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6196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包括穿刺引流针、取样瓶、培养皿、支撑架和负压泵,取样瓶的一端通过第一引流管与穿刺引流针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管与培养皿连接,培养皿通过第三引流管与负压泵连接,培养皿内设置有一滤膜,负压泵的出口与排液管连通,培养皿安装在支撑架上,负压泵设置在支撑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穿刺引流针与患者直接连通,收集装置组装后始终保持密封无菌状态,得到增菌的滤膜用于培养,有效减少污染的产生,提高了培养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从而获得药敏数据,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在两段引流管上设置开关阀,可根据条件或需要分别或先后进行取样收集,具有多种使用方式,灵活性强。

A fungicidal filter membrane collecting device for ascites cul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teriostatic filter membrane collecting device for ascites culture, which comprises a puncture drainage needle, a sampling bottle, a Petri dish, a support fram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pump. One end of the sampling bottle is connected with a puncture drainage needle through a first drainage tub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Petri dish through a second drainage tube, and the Petri dish is connected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pump through a third drainage tube. The outlet of the pressur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pipe, the Petri dish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negative pressure pump is arranged below the support fram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puncture drainage needle is directly connected with the patient, the collection device is always sealed and aseptic after assembly, and the bacteria-enhancing filter membrane is obtained for cultivation, which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generation of pollution, improves the positive rate and accuracy of cultivation, thus obtains drug sensitive data, effectively guide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ets a switch valve on the two-stage drainage tube, which can be used according to conditions or needs. Sampling and coll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or successively, with a variety of ways of use and flex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过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20世纪中期,微生物液体深层培养技术迅猛发展,从而形成了现代医学、食品发酵工业,1948年美国科学家Humfeld等成功地对蘑菇进行了液体深层培养,从而揭开了人类进行液体菌种培养和研究的序幕。至今,滤膜培养法已广泛应用到对透析液的细菌检测、内镜洗消效果监测等医学研究领域。滤膜培养法的原理是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取出贴于培养基上,经培养基计数后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菌种,再依据过滤水样计算出菌群数。目前,临床上常规采用的腹水培养方法是抽取患者的少量腹水,进行接种培养,但是阳性率较低;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血培养法,将采集到的约10ml腹水注入血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养阳性率,但培养检测成本高,增加了患者的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直接采集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和准确率高、污染发生率低、检测成本低的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包括穿刺引流针、取样瓶、培养皿、支撑架和负压泵,所述取样瓶的一端通过第一引流管与穿刺引流针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管与所述培养皿连接,所述培养皿通过第三引流管与负压泵连接,所述培养皿内设置有一滤膜,所述负压泵的出口与排液管连通,所述培养皿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负压泵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下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样瓶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以用于与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取样瓶两端的开口上均安装有可拔除的胶塞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顶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径与所述培养皿的尺寸相等。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体和安装在培养皿体上的培养皿盖,所述培养皿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培养皿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引流管、第三引流管连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培养皿盖与培养皿体螺纹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引流管上设有第一开关阀,在所述第二引流管上设有第二开关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样瓶为无菌取样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取样瓶的容量为20ml、30ml、50ml或100ml。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垫层。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穿刺引流针与患者或采样标本能够直接连通,并且与收集装置组装后始终保持密封无菌状态,有效减少污染的产生,便于后续的滤膜取出与细菌的培养,细菌培养采集成本低、收集装置的部分部件可灭菌再利用。2.在两段引流管上设置开关阀,可根据条件或需要先后或分步进行菌体的取样收集,具有多种使用方式,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强。3.引流与抽吸滤过的操作流程简便,有效降低污染率,腹水取样量大的同时提高了培养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临床医生能够根据后续的药敏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目标治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穿刺引流针和取样瓶的结构示意图,(B)为支撑架与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A)和(B)组装成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穿刺引流针2、第一开关阀3、第一引流管4、取样瓶5、第二开关阀6、第二引流管7、培养皿8、安装槽10、支撑架11、排液管12、负压泵13、第三引流管14、防滑垫层15、滤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决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包括穿刺引流针1、取样瓶4(采用无菌取样瓶,且取样瓶的容量为100ml)、培养皿7、支撑架10和负压泵12,取样瓶4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优选开口的直径为5mm),在取样瓶4的两端开口分别安装有可拔除的胶塞帽,以保证取样瓶4的密封性且不易受到污染;取样瓶4的一端开口通过第一引流管3与穿刺引流针1连接,另一端开口通过第二引流管6与培养皿7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引流管3和第二引流管6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关阀2和第二开关阀5,第一开关阀2与第二开关阀5控制引流管的引流,取样瓶4的刻度设置在与两个开口相垂直的方向,培养皿7通过第三引流管13与负压泵12连接,培养皿7为密封结构,培养皿包括培养皿盖和培养皿体,培养皿盖与培养皿体螺纹连接,以保证培养皿盖能够与培养皿体密封不会存在污染问题,并且在培养皿盖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培养皿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二引流管6和第三引流管13连通,在培养皿7内设置有一滤膜15(滤膜微孔孔径为0.22um,小于细菌直径,保证采集样本中的细菌被吸附在滤膜上),负压泵12的出口与排液管11连通,培养皿7安装在支撑架10上,负压泵12(负压泵采用的是天津施特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设置在支撑架10的下方,其中培养皿7和取样瓶4均为灭菌的一次性设备,其他部件均可经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在使用增菌滤膜收集装置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收集样本:将无菌取样瓶4的一端开口上的胶塞帽取下,通过第一引流管3与穿刺引流针1连通,按照无菌操作流程,穿刺引流针1穿刺患者腹部,之后打开第一引流管3上的第一开关阀2,使腹水沿第一引流管3引流至取样瓶4中(在重力作用下,腹水可以通过引流管流出),取样瓶4保持垂直状态,读取取样瓶4上的刻度数值,直至收集充满取样瓶4;(2)滤膜过滤:关闭第一引流管3上的第一开关阀2,将无菌取样瓶4脱离开第一引流管3并通过胶塞帽将无菌取样瓶的上部开口重新密封,再将下部开口上的胶塞帽取下,通过第二引流管6与培养皿7顶部的第一通孔连通,并且打开第二引流管6上的第二开关阀5,培养皿7底部的第二通孔通过第三引流管13与负压泵12连通,启动负压泵12,将无菌取样瓶4中的腹水抽吸至培养皿7中,腹水经培养皿7中的滤膜滤过后,再通过第三引流管13经由负压泵12从排液管11排出。在病房中为了简便操作,穿刺引流针1和取样瓶4通过穿刺患者腹部,直接快速地取出腹水样本,可以携带无菌取样瓶4离开病房,在化验室对无菌取样瓶4的腹水样本进行过滤从而得到增菌的滤膜用于培养,减少床旁操作步骤,有效降低污染率。无菌取样瓶4和带有滤膜15的培养皿7是必须为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其余的支撑架10、引流管、负压泵12和排液管11等部件是可以在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有效降低检测的成本,并且减少医疗垃圾。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包括穿刺引流针1、取样瓶4(采用无菌取样瓶,且取样瓶的容量为50ml)、培养皿7、支撑架10和负压泵12,取样瓶4的两端分别设有开口(优选开口的直径为5mm),在取样瓶4的两端开口分别安装有可拔除的胶塞帽,以保证取样瓶4的密封性且不易受到污染;取样瓶4的一端开口通过第一引流管3与穿刺引流针1连接,另一端开口通过第二引流管6与培养皿7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引流管3和第二引流管6上分别设有第一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引流针(1)、取样瓶(4)、培养皿(7)、支撑架(10)和负压泵(12),所述取样瓶(4)的一端通过第一引流管(3)与穿刺引流针(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管(6)与所述培养皿(7)连接,所述培养皿(7)通过第三引流管(13)与负压泵(12)连接,所述培养皿(7)内设置有一滤膜(15),所述负压泵(12)的出口与排液管(11)连通,所述培养皿(7)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上,所述负压泵(1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水培养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引流针(1)、取样瓶(4)、培养皿(7)、支撑架(10)和负压泵(12),所述取样瓶(4)的一端通过第一引流管(3)与穿刺引流针(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引流管(6)与所述培养皿(7)连接,所述培养皿(7)通过第三引流管(13)与负压泵(12)连接,所述培养皿(7)内设置有一滤膜(15),所述负压泵(12)的出口与排液管(11)连通,所述培养皿(7)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0)上,所述负压泵(1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瓶(4)的两端均设有开口以用于与第一引流管(3)、第二引流管(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样瓶(4)两端的开口上均安装有可拔除的胶塞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增菌滤膜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0)的顶端设有安装槽(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