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27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和排水装置;所述抗滑桩内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集水腔,抗滑桩的与边坡滑动面对应的侧部设置有与集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潜水泵和排水管路,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且靠近集水腔的底部,潜水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延伸到抗滑桩之外。上述的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能有效解决抗滑桩滑动面附近的排水问题,提高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边坡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
技术介绍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的滑动面深入以下稳定地层的桩柱,其位于滑动面下部的部分用于锚固,滑动面上方的部分用以承受滑坡推力,从而起到定边坡的作用。目前,边坡施工中最常用的抗滑桩为大截面实心矩形抗滑桩,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其大截面的结构对滑动面附近的排水性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水体在滑动面附近受阻汇集,使边坡环境恶化,降低了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导致抗滑桩的使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或地下水丰富的区域,抗滑桩的效果更是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以有效解决抗滑桩滑动面附近的排水问题,提高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和排水装置;所述抗滑桩内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集水腔,抗滑桩的与边坡滑动面对应的侧部设置有与集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潜水泵和排水管路,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且靠近集水腔的底部,潜水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延伸到抗滑桩之外。进一步地,所述抗滑桩为设置有贯通轴孔的管状结构,所述抗滑桩轴孔的底部密封形成所述集水腔。进一步地,所述集水腔内设置有水位尺。进一步地,所述集水腔的顶部开口设置有可开闭的井盖。进一步地,排水装置还包括:水位报警器,所述水位报警器设置在抗滑桩的集水腔内,水位报警器与潜水泵控制连接,以控制潜水泵的启动和停止。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的内部或则外端部设置有滤水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抗滑桩的横截面外缘呈矩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利用抗滑桩的空心结构,形成能有效收集桩体附近的水体的集水井,并能通过排水装置将过剩的水及时排除,使边坡的环境处于健康状态,减少了下滑力,提高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使抗滑桩的处治效果得到了保证;2、根据抗滑桩受力分析,抗滑桩两侧为受拉和受压区域,空心部分填充的材料基本属于浪费,空心抗滑桩出去了空心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有效降低工程费用,节约物功;3、设置水位报警器,当水位高于设置水位时,自动抽水,降至设置最低水位时,自动停止抽水,自动控制,操作方便;4、通过对水位报警器提供的信息及排除水量的持续监控处理,可达到有效判断抗滑桩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总结规律,实现滑坡的及时预警;5、施工简单,方便,适用于公路大型滑坡、自然地质灾害大型滑坡采用大截面抗滑桩加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断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抗滑桩,11-集水腔,12-混凝土封层,13-透水孔,14-滤水装置,20-排水装置,21-潜水泵,22-排水管路,23-水位报警器,24-水位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10和排水装置20。抗滑桩10内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集水腔11,本实施例中,抗滑桩10的横截面外缘呈矩形,稳定边坡的能力较强;抗滑桩10内设置有贯通的轴孔,使抗滑桩10形成管状结构,根据抗滑桩10受力分析,抗滑桩10两侧为受拉和受压区域,空心部分填充的材料基本属于浪费,空心抗滑桩10出去了空心部分的钢筋和混凝土,有效降低工程费用,节约物功。施工时,将抗滑桩10的插入土层底部的轴孔端部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封层12,进而密封形成上端开口的集水腔11,并可在集水腔11的顶部开口设置可开闭的井盖,以便检查井内状况;抗滑桩10的与边坡滑动面对应的侧部设置有与集水腔11连通的透水孔13,以便抗滑桩10附近的水体通过透水孔13进入集水腔11内,以适时通过排水装置20排出到抗滑桩10之外,保持抗滑桩10周边环境的干燥,边坡的环境处于健康状态,减少了下滑力,提高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使抗滑桩10的处治效果得到了保证;且透水孔13仅设置在靠近滑动面的位置,从而在集水腔11的下部形成不渗透的集水井,保证了集水腔11的蓄水性,以便更加完全的收集滑动面上部土层的水量,保证了滑动面上部土层的干燥。透水孔13的内部或则外端部设置有滤水装置14,具体可为滤网、过水泡沫等,防止泥沙通过透水孔13进入集水腔11内沉积,影响排水装置20的正常工作。排水装置20包括:潜水泵21和排水管路22,潜水泵21设置在集水腔11内且靠近集水腔11的底部,潜水泵21的出口通过排水管路22延伸到抗滑桩10之外,具体可在远离抗滑桩10的地面上设置排水沟,排水管路22的外端接入到排水沟内而使排出的水体流走。为使排水装置20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本实施例在集水腔11内设置有水位报警器23,水位报警器23与潜水泵21控制连接,以控制潜水泵21的启动和停止:当集水腔11内的水位高于设置水位(一般在透水孔13附近)时,水位报警器23工作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潜水泵21工作,实现自动抽水,而当水位降至设置最低水位(一般靠近集水腔11底部且能没过潜水泵21)时,水位报警器23也会工作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潜水泵21停转,自动停止抽水,自动控制,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对水位报警器23提供的信息及排除水量的持续监控处理,可达到有效判断抗滑桩10工作状态的目的,进而总结规律,实现滑坡的及时预警。使用上述的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抗滑桩10滑动面附近的排水问题,提高滑动面土体的稳定性;其施工简单,方便,适用于公路大型滑坡、自然地质灾害大型滑坡采用大截面抗滑桩10加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和排水装置;所述抗滑桩内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集水腔,抗滑桩的与边坡滑动面对应的侧部设置有与集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潜水泵和排水管路,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且靠近集水腔的底部,潜水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延伸到抗滑桩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抗滑桩和排水装置;所述抗滑桩内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的集水腔,抗滑桩的与边坡滑动面对应的侧部设置有与集水腔连通的透水孔;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潜水泵和排水管路,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且靠近集水腔的底部,潜水泵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水管路延伸到抗滑桩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为设置有贯通轴孔的管状结构,所述抗滑桩轴孔的底部密封形成所述集水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抗滑桩自动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平刘中帅徐建强苟栋元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