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5948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固液两相流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该系统包括喷砂管,该系统还包括底座以及绕所述底座转动的水平转动装置,所述喷砂管与所述水平转动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喷砂管的进砂端穿过所述底座连接有活接头,所述喷砂管的出砂端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悬伸设置;所述喷砂管上设置有喷砂调节装置;所述活接头包括进砂口端的外管和套设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喷砂管与所述内管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吸砂管道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和竖向角度的调节,与现有技术中的吸砂船相配合,可以在不对吸砂泵做改动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液两相流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
技术介绍
固液两相流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能源、化工、石油、矿业、水利等各个领域。尤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固液两相留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它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固体颗粒、泥沙的水力输运、化学工业中的搅拌、过滤等单元操作。在现在有吸砂船上,吸砂泵都是标配装置,但是与吸砂泵相配合的排砂管都是固定不能转动的,因此,为了实现排砂方向的调整,往往需要对吸砂船的位置进行调整,这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很多时候吸砂船的位置也不便于调整。因此,如何实现排砂方向的在线调节,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吸砂管道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和竖向角度的调节,与现有技术中的吸砂船相配合,可以在不对吸砂泵做改动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该系统包括喷砂管,该系统还包括底座以及绕所述底座转动的水平转动装置,所述喷砂管与所述水平转动装置固定连接,且所述喷砂管的进砂端穿过所述底座连接有活接头,所述喷砂管的出砂端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悬伸设置;所述喷砂管上设置有喷砂调节装置;所述活接头包括进砂口端的外管和套设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所述喷砂管与所述内管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活接头的外管内壁自所述活接头的进砂口一侧至其出砂口一侧依次设置为大小不同的第一直径段、第二直径段和第三直径段,且所述第一直径段、所述第二直径段和所述第三直径段的内直径尺寸自所述活接头的进砂口一侧至其出砂口一侧逐渐扩大,所述第一直径段和所述第二直径段之间的相交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直径段和所述第三直径段之间的相交处形成第二台阶;所述内管自所述活接头出砂口一侧插入所述外管,且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部的一端坐落于所述第一台阶处,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伸出在外管的外侧与所述喷砂管相连通;所述密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直径段与所述内管之间。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橡皮圈和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套设在所述内管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相配合的管身上,且所述密封条靠近第二台阶设置;所述橡皮圈紧箍在所述内管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相配合的管身上,且所述橡皮圈设置在所述密封条的远离第二台阶的一侧;所述橡皮圈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的内直径相适配,所述橡皮圈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密封条的直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压紧头,所述压紧头为便于插设在所述第三直径段和所述内管之间的圆环状管,所述压紧头的伸出在所述第三直径段的管端部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沿着所述压紧头的周向分布有多个;所述第三直径段的管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相配合的固定部。优选的,所述连接臂与所述固定部螺栓连接固定;内管的外侧管壁上设有便于固定橡皮圈的环状凹槽。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外齿圈,所述水平转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齿圈中并与所述外齿圈构成转动配合的转动基座,所述喷砂管与所述转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水平转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外齿圈相配合的驱动部分,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沿着所述外齿圈行走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部分与所述转动基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喷砂管自进砂口一侧至出砂口一侧依次设置为与所述内管连通的弯管部、第一连接软管、直管段、第二连接软管和喷砂口;所述转动基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弯管部的固定支架,所述喷砂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所述直管段的俯仰角度的支撑调节机构,所述支撑调节机构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直管段和所述固定支架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构成铰接配合,所述支撑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直管段和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长臂调节单元。优选的,所述长臂调节单元包括长臂液压调节杆,所述长臂液压调节杆的上端与所述直管段铰接,所述长臂液压调节杆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固定支架的较低处铰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喷砂调节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直管段和所述喷砂口之间的短臂调节单元,所述短臂调节单元包括短臂液压调节杆,所述短臂液压调节杆的上端与所述直管段铰接,所述短臂液压调节杆的下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喷砂口铰接;所述长臂调节单元和所述短臂调节单元均通过控制器控制调节。优选的,所述转动基座上背离所述喷砂口的一侧固设有配重箱。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活接头的外管与现有的吸砂泵的出砂口端连接,以及内管与喷砂管的进砂口之间的连接从而通过喷砂管的出砂口端将砂排至合适的位置,并通过密封机构避免在排砂的过程中漏砂,同时通过水平转动装置和喷砂调节装置调节进行水平转动调节或者俯仰角度调节喷砂管的排砂位置,对固液两相流材料的船与船、陆与陆,或者船与陆之间的材料进行转移,解决了目前在对固液两相流材料的船与船、陆与陆,或者船与陆之间的转移过程中需要工人使用推车来回转移材料,费时费力且转移极不方便。(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直径段、第二直径段和第三直径段的使用,从而使得内管的进砂口端坐落在第一台阶上实现内管转动外管不动,内管转动配合水平转动装置和喷砂调节装置对喷砂管的角度调节。(3)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机构的设置使用,可以使得外管固定内管转动的过程中同时排砂不会使得材料泄露,影响排砂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材料中的压紧头、连接臂和固定部的使用可以避免密封条和橡皮圈从第二直径段内移位,从而保证了排砂果。(5)本专利技术将连接臂与固定部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可以使得压紧头橡皮圈和密封条之间稳固协作,保证管道活接头的使用质量。(6)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驱动齿轮围绕底座外表面的外齿轮转动,并且驱动部分与水平转动装置中的转动基座固定连接,从而当驱动齿轮绕外齿圈水平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与水平转动装置固定连接的喷砂管水平转动,从而实现设备喷砂的水平角度调节。(7)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调节机构中长臂液压调节杆的使用,从而可对喷砂管中的直管段的俯仰角度调节,改变了喷砂同一水平角度排砂远近的调整。(8)本专利技术通过短臂调节单元中短臂液压调节杆的使用,使喷砂同一水平角度通过喷砂口的角度调节,从而可细调喷砂的位置。(9)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器的使用可以自动控制水平转动装置和喷砂调节装置。(10)本专利技术通过配重箱的使用,平衡了较长的喷砂管在喷砂过程中,转动基座和底座单侧偏重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活接头结构的拆分示意图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活接头结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10-吸砂泵11-喷砂管12-活接头121-外管1211-第一直径段1212-第二直径段1213-第三直径段12131-固定部122-内管13-密封机构131-密封条132-橡皮圈133-压紧头1331-连接臂14-弯管部16-直管段17-第二连接软管18-喷砂口20-底座21-外齿圈30-水平转动装置31-转动基座311-固定支架32-驱动部分321-电机322-驱动齿轮33-控制器40-喷砂调节装置41-支撑调节机构411-连接支架412-长臂调节单元4121-长臂液压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该系统包括喷砂管(11),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底座(20)以及绕所述底座(20)转动的水平转动装置(30),所述喷砂管(11)与所述水平转动装置(30)固定连接,且所述喷砂管(11)的进砂端穿过所述底座(20)连接有活接头(12),所述喷砂管(11)的出砂端向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悬伸设置;所述喷砂管(11)上设置有喷砂调节装置(40);所述活接头(12)包括进砂口端的外管(121)和套设于所述外管(121)中的内管(122),所述外管(121)和所述内管(122)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13),所述喷砂管(11)与所述内管(12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该系统包括喷砂管(11),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底座(20)以及绕所述底座(20)转动的水平转动装置(30),所述喷砂管(11)与所述水平转动装置(30)固定连接,且所述喷砂管(11)的进砂端穿过所述底座(20)连接有活接头(12),所述喷砂管(11)的出砂端向远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悬伸设置;所述喷砂管(11)上设置有喷砂调节装置(40);所述活接头(12)包括进砂口端的外管(121)和套设于所述外管(121)中的内管(122),所述外管(121)和所述内管(122)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13),所述喷砂管(11)与所述内管(122)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头(12)的外管(121)内壁自所述活接头(12)的进砂口一侧至其出砂口一侧依次设置为大小不同的第一直径段(1211)、第二直径段(1212)和第三直径段(1213),且所述第一直径段(1211)、所述第二直径段(1212)和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的内直径尺寸自所述活接头(12)的进砂口一侧至其出砂口一侧逐渐扩大,所述第一直径段(1211)和所述第二直径段(1212)之间的相交处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二直径段(1212)和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之间的相交处形成第二台阶;所述内管(122)自所述活接头(12)出砂口一侧插入所述外管(121),且所述内管(122)位于所述外管(121)内部的一端坐落于所述第一台阶处,所述内管(122)的另一端伸出在外管(121)的外侧与所述喷砂管(11)相连通;所述密封机构(13)设置于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与所述内管(12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13)包括橡皮圈(132)和密封条(131),所述密封条(131)套设在所述内管(122)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相配合的管身上,且所述密封条(131)靠近第二台阶设置;所述橡皮圈(132)紧箍在所述内管(122)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相配合的管身上,且所述橡皮圈(132)设置在所述密封条(131)的远离第二台阶的一侧;所述橡皮圈(132)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的内直径相适配,所述橡皮圈(132)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密封条(131)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调节式高效率两相流转运吸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13)还包括压紧头(133),所述压紧头(133)为便于插设在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和所述内管(122)之间的圆环状管,所述压紧头(133)的伸出在所述第三直径段(1213)的管端部设置有连接臂(1331),所述连接臂(1331)沿着所述压紧头(133)的周向分布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和明杨嵩鲍锦春凡志祥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市留香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