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31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包括两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和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钢筋桁架,各钢筋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以及搭接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的若干桁架拼接钢筋,桁架拼接钢筋的两端和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入混凝土墙模板内固定。此混凝土墙腔体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搭接若干桁架拼接钢筋形成钢筋桁架,通过组成钢筋桁架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固在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内,形成混凝土墙腔体,此结构中作为支撑骨架的钢筋桁架可有效减少墙腔体施工的钢筋用材,并能通过有序的搭接更好的保障整体的强度,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构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钢筋混凝土墙在施工现场首先绑扎竖向连接筋和水平钢筋或者箍筋后形成钢筋笼,再在墙截面两侧支护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要求后,再拆除墙四周的模板。整个混凝土墙身制作施工的步骤多、流程复杂、施工工期长。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在工厂完成上述步骤,并将完全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通过吊装安装、运输,由于吊装安装的重量较大,预制构件之间通过预埋件、预留插孔灌浆、钢套筒、混凝土后浇部分等连接成整体,连接构造复杂,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整体性欠佳。另有一种在钢筋笼的两侧支立墙模板形成的混凝土墙腔体,此类墙腔体可通过吊装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混凝土墙,但此类混凝土墙腔体结构中,要么钢筋笼结构复杂,拼接麻烦,较为浪费建材;要么钢筋笼结构简单,导致其刚性不足,不方便吊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材且强度合适的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包括两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和安装在两混凝土墙模板间的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钢筋桁架,各钢筋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以及搭接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的若干桁架拼接钢筋,桁架拼接钢筋的两端和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入混凝土墙模板内固定。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钢筋桁架包括位于上方的上骨架钢筋和位于下方在上骨架钢筋两侧设置的下骨架钢筋,上骨架钢筋与两侧的下骨架钢筋间均连接有桁架拼接钢筋。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桁架拼接钢筋通过钢筋弯折形成,钢筋弯折形成的弯折点分别与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还设有若干垂直于各钢筋桁架设置的竖向连接筋,各竖向连接筋分别与各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固定连接以形成墙体钢筋笼。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还设有分别贴覆在墙体钢筋笼两侧的钢丝网,钢丝网分别与各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固定连接。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各钢丝网和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混凝土墙模板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搭接若干桁架拼接钢筋形成钢筋桁架,通过组成钢筋桁架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固在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内,形成混凝土墙腔体,此结构中作为支撑骨架的钢筋桁架可有效减少墙腔体施工的钢筋用材,并能通过有序的搭接更好的保障整体的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本技术为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包括两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1和安装在两混凝土墙模板1间的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钢筋桁架2,各钢筋桁架2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骨架钢筋21和下骨架钢筋以及搭接在上骨架钢筋21和下骨架钢筋22间的若干桁架拼接钢筋23,桁架拼接钢筋23的两端和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分别凝入混凝土墙模板1内固定。此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在上骨架钢筋21和下骨架钢筋22间搭接若干桁架拼接钢筋23形成钢筋桁架2,通过组成钢筋桁架2的上骨架钢筋21和下骨架钢筋22分别凝固在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1内,形成混凝土墙腔体,此结构中作为支撑骨架的钢筋桁架2可有效减少墙腔体施工的钢筋用材,并能通过有序的搭接更好的保障整体的强度。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钢筋桁架2包括位于上方的上骨架钢筋21和位于下方在上骨架钢筋21两侧设置的下骨架钢筋22,上骨架钢筋21与两侧的下骨架钢筋22间均连接有桁架拼接钢筋2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桁架拼接钢筋23通过钢筋弯折形成,钢筋弯折形成的弯折点分别与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还设有若干垂直于各钢筋桁架2设置的竖向连接筋3,各竖向连接筋3分别与各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固定连接以形成墙体钢筋笼。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还设有分别贴覆在墙体钢筋笼两侧的钢丝网4,钢丝网4分别与各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各钢丝网4和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内。此墙腔体的制作流程,可先行拼装并焊接形成若干的钢筋桁架2,上方一根上骨架钢筋21和下方两根下骨架钢筋22的拼接形成,可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搭接在上骨架钢筋21和下骨架钢筋22间的桁架拼接钢筋23可通过单根的钢筋弯折形成,钢筋在弯折时,连续弯折使得各桁架拼接钢筋23连续且形成夹角,在各弯折点与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拼接固定后,也能在各弯折点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钢筋桁架2的施工,使得钢筋笼的形成更加有序,能更好的保障墙腔体整体的强度,并能有效的节省用材。将若干钢筋桁架2彼此间隔平行放置,并在平行放置的若干钢筋桁架2间绑扎垂直于钢筋桁架2的若干竖向连接筋3即可形成钢筋笼,并可在钢筋笼的两侧贴覆钢筋网来增强与两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间的连接强度。钢筋桁架2、竖向连接筋3和钢丝网4绑扎完成后,将绑扎好的钢筋笼平铺放置,使得一侧的钢丝网4和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位于下方,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将位于同一侧的钢丝网4、竖向连接筋3和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全部凝入该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内。待整体凝固后,再将整体翻面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完成另一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的施工,使得另一侧的钢丝网4、竖向连接筋3和上骨架钢筋21或者下骨架钢筋22凝固在第二侧施工的混凝土墙模板1内,形成需要的混凝土墙腔体。混凝土墙腔体形成后,可通过吊装和运输至需要使用的场所进行拼装,再在拼装完成的墙腔体结构中浇筑混凝土,带浇筑在墙腔体中的混凝土与两侧的混凝土墙模板1凝固在一起,即可得到所需的混凝土墙结构。在进行混凝土墙模板1的浇筑施工时,可预留PVC管,使得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墙模板1上形成混凝土浇筑孔5。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和安装在两所述混凝土墙模板间的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钢筋桁架,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以及搭接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的若干桁架拼接钢筋,所述桁架拼接钢筋的两端和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入混凝土墙模板内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平行间隔设置的混凝土墙模板和安装在两所述混凝土墙模板间的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钢筋桁架,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以及搭接在上骨架钢筋和下骨架钢筋间的若干桁架拼接钢筋,所述桁架拼接钢筋的两端和上骨架钢筋或者下骨架钢筋分别凝入混凝土墙模板内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位于上方的上骨架钢筋和位于下方在上骨架钢筋两侧设置的下骨架钢筋,所述上骨架钢筋与两侧的下骨架钢筋间均连接有桁架拼接钢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支撑的混凝土墙腔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勇刘付钧李定乾上官瑾瑜黄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