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723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其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1‑0.12%,Si:0.2‑0.8%,Mn:6.0‑9.0%,Cr:18.0‑20.0%,Ni:2.0‑4.0%,Cu:1.0‑3.0%,P≤0.060%,S:0.008‑0.035%,N:0.16‑0.30%,Mo≤0.30%,Nb≤0.10%,V≤0.20%,Ti≤0.10%,O:0.010‑0.016%,Bi:0.0010‑0.0100%,Sn:0.010‑0.050%,Ca:0.0010‑0.005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不仅成本低,具有高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可切削性能,而且成品及冷加工后磁性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
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锈钢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其中易切削不锈钢的产量也越来越大。由于奥氏体不锈钢材质软而发粘,导热系数低,切削时切屑难分断(缠绕不断),刀尖温度上升且易引起加工硬化,切削性能相对较差,因此需要添加易切削元素硫来改善切削性能。硫与锰形成硫化锰夹杂,这类夹杂物能中断基体金属的连续性,在切削时促使断屑形成小而短的卷曲半径,易于排除,从而减少刀具磨损,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刀具寿命。奥氏体易切削不锈钢市场上流通种类较少,主要为203及303系列,主要添加易切削元素硫或硒,203典型成分为Mn6Cr17Ni6Cu2,303典型成分为Cr18Ni8Cu2。303系列也可添加铋和钙元素,如申请号为201611226044.1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低硫无毒食品接触用奥氏体易切削不锈钢”,其在18-8不锈钢基础上添加0.06-0.26%铋元素,但铋元素沸点低,金属收得率极低。同时现有的奥氏体易切削不锈钢镍含量高,造成成本较高,阻碍了奥氏体易切削不锈钢在国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通过适当的合金元素设计提供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1-0.12%,Si:0.2-0.8%,Mn:6.0-9.0%,Cr:18.0-20.0%,Ni:2.0-4.0%,Cu:1.0-3.0%,P≤0.060%,S:0.008-0.035%,N:0.16-0.30%,Mo≤0.30%,Nb≤0.10%,V≤0.20%,Ti≤0.10%,O:0.010-0.016%,Bi:0.0010-0.0100%,Sn:0.010-0.050%,Ca:0.0010-0.005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属Cr-Ni-Mn-N系,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无磁性。Mn、N配合代替部分Ni,使得保证Cr大于18%的前提下仍能得到室温单一奥氏体组织,与203系易切削不锈钢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铬含量及氮含量高,点蚀当量PREN=Cr+3.3Mo+16N-0.5Mn更高,耐腐蚀能力更强。与303系易切削不锈钢相比,本专利技术以锰和氮代替镍元素,点蚀当量及耐蚀性相当,但是相对303贵重金属Ni含量低,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中,Mn、N配合代替部分Ni,使得保证Cr含量大于18%的前提下仍能得到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本专利技术体系的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组分百分比限定的原理如下:C为奥氏体形成元素,可有助于得到奥氏体组织,过高易形成碳化物,在此最适合为0.03-0.12%。Si为0.80%以下,Si的固溶强化作用使材料硬度提高,降低切削性能。Mn为6.0-9.0%,锰是奥氏体形成元素,添加Mn可以减少贵重合金元素Ni的投入,同时Mn对提高钢水中N的溶解度有较大帮助。同时主要通过锰与全部硫形成硫化锰夹杂物,减少硫对热塑性的危害。Cr:18.0-20.0%;为本专利技术主要的耐蚀性添加元素,可生成Cr2O3钝化保护膜,随Cr含量的增加,耐腐蚀性相应提高。Ni:2.0-4.0%;提高奥氏体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由于镍属于稀缺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替。N:0.16-0.3%;氮能提高钢的强度,增加奥氏体稳定性,还能提高耐腐蚀性,但过高的氮含量会降低钢的低温韧性。P:0.060%以下,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和冷弯性能变差,但可通过与铜的配合改善。S:0.008-0.035%;硫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易切削添加剂,硫化锰夹杂物割断了基体的连续性形成应力源从而使车屑易断,并起润滑作用降低了刀具的磨损,硫含量越高切削性能越好,但力学性能越差。Cu:1.0-3.0%;在本专利技术中可减少钢的加工硬化,改善切削和耐蚀性能。Bi:0.0010-0.0100%;铋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易切削添加剂,在切削时产生的加工热使钢中的Bi处于熔融状态,利用其脆化作用分断切削而提高了切削性能;同时,在切削工具表面与切屑和工件之间具有润滑作用。Sn:0.010-0.050%;锡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易切削添加剂,锡在钢中易于向晶界和夹杂物附近偏聚,使钢在切削温度(400℃附近)出现脆性谷,改善了易切削性能。Ca:0.0010-0.0050%;钙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易切削添加剂,钙可改善硫化物形态使之球化及大型化,Ca系氧化物对工具表面也能起到保护作用。B≤0.0050%;硼可改善热加工塑性,同时形成的氮化硼在切削时可起到层间剥离的润滑作用,提高刀具寿命和切削处理性。本专利技术除上述必须元素而得到的目的特性,还可根据所希望的特性,选择性添加Mo:≤0.30%,Nb≤0.10%;V≤0.20%;Ti≤0.10%。实施例1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79%,Si:0.35%,Mn:7.0%,Cr:18.12%,Ni:3.0%,Cu:2.0%,P:0.060%,S:0.008%,N:0.20%,Mo:0.20%,Nb:0.05%,V:0.10%,Ti:0.05%,O:0.012%,Bi:0.005%,Sn:0.030%,Ca:0.003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工艺:高炉或电弧炉→AOD炉→LF炉(或不经过LF炉)→CC连铸→热轧→固溶酸洗→冷轧→退火酸洗。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及加工工艺如下:(1)对上述组成化学成分通过高炉或电炉冶炼:在高炉或电炉中采用常规工艺冶炼钢水。(2)合金化处理:通过添加中间合金的方式将冶炼得到的钢水进行合金化处理。(3)AOD精炼:采用通入设定比例的氮氧混合气体对钢水进行脱碳保铬处理,即AOD脱碳保铬处理。出钢前加硫铁,(炉内渣量应控制在2~4吨),硫铁加入前应干燥处理。(4)调整成分:将AOD脱碳保铬处理得到的钢水进行吹氩处理,调整合金成分及控氮处理,最后将调整后的钢水向钢包出钢。(5)LF精炼:在钢包精炼炉中进行精炼,进行成分微调及去气去杂质处理,精准控制合金元素在规定范围内,得到纯净度良好的钢水,LF补加硫铁,出站前按钢中目标S含量投入。(6)CC连铸:采用常规工艺连铸为板坯或方坯或圆坯。(7)热轧:为防止轧制劈头,采用1200-1350℃高温加热工艺,将板坯或方坯或圆坯轧制为板材或棒材。(8)固溶酸洗:对热轧的板材或棒材进行固溶热处理,将碳化物重新固溶至基体,避免敏化现象,以及酸洗处理,获得表面质量良好的固溶态不锈钢。通过上述制造方法获得直径为20mm的奥氏体不锈钢钢棒。其室温屈服强度Rp0.2为306MPa、抗拉强度R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1‑0.12%,Si:0.2‑0.8%,Mn:6.0‑9.0%,Cr:18.0‑20.0%,Ni:2.0‑4.0%,Cu:1.0‑3.0%,P≤0.060%,S:0.008‑0.035%,N:0.16‑0.30%,Mo≤0.30%,Nb≤0.10%,V≤0.20%,Ti≤0.10%,O:0.010‑0.016%,Bi:0.0010‑0.0100%,Sn:0.010‑0.050%,Ca:0.0010‑0.005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1-0.12%,Si:0.2-0.8%,Mn:6.0-9.0%,Cr:18.0-20.0%,Ni:2.0-4.0%,Cu:1.0-3.0%,P≤0.060%,S:0.008-0.035%,N:0.16-0.30%,Mo≤0.30%,Nb≤0.10%,V≤0.20%,Ti≤0.10%,O:0.010-0.016%,Bi:0.0010-0.0100%,Sn:0.010-0.050%,Ca:0.0010-0.005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79%,Si:0.35%,Mn:7.0%,Cr:18.12%,Ni:3.0%,Cu:2.0%,P:0.060%,S:0.20%,N:0.008%,Mo:0.20%,Nb:0.05%,V:0.10%,Ti:0.05%,O:0.012%,Bi:0.005%,Sn:0.030%,Ca:0.0030%,B: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切削、高强度、高耐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质量百分比的组分:C:0.01%,Si:0.2%,Mn:6.0%,Cr:18.0%,Ni: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洪邹文辉江来珠蒋一周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青拓特钢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