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小燕专利>正文

一种凹痕修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76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痕修复器,包括修复器主体、支撑固定脚板和拉杆,所述修复器主体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部侧端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螺杆连接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工作时,通过支撑固定脚板的上下转动和左右移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规则或则不规则),更好的找到作用点,在脚套的作用下,确保在用力的时候,能够防止滑动,同时又不会车漆造成二次破损,本装置为一体式铸造,结构简单牢固,经久耐用,在修复拉拨头、拉杆、手柄和加力杆的共同作用下修复汽车表面凹坑,定位速度快,修复效率高,且外形小巧易于携带。

A dent restor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nt restorer, which comprises a restorer body, a supporting fixed footplate and a pull ro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restorer body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two supporting legs. The lower side ends of the supporting legs are provided with positioning grooves, and the positioning grooves are provided with screw connecting through ho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and fast.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practicability. When working, by suppor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rotation of the fixed footplate and adjusting the left and right movement, it can better find the action poi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riers (rules or irregularitie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foot sleeve, it ensures that the sliding can be prevented while the force is applied, and the secondary damage of the car paint can not be caused. The device is an integral casting with simple and firm structure. Durable, under the joint action of repairing pull-out head, pull rod, handle and force rod, repairing the surface pit of automobile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positioning, high repair efficiency, compact shape and easy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痕修复器
本技术涉及汽修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凹痕修复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凹陷修复,顾名思义,就是把汽车漆面的凹陷部分修复到原来状态。一般情况下,汽车凹陷修复能达到原来状态的是锐角和钝角凹陷。主要是没有掉漆的凹陷可以修复如初,冰雹坑可完美修复,边角与AB柱子不易修复,汽车凹痕修复器,又名汽车凹痕修复工具。是指通过专业工具,在不破坏原车车漆的前提下将汽车表面的凹陷修复好,一般凹痕修复器都是借助于杠杆原理,通过牵引垫片的向外牵引来修复汽车表面的凹陷。目前,现有的凹痕修复器,脚架的距离无法调整,针对有凹陷的地方,固定的脚架距离,可能会导致不太容易找到作用点,且固定脚大多采用金属制作容易对凹痕处造成二次损伤,同时现有的凹痕修复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使用寿命较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凹痕修复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凹痕修复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痕修复器,包括修复器主体、支撑固定脚板和拉杆,所述修复器主体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部侧端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螺杆连接通孔,所述支撑固定脚板外侧套设有脚套,所述支撑固定脚板上端边缘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部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支撑腿,所述修复器主体右端中部开设有加力杆孔,所述加力杆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加力杆,所述修复器主体上端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下端贯穿加力杆延伸到圆形通孔外,所述拉杆下端连接修复拉拨头,所述拉杆下部位于修复拉拨头顶端连接有弹簧,所述拉杆上端连接有防滑卡头,所述修复器主体右端上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手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脚套的材料为橡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连接通孔的内径与固定螺栓的直径相匹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腿设置为L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卡头和手柄的侧端均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修复器主体和支撑腿的材料为不锈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合理,实用性很高,工作时,通过支撑固定脚板的转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规则或则不规则),更好的找到作用点,在脚套的作用下,确保在用力的时候,能够防止滑动,同时又不会车漆造成二次破损,本装置为一体式铸造,结构简单牢固,经久耐用,在修复拉拨头、拉杆、手柄和加力杆的共同作用下修复汽车表面凹坑,定位速度快,修复效率高,且外形小巧易于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凹痕修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凹痕修复器中A的放大图。图中:1-修复器主体、2-支撑腿、3-定位槽、4-支撑固定脚板、5-脚套、6-连接柱、7-固定螺栓、8-加力杆孔、9-转轴、10-加力杆、11-圆形通孔、12-拉杆、13-修复拉拨头、14-弹簧、15-防滑卡头、16-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凹痕修复器,包括修复器主体1、支撑固定脚板4和拉杆12,所述修复器主体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下部侧端均设置有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设置有螺杆连接通孔,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外侧套设有脚套5,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上端边缘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上部通过固定螺栓7连接支撑腿2,所述修复器主体1右端中部开设有加力杆孔8,所述加力杆孔8内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加力杆10,所述修复器主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11,所述圆形通孔11内设置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下端贯穿加力杆10延伸到圆形通孔11外,所述拉杆12下端连接修复拉拨头13,所述拉杆12下部位于修复拉拨头13顶端连接有弹簧14,所述拉杆12上端连接有防滑卡头15,所述修复器主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手柄16。所述脚套5的材料为橡胶。所述螺杆连接通孔的内径与固定螺栓7的直径相匹配。所述支撑腿2设置为L型。所述防滑卡头15和手柄16的侧端均设置有防滑纹。所述修复器主体1和支撑腿2的材料为不锈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凹痕修复器,工作时,通过支撑固定脚板4的上下转动和左右移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规则或则不规则),更好的找到作用点,在脚套5的作用下,确保在用力的时候,能够防止滑动,同时又不会车漆造成二次破损,本装置为一体式铸造,结构简单牢固,经久耐用,在修复拉拨头13、拉杆12、手柄16和加力杆10的共同作用下修复汽车表面凹坑,定位速度快,修复效率高,且外形小巧易于携带。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实用性很高,工作时,通过支撑固定脚板的转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载体(规则或则不规则),更好的找到作用点,在脚套的作用下,确保在用力的时候,能够防止滑动,同时又不会车漆造成二次破损,本装置为一体式铸造,结构简单牢固,经久耐用,在修复拉拨头、拉杆、手柄和加力杆的共同作用下修复汽车表面凹坑,定位速度快,修复效率高,且外形小巧易于携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痕修复器,包括修复器主体(1)、支撑固定脚板(4)和拉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器主体(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下部侧端均设置有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设置有螺杆连接通孔,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外侧套设有脚套(5),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上端边缘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上部通过固定螺栓(7)连接支撑腿(2),所述修复器主体(1)右端中部开设有加力杆孔(8),所述加力杆孔(8)内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加力杆(10),所述修复器主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11),所述圆形通孔(11)内设置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下端贯穿加力杆(10)延伸到圆形通孔(11)外,所述拉杆(12)下端连接修复拉拨头(13),所述拉杆(12)下部位于修复拉拨头(13)顶端连接有弹簧(14),所述拉杆(12)上端连接有防滑卡头(15),所述修复器主体(1)右端上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手柄(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痕修复器,包括修复器主体(1)、支撑固定脚板(4)和拉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器主体(1)下端左侧和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下部侧端均设置有定位槽(3),所述定位槽(3)内设置有螺杆连接通孔,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外侧套设有脚套(5),所述支撑固定脚板(4)上端边缘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上部通过固定螺栓(7)连接支撑腿(2),所述修复器主体(1)右端中部开设有加力杆孔(8),所述加力杆孔(8)内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转动连接加力杆(10),所述修复器主体(1)上端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11),所述圆形通孔(11)内设置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下端贯穿加力杆(10)延伸到圆形通孔(11)外,所述拉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吴小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