高导热填料2.5~4.5份;热稳定剂0.2~0.6份;消石灰粉0.4~0.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导热填料主要由氮化铝和氮化硅组成,且氮化铝和氮化硅的重量份数比为1:(1.2~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2~3份的导热纤维填料,且导热纤维填料为导热碳纤维、不锈钢纤维和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中还加入有重量份数为0.4~0.6份的聚乙二醇和0.1~0.3份的尿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集料主要由粒径范围为0~3mm、3~5mm、5~13mm、13~20mm、20~25mm的石灰岩按重量份数比为(1.5~2.5):(2.5~3.5):(7.3~8.1):1:(3.2~4.4)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沥青混合旧料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清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时申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