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266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包括支撑机架、采摘杆、采摘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接果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采摘装置包括捕捉头、剪切机构、排障夹持机构和安装框架;所述捕捉头为圆环,所述捕捉头垂直固定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固定于采摘杆的顶端;所述接果装置包括输果管和集果箱,输果管的一端连接在捕捉头上,输果管的另一端设置于集果箱内,形成一个捕捉运输通道;所述捕捉头的一侧紧贴捕捉头设置有排障夹持机构,所述排障夹持机构固定在安装框架上;所述驱动传动装置驱动采摘装置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果蔬持拿不稳、采摘效率低、容易损伤果蔬、输果管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
技术介绍
果蔬采摘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果蔬采摘仍以手工采摘为主,其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和易于损伤果蔬。对于生长于高处的果蔬还需人工上树采摘,存在安全隐患。针对此弊端,许多研究人员对采摘器具进行了研究,有些已推向市场。但已有的采摘器具,其结构虽然简单,但大多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低,且多为手动形式,不仅工作量大,不利于长时间作业,而且采摘器缺少排障功能,难于采摘枝叶茂密的果蔬。现有的自动化采摘机器常使用的抓取装置绝大部分为模拟手掌,但实际上由于果蔬的表面可能是不平整的,而且形状有所差异,抓取装置实际上不如人的手掌灵活贴合,会出现果蔬持拿不稳、采摘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在采摘过程及采摘后转移过程中很容易损伤果蔬;另外,果蔬的转移一般有抓取装置转移和输果管转移两种方式,使用抓取装置转移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由于抓取不稳导致损坏果体;而使用输果管转移也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如输果管直径大则易损坏果体,而输果管直径较小则容易出现输果管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包括支撑机架、采摘杆、采摘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接果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采摘杆的顶端设置有采摘装置,采摘杆的底端固定在支撑机架上;所述接果装置包括输果管和集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上设置有电子称,所述集果箱设置于电子称上;所述输果管的直径大于果蔬的直径,输果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收紧环;所述采摘装置包括捕捉头、剪切机构、排障夹持机构和安装框架;所述捕捉头为圆环,所述捕捉头垂直固定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固定于采摘杆的顶端;所述输果管的一端连接在捕捉头上,输果管的另一端设置于集果箱内,形成一个捕捉运输通道;所述捕捉头的一侧紧贴捕捉头设置有排障夹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包括支撑机架、采摘杆、采摘装置、驱动传动装置、接果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信息采集装置;所述采摘杆的顶端设置有采摘装置,采摘杆的底端固定在支撑机架上;所述接果装置包括输果管和集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架上设置有电子称,所述集果箱设置于电子称上;所述输果管的直径大于果蔬的直径,输果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收紧环;所述采摘装置包括捕捉头、剪切机构、排障夹持机构和安装框架;所述捕捉头为圆环,所述捕捉头垂直固定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固定于采摘杆的顶端;所述输果管的一端连接在捕捉头上,输果管的另一端设置于集果箱内,形成一个捕捉运输通道;所述捕捉头的一侧紧贴捕捉头设置有排障夹持机构,所述排障夹持机构固定在安装框架上;所述安装框架为空心结构,所述安装框架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和剪切机构,所述剪切机构设置在升降装置的升降杆上,使得剪切机构可以升高至捕捉头的高度;所述驱动传动装置驱动采摘装置运动;所述信息采集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均设置在排障夹持装置的外侧,所述图像传感器外侧设置有镜头;所述智能控制装置根据信息采集装置收集的信息控制驱动传动装置的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机构包括固定在升降杆上的定刀片、与驱动传动装置连接的动刀片以及设置在动刀片和升降杆之间的弹性复位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果蔬自动采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障夹持机构包括铰接于安装框架上的两片半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區凱琳黄雅芳张艳颜黄艺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