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及车载用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46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31
抑制结构的大型化而实现易于高效地使车载用蓄电部的温度上升的控制装置或者蓄电装置。控制装置(5)具有:保持部(40),保持蓄电部(3);基板部(7),一方的基板面(7A)配置于蓄电部(3)侧;充电电路部(10),进行使充电电流流到蓄电部(3)的充电动作;及电阻部(14)(发热元件),安装于基板部(7)的一方的基板面(7A),并且配置于基板部(7)与蓄电部(3)之间,与电路部(9)进行预定的充电动作相应地流过电流且至少向蓄电部(3)侧放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及车载用蓄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及车载用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了双电层电容器等蓄电部在低温时电容降低。如果在低温时电容降低,则产生可利用的电力降低等问题,所以,要求采取某些应对措施。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电容器的内部电阻增大的情况下,在该电容器与其他电容器之间反复进行充放电,由于该充放电,使电容器内的内部电阻发热,从而使电容器温度上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74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那样,监视蓄电部内的内部电阻,在内部电阻增大时,在多个蓄电部之间进行充放电,在该方法中,在从外部针对蓄电部进行充电或者放电的电路以外,需要用于在蓄电部之间进行充放电的专用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因此,有可能由于设置该专用的充放电控制电路而电路规模增大及结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结构的大型化而实现易于高效地使车载用蓄电部的温度上升的控制装置或者蓄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例子的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具有:保持部,保持车载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具有:保持部,保持车载用的蓄电部;基板部,一方的基板面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侧;电路部,进行使充电电流流到所述蓄电部的充电动作或者使放电电流从所述蓄电部流出的放电动作中的至少任一动作;及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基板部的所述一方的基板面,并且配置于所述基板部与所述蓄电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电路部进行预定的充电动作或者预定的放电动作相应地流过电流且至少向所述保持部侧放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3 JP 2016-1855491.一种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具有:保持部,保持车载用的蓄电部;基板部,一方的基板面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侧;电路部,进行使充电电流流到所述蓄电部的充电动作或者使放电电流从所述蓄电部流出的放电动作中的至少任一动作;及发热元件,安装于所述基板部的所述一方的基板面,并且配置于所述基板部与所述蓄电部之间的区域,与所述电路部进行预定的充电动作或者预定的放电动作相应地流过电流且至少向所述保持部侧放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其中,具有至少控制所述电路部进行的充电动作的控制部,所述电路部具备充电电路部,该充电电路部包括:充电路径,成为使基于来自车载用的电源部的电力的充电电流流到所述蓄电部的路径;充电路径电阻部,设于所述充电路径并且与充电电流流过所述充电路径相应地进行发热;及充电路径切换部,对充电电流流过所述充电路径的状态与充电电流不流过所述充电路径的状态进行切换,至少所述充电路径电阻部是所述发热元件,所述控制部至少通过控制所述充电路径切换部进行的切换动作,来控制所述充电电路部进行的充电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路部具备第二充电电路部,该第二充电电路部包括:第二充电路径,构成为使基于来自车载用的电源部的电力的充电电流流到所述蓄电部的路径,并且构成为与所述充电路径不同的路径;第二电阻部,设于所述第二充电路径,并且配置于从夹在所述基板部与所述蓄电部之间的空间偏离的位置;及第二切换部,对充电电流流过所述第二充电路径的状态与充电电流不流过所述第二充电路径的状态进行切换,所述控制部至少通过控制所述充电路径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进行的切换动作,来控制所述充电电路部及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部进行的充电动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其中,具有检测所述蓄电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在所述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为预定值以上时对所述蓄电部进行充电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以处于充电电流不流过所述充电电路部的状态且处于充电电流流过所述第二充电电路部的状态的方式,控制所述充电路径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进行的切换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蓄电部的控制装置,其中,具有至少控制所述电路部进行的放电动作的控制部,所述电路部具备放电电路部,该放电电路部包括:放电路径,电连接于所述蓄电部,并且成为来自所述蓄电部的放电电流的路径;放电路径电阻部,设于所述放电路径,并且与放电电流流过所述放电路径相应地进行发热;及放电路径切换部,对来自所述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川广世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