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矿山主溜井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626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地下矿山主溜井发生的加固方法,属于采矿工程领域。加固过程为:1.在主溜井放矿过程全长粘结式抗剪锚杆(5)和喷射混凝土喷层(6)对溜井围岩体进行加固。2.在距离卸矿硐室底板25~35米下部位置向上构筑一个中心漏斗口直径3m、高8~10m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柱(1),以支撑柱平台为基础,向上沿塌落井壁浇注厚度300~500mm、高度不低于卸矿硐室底板的钢筋混凝土护壁。3.采用高压灌浆预应力锚固技术将漏斗结构托住,在溜井中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柱一起形成外强撑内加固的强力支撑结构,保证主溜井的长期稳定。4.采用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梁(7)完成卸矿硐室底板的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改善主溜井的受力状态,减小矿石对溜井结构的冲击,又能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费用,提高溜井容量及运搬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矿山主溜井的加固方法,加固结构称为“托斗法”,其特征加固由7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钢筋混凝土支撑柱(1)、放矿井(2)、支托结构(3)、高压灌浆预应力锚杆(4)、抗剪锚杆(5)、喷射混凝土喷层(6)、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梁(7);设计步骤为:(a)首先,在主溜井放矿过程中,采用全长粘结式抗剪锚杆(5)和喷射混凝土喷层(6)对溜井围岩体进行加固;抗剪锚杆(5)选用普通螺纹钢,几何参数为:长度1.8~2.5m,直径18~22mm;喷射混凝土喷层(6)的厚度为50~100mm;(b)在距离卸矿硐室底板25~35米下部位置停止放矿,开始向上构筑一个中心漏斗口直径3m、高8~10m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柱(1),以钢筋混凝土支撑柱平台为基础,向上沿塌落井壁浇注厚度300~500mm、高度不低于卸矿硐室底板的钢筋混凝土护壁,形成以井筒为漏斗口的漏斗状结构;钢筋混凝土支撑柱起到支撑井壁作用,将溜井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由崩落矿石垫层形成缓冲层和漏斗;放矿井(2)位于原溜井部位,并贯穿钢筋混凝土支撑柱的水平面以便流放矿石至下部;(c)采用高压灌浆预应力锚固技术完成“托斗法”底部的支托结构(3),将漏斗结构托住,高压灌浆预应力锚固技术又进一步加固了井壁围岩内部,使之在溜井中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柱一起形成外强撑内加固的强力支撑结构,保证主溜井的长期稳定;高压灌浆预应力锚杆(4)的参数是:锚固段长度大于10m、锚杆间距为2~2.5m、水灰比为0.75∶1、预应力值350~400KN,锚杆为直径32~40mm的精轧螺纹钢;(d)采用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梁(7)完成卸矿硐室底板的修复;修复采用8~10根I↓[60]工字钢支撑搭桥跨过塌落区,两端支座固定在基岩上的深度不少于2m,在此基础上进行配筋和混凝土的浇筑,形成一个完整的箱式卸矿结构,再经过边墙与下部的漏斗结构联成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卫东匡忠祥高永涛吴顺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