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结构体、树脂制面板、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发泡体技术

技术编号:208785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3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泡结构体,具备: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发泡体;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发泡体隔着规定间隙而对置的第2发泡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长条状的增强材料,所述第1发泡体具有从所述第1方向看时与所述第2发泡体重叠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发泡结构体、树脂制面板、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发泡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泡结构体、树脂制面板、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发泡体。
技术介绍
已往,树脂制面板被利用于汽车用、建材用、运动休闲用等多种用途。树脂制面板是利用表皮材料片将包含由发泡树脂构成的1个或多个发泡体的发泡结构体覆盖的层叠体。并且,利用表皮材料片使其作为内饰材料来覆盖发泡体而成的树脂制面板使用于汽车、建材、运动休闲等多种用途。并且,树脂层叠体使用于汽车、建材、运动休闲等多种用途。树脂层叠体是利用表皮材料片覆盖包含由发泡树脂构成的1个或多个发泡体的发泡结构体的构成。在这样的树脂层叠体中,形成有凸部或凹部的树脂层叠体已被广泛知晓。专利文献1揭示了为了提高发泡结构体的刚性和强度,在2个发泡体之间具有增强材料的内容。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为了局部增强树脂制面板,在构成内饰材料的2个发泡部之间具有增强材料(Reinforce)的内容。专利文献2揭示了一种树脂制面板,其是在中空部内安装内饰材料而形成的,所述内饰材料是在由热塑性树脂的发泡体构成的间隔部件上嵌合增强部件,使间隔部件与增强部件为一体而成的。专利文献3揭示了一种形成有挂钩容纳部的货架板(树脂层叠体的一个例子),所述挂钩容纳部容纳且保持挂钩。根据专利文献3,于挂钩容纳部的凹形的嵌合凹部,使深度方向的入口侧的宽度尺寸小于深度方向的里侧的宽度尺寸,从而能够将挂钩稳定地保持于嵌合凹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47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457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7978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第1观点>在专利文献1中,当在2个发泡体之间具有增强材料的发泡结构体的表面上成型表皮材料时,于该成型工序,若增强材料对于发泡体相对移动,则会出现无法使表皮材料的成型、或者成型后的表皮材料不美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在2个发泡体之间具有增强材料的发泡结构体,其中,所述发泡结构体能够可靠地防止对于增强材料的发泡体的相对移动。<第2观点>在专利文献2中,将端面对置部设置于间隔部件,有以对置于增强部件的长边方向的端面的方式配置端面对置部的情况。此时,在增强部件的端面与端面对置部的边界近旁,会有树脂的凸起,从而有影响外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在增强部件的端面与间隔部件的端面对置部的边界近旁的树脂凸起的树脂制面板。<第3观点>在专利文献3中,已往,于树脂层叠体,在表面形成有凹凸的部分的发泡体由于成型时在形状中难以加入珠粒,从而会有尺寸不均匀变得严重的倾向。因此,考虑到发泡体的尺寸不均匀,于形成有凹凸的部分,覆盖发泡体的表皮材料片以确保在与发泡体之间的规定间隙的方式进行成型。并且,于树脂层叠体,在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的部分,使表皮材料片成型时熔融树脂片沿着形状的成型面均等地成型,特别是凹凸的角部易于变薄。由于这些原因,于树脂制面板,在表面上形成有凹凸的部分,其刚性容易局部性地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第3观点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以一种能够防止树脂层叠体的局部性的刚性下降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第4观点>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上述增强材料通常为金属制,但是根据树脂制面板的形状或使用环境,有时候无法将金属制的增强材料用于期望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4观点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发泡体,该发泡体不受树脂制面板的形状或使用环境的制约,而能够增强树脂制面板的期望的位置。【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下,说明解决上述第1~第4观点的问题的手段。以下所示的第1~第4观点的解决手段可以相互组合。<第1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发泡结构体,具备: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发泡体;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发泡体隔着规定间隙而对置的第2发泡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长条状的增强材料,所述第1发泡体具有从所述第1方向看时与所述第2发泡体重叠的部分。以下,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优选,所述第1发泡体的所述部分具有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壁面。优选,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由所述增强材料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第1边界部、以及所述增强材料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第2边界部画定,所述第1边界部与所述第2边界部处在同一线上。优选,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由所述增强材料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第1边界部、以及所述增强材料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第2边界部画定,所述第1边界部和所述第2边界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方向。根据别的观点,其是利用表皮材料片将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结构体覆盖而成的。<第2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提供一种树脂制面板,具备中空的树脂成型体、间隔部件、以及增强部件,所述间隔部件以及所述增强部件配置于所述树脂成型体内,所述间隔部件具备与所述增强部件的长边方向的端面对置的端面对置部,所述端面对置部在相邻于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端面的位置具备树脂积存空间。第2观点所涉及的树脂制面板具备端面对置部,端面对置部构成为在相邻于所述增强部件的端面的位置具备树脂积存空间。并且,通过在树脂积存空间积存剩余的树脂,从而能够减少在增强部件的端面与间隔部件的端面对置部的分界面近旁的树脂的凸起。以下,例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的各种实施方式。以下示出的实施方式可以互相组合。优选,所述间隔部件具备基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基面的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端面对置部而用作所述树脂积存空间。优选,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厚度构成为小于所述增强部件的厚度。优选,构成为:于所述间隔部件的端面视,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所述增强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50%以上。优选,在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周边具备从所述基面朝向面外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优选,于所述间隔部件的端面视,所述突出部具备向从所述端面对置部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优选,所述增强部件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板状部件、以及连接所述一对板状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端面对置部构成为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件。根据别的观点,提供一种树脂制面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垂下工序、插入工序、以及闭模工序,在所述垂下工序中,使第1以及第2树脂片垂下到第1以及第2模具之间,在所述插入工序中,使结构体固定于第1树脂片,在所述闭模工序中,对第1以及第2模具进行闭模,所述结构体具备间隔部件、以及增强部件,所述间隔部件以及所述增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第1以及第2树脂片之间,所述间隔部件具备与所述增强部件的端面对置的端面对置部,所述端面对置部在相邻于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端面的位置具备树脂积存空间。<第3观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3观点,提供一种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利用表皮材料覆盖发泡体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树脂层叠体形成有凸部或凹部,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将一对溶融树脂片分别配置于具有第1形成面的第1分割模具、以及具有第2形成面的第2分割模具之前的工序;使一对溶融树脂片分别挤压于第1分割模具的第1形成面、以及第2分割模具的第2形成面的工序;在被挤压于第1形成面以及第2形成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泡结构体,具备: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发泡体;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发泡体隔着规定间隙而对置的第2发泡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长条状的增强材料,所述第1发泡体具有从所述第1方向看时与所述第2发泡体重叠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31 JP 2016-168800;2016.09.28 JP 2016-189201.一种发泡结构体,具备: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发泡体;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发泡体隔着规定间隙而对置的第2发泡体;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之间的所述间隙的长条状的增强材料,所述第1发泡体具有从所述第1方向看时与所述第2发泡体重叠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结构体,所述第1发泡体的所述部分具有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泡结构体,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由所述增强材料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第1边界部、以及所述增强材料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第2边界部画定,所述第1边界部与所述第2边界部处在同一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泡结构体,所述第1发泡体与所述第2发泡体由所述增强材料的一方的端部侧的第1边界部、以及所述增强材料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第2边界部画定,所述第1边界部和所述第2边界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是与所述第1方向不同的方向。5.一种树脂制面板,其是利用表皮材料片将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泡结构体覆盖而成的。6.一种树脂制面板,具备中空的树脂成型体、间隔部件、以及增强部件,所述间隔部件以及所述增强部件配置于所述树脂成型体内,所述间隔部件具备与所述增强部件的长边方向的端面对置的端面对置部,所述端面对置部构成为在相邻于所述增强部件的所述端面的位置具备树脂积存空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树脂制面板,所述间隔部件具备基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基面的凹部,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端面对置部而用作所述树脂积存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树脂制面板,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厚度构成为小于所述增强部件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面板,构成为:于所述间隔部件的端面视,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所述增强部件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的50%以上。10.根据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面板,在所述端面对置部的周边具备从所述基面朝向面外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制面板,于所述间隔部件的端面视,所述突出部具备向从所述端面对置部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2.根据权利要求6~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制面板,所述增强部件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板状部件、以及连接所述一对板状部件的连接部件,所述端面对置部构成为抵接于所述连接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船户隆文中岛祥佐伯和彦石井健二石田龙一大木良介福田达也原泽友纪
申请(专利权)人:京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