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边驱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219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边驱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轮边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以及减速器,电机具有电机壳,电机壳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减速器壳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冷却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冷却通道使减速器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减速器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传动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并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对电机与减速器的降温效果相一致,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轮边驱动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串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依次流经电机壳、减速器壳,使冷却管路的布置更加简单、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Edge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s with I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heel-side drive system and a vehicle with it. The wheel-side drive system comprises a motor and a reducer. The motor has a motor housing, a first cooling passage is arranged in the motor housing, a reducer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 reducer housing, a second cooling passage is arranged in the reducer housing, and the first cooling pass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through a cooling tube to form a cooling passage. Liquid circulation flow path. Thus,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reducer is better by setting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so that the working stability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the reducer are higher. In the case of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cooling passage and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coolant on the motor and the reducer is consistent, and the working stability of the wheel-side drive system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case of the parallel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cooling passage and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coolant In the case of the first cooling passage in series with the second cooling passage, the coolant flows through the motor shell and the reducer shell in turn, which make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oling pipeline simpler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边驱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边驱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轮边减速器的润滑油一般通过设置在轮边减速器内部的冷却管路与润滑油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润滑油的降温。但是,冷却管路在轮边减速器内部的布置较困难且存在局限性,冷却液循环效果差,润滑油冷却效果不佳,甚至于局部区域的润滑油难以被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轮边驱动系统,所述轮边驱动系统的散热效果好,润滑油冷却更加充分。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轮边驱动系统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包括: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电机具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所述减速器壳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冷却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通过设置第二冷却通道使减速器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减速器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传动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并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对电机与减速器的降温效果相一致,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轮边驱动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串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依次流经电机壳、减速器壳,使冷却管路的布置更加简单、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机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减速器壳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形成为冷却液进口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形成为冷却液出口;或者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一汇流管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管的自由端形成为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汇流管的自由端形成为冷却液出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部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的距离为B,A≥B。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背离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朝向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背离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朝向斜上方延伸。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侧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适于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一侧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速器为齿轮减速器,所述齿轮减速器至少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以及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减速器壳内,所述减速器壳设置有齿轮的区域上,与齿轮相对的表面为内壁,远离齿轮的所述减速器壳的外表面为外壁,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设置在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一侧均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以形成为U形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在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上方设置有背离所述减速器壳的内壁延伸的翻边,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侧凸出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或者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相平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一侧高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具有翻边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形成在所述减速器壳内,且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减速器壳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14mm-18mm,所述第二冷却通道与所述减速器壳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为7mm-8mm,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宽度为12mm-15mm。可选地,所述减速器壳为一体成型式或者分体式;其中,分体式的所述减速器壳包括主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的副壳体,所述主壳体与所述副壳体之间限定出第二冷却通道。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以及冷却装置,两个所述轮边驱动系统并联连接至同一个所述冷却装置或者独立地连接于不同的所述冷却装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一个俯视图(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串联);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的另一个俯视图(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并联)。附图标记:轮边驱动系统100,电机10,电机壳11,第一进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2,减速器20,减速器壳21,第二进水口211,第二出水口212,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第二冷却通道a,内壁b,外壁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10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100包括:电机10以及减速器20,电机10具有电机壳11,电机壳11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图中未示出),减速器20具有减速器壳21,减速器壳21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a,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通过冷却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具体而言,电机壳11内设置第一冷却通道、减速器壳21内设置第二冷却通道a,且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通过外管相连通,以使冷却液可以流经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从而分别对电机10、减速器20降温。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通过外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是指:冷却液可以在第一冷却通道以及第二冷却通道a中串联流通、也可以在第一冷却通道以及第二冷却通道a内并联流通。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串联,进而冷却液依次流经电机壳11、减速器壳21后排出(参见图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并联,进而冷却液同时流经电机壳11、减速器壳21后排出(参见图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轮边驱动系统100,通过设置第二冷却通道a使减速器20具有更好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减速器20的工作稳定性以及传动效率更高的前提下,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并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对电机10与减速器20的降温效果相一致,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轮边驱动系统100的工作稳定性,在第一冷却通道与第二冷却通道a串联的实施例中,冷却液依次流经电机壳11、减速器壳21,使冷却管路的布置更加简单、可以有效地降低管材用量,进而降低成本。在图4和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机壳11具有与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111和第一出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以及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所述减速器壳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冷却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以及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所述减速器壳内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通过冷却管连通并形成冷却液循环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减速器壳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水口形成为冷却液进口且所述第二出水口形成为冷却液出口;或者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一汇流管连接且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一汇流管的自由端形成为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汇流管的自由端形成为冷却液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横截面为U形,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底部的距离为B,A≥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背离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朝向斜上方延伸,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背离所述第二冷却通道朝向斜上方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边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适于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侧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根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的适于连接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一侧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根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徐兆峰王冲常海东秦宬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