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41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包括具有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L形板;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三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以及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四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其中,L形板、第三模板以及第四模板合围形成可用于成型方桩的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节省模具部件,设计合理可靠省材料,调节模腔时通过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和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即可实现,操作便利,方桩上的凹凸变截面部分通过改变不同的模腔腔壁即可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桩制造模具
,尤其是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
技术介绍
混凝土实心方桩,其断面一般呈方形,传统的实心方桩多为直身桩,其截面沿桩长不变,其加工方便,制造质量容易保证。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对方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拔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变截面的实心方桩也随之出现。变截面的实心方桩因其凹凸桩身可以有效增加接触面,提高方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拔能力,但同时也对加工模具以及加工工艺提出了新的考验。现有技术中,用于加工变截面实心方桩的可调节模具,具体地,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082326.2公开的竹节桩模具,其结构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包括底部模板、侧模板和设置在侧模板顶端的支撑拉杆,内模外部设置有固定支撑槽或连接有支撑螺母,侧模板上设置有螺杆安装孔,通过螺杆或支撑杆将内模固定在外模内部,内模至少为2节,内模包括内模粗节和内模细节,内模粗节和内模细节交叉排列;其内模通过支撑杆和螺杆固定在外模内,能够实现更换不同内模的功能,满足不同形状的竹节桩生产需求;通过在外模侧模板和L形翻板之间安装调节板能够实现外模板尺寸调整,满足不同尺寸规格方桩的制造要求。但是,上述方案的可调节模具,其在调节外模板尺寸时,是通过在外模侧模板和L形翻板之间安装调节板,并经由多个调节孔和螺栓的固定配合来实现的;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组装繁琐,给加工工艺增加难度;再者,桩身的不同竹节结构是通过更换整个内模结构实现,内模通过螺杆或支撑杆的结构固定安装于外模上,造成更换操作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该模具结构更简单、调节操作方便。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包括:具有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L形板;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三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以及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四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其中,所述L形板、第三模板以及第四模板合围形成可用于成型方桩的模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若干垂直于第三模板且沿第三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三模板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模板支撑架;第一调节杆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在模板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若干垂直于第四模板且沿第四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一端与第四模板连接,第二调节杆另一端穿过模板支撑架;第二调节杆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在模板支撑架上。作为优选,所述模腔的腔壁沿模腔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可拆卸式的内衬片,内衬片向背离腔壁的方向凸起。作为优选,所述模腔的腔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接支撑结构,内衬片与卡接支撑结构卡接固定且内衬片贴附于模腔的腔壁。作为优选,所述卡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臂,支撑臂设置在模腔的腔壁上,所述内衬片朝向腔壁开设匹配支撑臂的开口卡槽,支撑臂通过开口卡槽滑入内衬片并形成卡接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包含螺杆段,且所述模板支撑架上设有匹配第一调节杆的第一调节杆通孔和匹配第二调节杆的第二调节杆通孔,第一调节杆通孔和第二调节杆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三模板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的螺杆段与第一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第四模板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螺杆段与第二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模板支撑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对应的第一调节杆通孔和第二调节杆通孔,所述第三模板和第一调节杆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调节杆中段穿过第一调节杆通孔且与第一调节杆通孔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另一端与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连接;所述第四模板与第二调节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中段穿过第二调节杆通孔且与第二调节杆通孔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动力电机及第一传动轴,第一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轴与第一调节杆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一调节杆与第一传动轴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套设有若干个第一主动圆锥齿轮,各个第一调节杆上套设第一主动圆锥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圆锥齿轮;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动力电机及第二传动轴,第二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轴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轴与第二调节杆通过锥齿轮副传动连接;第二调节杆与第二传动轴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套设有若干个第二主动圆锥齿轮,各个第二调节杆上套设有与第二主动圆锥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圆锥齿轮。作为优选,所述模板支撑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对应的第一调节杆通孔和第二调节杆通孔,所述第一调节杆与第三模板固定连接,第一调节杆穿过第一调节杆通孔且与第一调节杆通孔滑动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一联动板及第一动力缸,第一联动板正面与第一调节杆固定连接,第一联动板背面与第一动力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与第四模板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杆穿过第二调节杆通孔且与第二调节杆通孔滑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包括第二联动板及第二动力缸,第二联动板正面与第二调节杆固定连接,第二联动板背面与第二动力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L形板与模板支撑架之间通过快速扣合结构固定,所述L形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模板支撑架为分体结构,模板支撑架的水平支撑架与竖直支撑架之间也通过快速扣合结构固定,快速扣合结构包括吊环、与吊环形成可拆卸式锁合的搭扣。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结构更简单,省却了如现有技术中的L形翻板、安装调节板等结构,其外模尺寸的调节通过内模上模板和内模侧模板的移动来实现,而不是直接对外模进行移动,而针对桩身的凹凸截面结构则通过更换内模壁的衬片来实现,而不是更换整个内模的方式,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内模的调节以及内模内壁即衬片的更换来满足变截面实心方桩的截面可变和方桩多种尺寸的制作要求,比起现有技术中既要通过L形方板和安装调节板来调外模尺寸又要更换整个内模的操作方式,本专利技术更易操作,结构更紧凑合理。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横截面结构主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横截面结构主视图;附图3为图1中M向的模腔中的内衬片与支撑结构的装配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内衬片的M向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3中字母B处的结构放大图;附图6为附图2中字母A的结构放大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横截面结构主视图;L形板1、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模板支撑架2、快速扣合结构3、吊环31、挂槽311、搭扣32、扣环321、第三模板41、第四模板42、内衬片43、卡槽431、模腔44、卡接支撑结构441、第二调节杆421、第一调节杆411、第二调节杆通孔2b、第一调节杆通孔2a、第一传动轴531、第一主动圆锥齿轮521、第一从动圆锥齿轮511、输出圆锥齿轮551、传递圆锥齿轮541、第一动力电机561、第二传动轴532、第二主动圆锥齿轮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L形板;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三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以及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四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其中,所述L形板、第三模板以及第四模板合围形成可用于成型方桩的模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L形板;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三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一位置调节机构,以及安装在模板支撑架上可调节第四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间距的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其中,所述L形板、第三模板以及第四模板合围形成可用于成型方桩的模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若干垂直于第三模板且沿第三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三模板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模板支撑架;第一调节杆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在模板支撑架上;和/或所述第二位置调节机构包括若干垂直于第四模板且沿第四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一端与第四模板连接,第二调节杆另一端穿过模板支撑架;第二调节杆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在模板支撑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腔壁沿模腔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若干可拆卸式的内衬片,内衬片向背离腔壁的方向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腔壁上设有凸起的卡接支撑结构,内衬片与卡接支撑结构卡接固定且内衬片贴附于模腔的腔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支撑结构包括支撑臂,支撑臂设置在模腔的腔壁上,所述内衬片朝向腔壁开设匹配支撑臂的开口卡槽,支撑臂通过开口卡槽滑入内衬片并形成卡接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包含螺杆段,且所述模板支撑架上设有匹配第一调节杆的第一调节杆通孔和匹配第二调节杆的第二调节杆通孔,第一调节杆通孔和第二调节杆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与第三模板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的螺杆段与第一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外接第一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第四模板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螺杆段与第二螺纹通孔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位置调节机构的动力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模腔大小可调节的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对应的第一调节杆通孔和第二调节杆通孔,所述第三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