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1231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包括中部框,所述中部框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中部框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顶端扭力弹簧连接有上盒夹,所述中部框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底端扭力弹簧连接有与上盒夹相对应的下盒夹,所述上盒夹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通槽,所述下盒夹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转出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上盒夹、下盒夹和触发杆,通过夹具实现了试件碎块的自动收集,减少试件破碎后再收集时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损失,试件完整度和还原度更高,避免了进行劈裂实验后,人工收集实验碎块不方便,且人工拼接后试件还原度不高,影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实验数据结果精确度的问题。

A self-collecting fix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self-healing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s after split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lf-collecting fix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self-healing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s after splitting, which includes a middle frame. The top and bottom ends of the middle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rectangular grooves. The top and left sides of the middle frame are connected with an upper box clamp through a top torsion spring. The bottom and left sides of the middle frame are connected with a lower box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box clamp through a bottom torsion spring. The inner part of the upper box clamp is provided with a trigger rod through groov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lower box clamp is provided with a trigger rod turning groov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pper box clamp, a lower box clamp and a trigger rod. Through the clamp, the automatic collection of specimen fragments is realized, the quality loss of asphalt mixture during the collection of the sample after crushing is reduced, and the integrity and reduction degree of the specimen are higher, thus avoiding the splitting experiment. It is inconvenient to collect experimental fragments manually, and the reduction degree of specimens after manual splicing is not high, which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splitting test data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路面性能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在受长期行车荷载、温度应力以及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将产生裂缝、松散等病害。且现有的沥青路面养护和修复聚合物材料,如防水剂、沥青再生剂等,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路面的养护费用和使用。不过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自愈合的能力,在常温下可以自愈合,沥青路面通过自愈合会修复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低温、疲劳和基层反射所导致的裂缝松散等病害,因此能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服务寿命,减少路面的养护和修复,带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益处。但由于沥青路面在自然状态下自愈合速度非常缓慢,并且要求外部没有行车荷载的循环作用,当沥青混合料中的粘结剂在间歇期受到高温时沥青的修复率会提高。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自愈合技术与密封剂等修复措施相比,不会给修复路面带来负面影响,如抗滑性能等。因此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了沥青路面感应加热自愈合技术研究,而这些研究离不开大量的室内实验,当然也离不开模拟沥青路面电磁感应自愈合的实验装置。目前通过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再愈合模拟实际沥青路面电磁感应自愈合时,沥青混合料试件破碎后通过人工收集组合还原试件原状,但还原度不高,内部裂缝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影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实验结果数据的精确度。同时,在进行再破碎再愈合的循环实验时,步骤繁琐,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以解决使用现有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人工收集不便的问题,同时沥青混合料试件夹具可以达到使用者在进行愈合实验时不需要拆装夹具的效果,简化实验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包括中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所述中部框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顶端扭力弹簧连接有上盒夹,所述中部框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底端扭力弹簧连接有与上盒夹相对应的下盒夹,所述上盒夹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通槽,所述下盒夹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转出槽,所述触发杆转出槽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触发杆。优选的,所述上盒夹和下盒夹的内侧贴合有耐热海绵。优选的,所述中部框设置为矩形框状结构。优选的,所述触发杆设置为轻质硬性胶棒。优选的,所述触发杆通槽的内部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末端设置有光滑微弧板。优选的,所述上盒夹和下盒夹的侧面均开设有扭力弹簧安装定位圆槽。优选的,所述上盒夹和下盒夹均为耐热盒体结构。优选的,所述中部框的内侧贴设有耐热海绵条。优选的,所述顶端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上盒夹内侧,所述顶端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中部框内侧。优选的,所述夹具所有部件均采用非电磁感应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其结构的设计实现了自收集试件碎块,克服了劈裂实验后,人工收集试件碎块不便,试件碎屑难以收集,试件完整度和还原度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夹具自收集尽可能的保持了试件的原始尺寸状态,最大化的恢复了试件的原貌。(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试件劈裂后,收集破碎试件的模具在试件加热愈合后不脱模时无法再次完成劈裂实验的问题。本实验夹具具备在不脱模条件下反复自动收集劈裂实验后试件碎屑和碎块的功能,在自愈合后,可循环不脱模劈裂实验,实验步骤方便快速,时间效益特别明显。(3)本专利技术通过夹具实现了试件碎块的自收集,减少试件破碎后收集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损失,试件完整度更高,还原效果更好,进行电磁加热后的愈合程度更符合实际,减小了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精确更高,避免人工收集效果差,影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实验结果的精确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透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区域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条放置方法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加热示意图。图中:1-上盒夹、2-中部框、3-顶端扭力弹簧、4-触发杆、5-耐热海绵、6-矩形通槽、7-触发杆通槽、8-触发杆转出槽、9-下盒夹、10-耐热海绵条、11-底端扭力弹簧、12-定位杆、13-光滑微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包括中部框2,其特征在于:中部框2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6,中部框2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顶端扭力弹簧3连接有上盒夹1,中部框2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底端扭力弹簧11连接有与上盒夹1相对应的下盒夹9,上盒夹1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通槽7,下盒夹9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转出槽8,触发杆转出槽8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触发杆4。上盒夹1和下盒夹9的内侧贴合有耐热海绵5。中部框2设置为矩形框状结构,且框体侧边面积大于沥青混凝土试件过圆心竖直截面的截面积,从而不会在劈裂实验时对试件造成围压。触发杆4设置为轻质硬性胶棒。触发杆通槽7的内部两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定位杆12,定位杆12的末端设置有光滑微弧板13。上盒夹1和下盒夹9的侧面均开设有扭力弹簧安装定位圆槽。上盒夹1和下盒夹9均为耐热盒体结构。中部框2的内侧贴设有耐热海绵条10。顶端扭力弹簧3的一端固定在上盒夹1内侧,顶端扭力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中部框2内侧。夹具所有部件均采用非电磁感应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将将上盒夹1和下盒夹9打开,将马歇尔试件放入夹具中,由于壳体失去外力作用闭合,所以再次将上盒夹1和下盒夹9打开,使用者可转动定位杆12,使得定位杆12末端的光滑微弧板13与触发杆4垂直,转动触发杆4,将触发杆4的上端抵到光滑微弧板13中间,用触发杆4使上盒夹1和下盒夹9保持打开状态,将试件在中部框2内放置好,将劈裂实验仪上的压条伸入矩形通槽6,将夹具固定,开始劈裂实验,如图6所示,试件破坏后会挤压触发杆4,使触发杆4上部点接触断开,触发杆4转出触发杆通槽7和触发杆转出槽8,夹具闭合,劈裂实验结束后,将试件连同夹具取出,放置到电磁加热线圈上进行加热愈合实验,如图7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包括中部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2)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6),所述中部框(2)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顶端扭力弹簧(3)连接有上盒夹(1),所述中部框(2)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底端扭力弹簧(11)连接有与上盒夹(1)相对应的下盒夹(9),所述上盒夹(1)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通槽(7),所述下盒夹(9)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转出槽(8),所述触发杆转出槽(8)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触发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包括中部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2)的顶端和底端均开设有矩形通槽(6),所述中部框(2)的顶端左右两侧通过顶端扭力弹簧(3)连接有上盒夹(1),所述中部框(2)的底端左右两侧通过底端扭力弹簧(11)连接有与上盒夹(1)相对应的下盒夹(9),所述上盒夹(1)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通槽(7),所述下盒夹(9)的内部开设有触发杆转出槽(8),所述触发杆转出槽(8)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触发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夹(1)和下盒夹(9)的内侧贴合有耐热海绵(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框(2)设置为矩形框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裂后电磁自愈合的自收集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4)设置为轻质硬性胶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混合料试件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秦晨阳李天豪方子阳彭传奇戴冬凌孟元皓王昌胜凌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