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82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1:34
一种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合金元素含量为:C≤0.03,Ni=12.0~15.0,Cr=16.0~18.0,Mo=2.0~3.0,Nb≤0.53,Cu=0.2~0.8,Mn≤2.0,Si≤1.0,P≤0.035,S≤0.030,其中7.73×C≤Nb≤7.73×C+0.3,余量为Fe。合金冶炼后,经热变形开坯和冷变形,使得NbC得以充分破碎、弥散分布,通过高温固溶处理获得粗大奥氏体晶粒。通氢条件下80℃含5×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奥氏体不锈钢领域,涉及高耐蚀性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设计和加工、热处理的方法,可广泛用于能源、电力、化工领域和日常生活。技术背景不锈钢因具有优良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化工等领域。奥氏体不锈钢因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加工性能、耐蚀性能以及耐中子辐照性能,在核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压水堆一回路主管道、堆内构件、驱动机构、主泵以及泵轴等关键设备的主要材料都采用304L、316LN型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结构材料。这些材料长期在高温高压及辐照等苛刻的水化学环境中服役,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还须抵抗各类特殊工质的冲刷和腐蚀,以减少磨损和腐蚀产物在堆芯与堆芯外辐射场的活化。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是核电站正常、非正常、事故和试验工况下防止核反应裂变产物外泄至安全壳的重要屏障。因此,核电主管道要能够耐高温、耐高压以及耐腐蚀。早期核电站的部分主管道选用了低合金钢管,并在管内堆焊不锈钢;后来的核电主管道普遍采用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并不断优化成分和生产工艺,形成如下几种情况:(1)稳定化的奥氏体不锈钢:在18-8型不锈钢中加入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C≤0.03,Ni=12.0~15.0,Cr=16.0~18.0,Mo=2.0~3.0,Nb≤0.53,Cu=0.2~0.8,Mn≤2.0,Si≤1.0,P≤0.035,S≤0.030,其中7.73×C≤Nb≤7.73×C+0.3,余量为F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其特征在于:不锈钢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C≤0.03,Ni=12.0~15.0,Cr=16.0~18.0,Mo=2.0~3.0,Nb≤0.53,Cu=0.2~0.8,Mn≤2.0,Si≤1.0,P≤0.035,S≤0.030,其中7.73×C≤Nb≤7.73×C+0.3,余量为Fe。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铌增强抗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不锈钢的冶炼与铸造根据不锈钢各元素的质量百分比,选取电工纯铁、金属铬片、金属镍板、不锈钢废料、金属钼、纯铜板、铌铁或金属铌、石墨块为原料,经电弧熔炼或者感应熔炼后,浇铸成合金铸锭;熔炼时熔池温度保持1700℃±20℃;浇注前钢液镇静5~10分钟,钢水在1550℃±50℃,真空或氩气保护浇铸,铸造成方锭或圆锭;(2)铸锭热变形开坯加工管、棒、线、型材和冷冲零件,铸锭采用热锻、孔型轧制或万能轧制开坯;板材采用平辊轧机热轧开坯;锻造方案为铸坯加热到1250℃±10℃,保温3~5小时后出炉锻造,始锻温度为1150℃±20℃,终锻温度≥1000℃,锻造比≥2.0,延伸比≥2.0,总比≥4.0;热锻后的坯料再进行斜轧穿孔,获得管材坯料;热轧方案为铸坯加热到1280℃±10℃,保温3~5小时后出炉轧制,热轧始锻温度为1180℃±20℃,终轧温度≥950℃;孔型轧制或万能轧制开坯的断面收缩率应≥60%;板材热轧总下量≥60%;(3)冷变形管、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丰华李国平吴子恺赵甲正刘涛艾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