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丝婷专利>正文

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786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装置中控制仓采用隔仓式微孔非对称分布的方式,通过气体经微孔在各隔仓间流动所致的缓冲作用来控制过双氧水存储室的压强,控制装置由储氧仓微孔、控制仓内侧缝隙、控制仓隔仓、隔板微孔、控制仓下端微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各部件采用固定结构的方式;储氧仓微孔位于侧壁,与控制仓内壁紧密贴合,开启后与控制仓内侧缝隙联通,控制仓内侧缝隙呈现窄三角形;控制仓内部采用隔仓式布局,内侧的内隔板的微孔位于顶部,外侧的上隔板微孔位于隔板交界处,两处微孔交错排列;控制仓下端微孔位于外隔仓外侧,外隔仓底部为倾斜式,微孔处在位置最低处,位于同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制氧装置产氧过程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制氧进程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微孔及隔仓来缓冲气体压强变化,以影响化学制氧进程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之前的专利技术专利(球型浮仓式化学制氧装置,专利号:2016102349533)中,双氧水存储室中的气压调节,仅靠双向控制阀来调节的方式有所不足,一方面,调节的精确度不足,由于双向控制阀有一定的值域,只有在双氧水存储室中的压强有较大改变时才会起到调节作用,也就是说,主要起到的是安全防护作用及较大压差时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压强的调节,并不能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改变,并不能及时补充由于过氧化氢反应引起的体积减少所导致的压强的减少,结果就是反应的连贯性及可控性受到影响。在对上述制氧装置的研究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该装置上缺乏一种体积小巧,结构紧凑,以固定组件为主,能够及时调节双氧水存储室中的压强变化的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装置中控制仓采用隔仓式微孔非对称分布的方式,通过气体经微孔在各隔仓间流动所致的缓冲作用来控制过双氧水存储室的压强,控制装置由储氧仓微孔、控制仓内侧缝隙、控制仓隔仓、隔板微孔、控制仓下端微孔组成,各部件采用固定结构的方式;储氧仓微孔位于侧壁,与控制仓内壁紧密贴合,开启后与控制仓内侧缝隙联通,控制仓内侧缝隙呈现窄三角形;控制仓内部采用隔仓式布局,内侧的内隔板的微孔位于顶部,外侧的上隔板微孔位于隔板交界处,两处微孔交错排列;控制仓下端微孔位于外隔仓外侧,外隔仓底部为倾斜式,微孔处在位置最低处,位于同侧。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增加了一个气压调节控制装置,能够使制氧装置产氧过程更稳定,控制更有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切面示意图;图中1、氧气出口2、内隔板微孔3、内隔板4、储氧室5、下隔板6、控制仓内侧缝隙7、氧气进口8、控制仓下端微孔9、中间隔仓10、上隔板微孔11、内隔仓12、储氧仓微孔13、外隔仓14、上隔板图2、控制仓俯视示意图;图中1、内隔板微孔2、内隔板3、上隔板4、上隔板微孔5、控制仓外侧壁图3储氧仓示意图;图中1、储氧仓外壳2、储氧仓微孔图4控制仓内侧示意图;图中1、控制仓内侧壁2、控制仓内侧缝隙图5控制仓底部仰视示意图;图中1、控制仓下端微孔2、控制仓外壳3、控制仓内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及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构成气体流通及缓冲系统,通过控制气体的进出及在上述结构中的分布及流通,来控制双氧水存储室的压强,从而影响双氧水进入反应仓的量和速度,进而影响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的进程及速度。当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处于隔绝状态,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为一密闭空间,仅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与双氧水存储室相通,由于微孔孔径很小,且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均位于同侧,不会出现气体对流,在控制仓内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即使在制氧装置倒伏状态下,双氧水存储室的液体也不能进入外隔仓(附图1结构13)。装置开启时,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联通,储氧仓(附图1结构4)、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形成一个通路,储氧仓(附图1结构4)内气体能够经此通路进入双氧水存储室,由于微孔及隔仓的存在,气体仅能缓慢通过,因而避免了压强的忽高忽低,由于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体积的减少是一个缓慢过程,而储氧仓(附图1结构4)的氧气经由上述通路进入存储室也是一个缓慢过程,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状态。当需要增大产氧速度时,向增大方向旋转储氧仓(附图1结构4),使得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联通位置发生变化,由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呈现窄三角形,因而通道变大,进入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通路的气体增多,双氧水存储室的气压升高,促使更多的双氧水进入反应仓,反应加快,产生的氧气增多。当需要减少产氧速度时,向减小方向旋转储氧仓(附图1结构4),使得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联通位置发生变化,由于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呈现窄三角形,因而通道变小,进入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通路的气体减少,双氧水存储室的气压降低,减缓双氧水进入反应仓,反应减慢,产生的氧气减少。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体积逐渐减少,储氧仓(附图1结构4)内的气体经由储氧仓微孔(附图3结构2)、控制仓内侧缝隙(附图4结构2)、内隔仓(附图1结构11)、中间隔仓(附图1结构9)、外隔仓(附图1结构13)、内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2)、上隔板微孔(附图1结构10)、控制仓下端微孔(附图1结构8)构成的通路缓慢进入双氧水存储室,维持其压强处于稳定状态。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装置中控制仓采用隔仓式微孔非对称分布的方式,通过气体经微孔在各隔仓间流动所致的缓冲作用来控制过双氧水存储室的压强,控制装置由储氧仓微孔、控制仓内侧缝隙、控制仓隔仓、隔板微孔、控制仓下端微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各部件采用固定结构的方式;储氧仓微孔位于侧壁,与控制仓内壁紧密贴合,开启后与控制仓内侧缝隙联通,控制仓内侧缝隙呈现窄三角形;控制仓内部采用隔仓式布局,内侧的内隔板的微孔位于顶部,外侧的上隔板微孔位于隔板交界处,两处微孔交错排列;控制仓下端微孔位于外隔仓外侧,外隔仓底部为倾斜式,微孔处在位置最低处,位于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装置中控制仓采用隔仓式微孔非对称分布的方式,通过气体经微孔在各隔仓间流动所致的缓冲作用来控制过双氧水存储室的压强,控制装置由储氧仓微孔、控制仓内侧缝隙、控制仓隔仓、隔板微孔、控制仓下端微孔组成,其特征在于:各部件采用固定结构的方式;储氧仓微孔位于侧壁,与控制仓内壁紧密贴合,开启后与控制仓内侧缝隙联通,控制仓内侧缝隙呈现窄三角形;控制仓内部采用隔仓式布局,内侧的内隔板的微孔位于顶部,外侧的上隔板微孔位于隔板交界处,两处微孔交错排列;控制仓下端微孔位于外隔仓外侧,外隔仓底部为倾斜式,微孔处在位置最低处,位于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仓内部采用隔仓式布局,且各隔仓大小不一,外侧最大,中间最小,内侧居中,便于气体在各隔仓间缓慢移动,起到缓冲作用并防止液体倒流进内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用微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隔板与外侧隔板相交于外侧隔板的中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丝婷高润泽
申请(专利权)人:杨丝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