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ypholomine 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76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Hypholomine 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Hypholomine B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NF‑γ等细胞因子,而INF‑γ等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我们也进一步证实Hypholomine B可有效增强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Hypholomine B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促进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Hypholomine B可剂量依赖性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Hypholomine B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新用途,可作为桑黄药效成分的新指标,也可为桑黄进一步科学利用提供思路,有效提高桑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ypholomine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桑黄药效单体成分HypholomineB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新用途。(二)
技术介绍
桑黄是一味有2000多年历史的贵重药用真菌,我国最早的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便有记录。其味微苦、性寒,我国传统医学中主要治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经闭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肿瘤、抗血管生成、抗纤维化、保肝护肝、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菌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治癌药剂中有效率最高的一种药用真菌。其化学成分有多糖、脂肪酸、多酚类、三萜类和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酶类等。其中桑黄多糖是研究最多的组分,是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桑黄药效成分,也是桑黄发挥免疫调节的主要成分,尚未见桑黄中其他有关免疫调节成分的研究报道。近年来,研究表明除多糖外,桑黄中含有较多的多酚类物质,如黄酮、苯乙烯吡喃酮和苯乙烯吡喃酮类等化合物,并且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极有可能是桑黄中的潜在药效成分。桑黄是一味名贵药用真菌,其菌丝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因此,生产实践中,如果只是提取其菌丝多糖,势必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研究发现,桑黄菌丝中除了多糖组分外,还含有较高含量的苯乙烯吡喃酮类小分子成分,其中化合物HypholomineB尤为显著;因此,合理利用这些化合物,对有效提高实际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HypholomineB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和唾液酸苷酶抑制活性,因此具有潜在的抗氧化和抗病毒作用,而其他方面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免疫调节作用未见相关报道。(三)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桑黄中一个单体成分HypholomineB在免疫活化方面的应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巨噬细胞释放INF-γ等细胞因子,并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Hypholomine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进一步,所述免疫激活剂为促进炎症因子分泌的药物,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6、IL-10、INF-γ、IL-12、MCP-1或TNF-α。进一步,所述免疫激活剂为提高巨噬细胞活性的药物,所述巨噬细胞活性包括吞噬大肠杆菌活性或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本专利技术所述HypholomineB结构式如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合物HypholomineB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新用途,HypholomineB可有效促进巨噬细胞分泌INF-γ等细胞因子,而INF-γ等细胞因子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我们也进一步证实HypholomineB可有效增强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活性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HypholomineB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促进RAW264.7细胞的吞噬活性,HypholomineB可剂量依赖性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因此,本专利技术HypholomineB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新用途,可作为桑黄药效成分的新指标,也可为桑黄进一步科学利用提供思路,有效提高桑黄经济效益。(四)附图说明图1HypholomineB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图2HypholomineB促进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吞噬活性流式结果,a-f分别为对照组,LPS1μg/mL处理组及HypholomineB10、20、40和60μg/mL处理组。A为各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图,B为各组平均荧光强度直方图。图3HypholomineB促进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吞噬活性共聚焦高内涵成像分析结果,a-f分别为对照组,LPS1μg/mL处理组和HypholomineB10、20、40和60μg/mL处理组。图4HypholomineB促进巨噬细胞毒作用,不同字母表示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HypholomineB对RAW264.7细胞增殖影响RAW264.7细胞(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链霉素100μg/mL和青霉素100U/mL)的DMEM培养基(Gibco公司)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取指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用4℃预冷PBS清洗两次,吹打收集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链霉素100μg/mL和青霉素100U/mL)的DMEM培养基稀释至1×105cells/mL,接种96孔板,每孔200μL,37℃,5%CO2培养箱静置培养过夜。加入不同终浓度(0、10、20、40、60、80、100、120μg/mL)的HypholomineB继续培养44h,然后每孔加入10μLCCK8试剂,继续培养4h,450nm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样条件下,以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HypholomineB为空白组。不同浓度HypholomineB处理48h后,20-100μg/mL浓度处理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10-60μg/mL处理浓度下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说明HypholomineB可能对RAW264.7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但80μg/mL以上浓度存活率开始下降,12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以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组(见图1)。实施例2:HypholomineB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RAW264.7细胞分泌INF-γ等细胞因子ICR小鼠,颈椎脱臼处死,75%乙醇浸泡后无菌操作收集腹腔巨噬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链霉素100μg/mL和青霉素100U/mL)的DMEM培养基稀释成1×105cells/mL,接种24孔板,每孔0.5mL;另取指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双抗(链霉素100μg/mL和青霉素100U/mL)的DMEM培养基稀释至1×105cells/mL,接种12孔板,每孔1mL,置于37℃、5%CO2培养箱中静置培养过夜;各加入不同终浓度(10、20、40、60μg/mL)的HypholomineB继续培养,并以1μg/mL的LPS为阳性对照,加入等量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12h后取上清,采用流式细胞仪CBA法测定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如表1、2所示。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阳性对照LPS除了对IL-12INF-γ外,相比阴性对照组均可显著增加其他各因子水平;而HypholomineB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各因子水平,而且除了对IL-12外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从表2结果看,LPS除了对IL-12外,相比对照组均可显著增加其他各因子水平;而HypholomineB除了对MCP-1因子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外,对其他各因子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与LPS处理组相比,HypholomineB可显著促进IL-10、INF-γ和IL-12,表现出免疫激活作用。表1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各炎症因子水平注:HB为HypholomineB缩写;*表示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与LPS组比较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表2RAW264.7细胞各细胞因子水平注:HB为HypholomineB缩写;*表示与对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ypholomine 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ypholomineB在制备免疫激活剂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激活剂为促进炎症因子分泌的药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炎症因子包括IL-6、IL-10、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福升李美芽丁滨丁志山李松涛窦晓兵吕圭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