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71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包括底模、连接在底模上端的下模具、抵触在下模具上的上模具和抵触在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门体发泡件,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靠近门体发泡件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抵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触杆向上顶动上模具,在通过抵触板抵触并夹紧门体发泡件,使上模具和门体发泡件与下模具分离,在通过触杆向下移动,使抵触板与门体发泡件分离,从而使门体发泡件与上模具脱离,从而实现脱模工序。

A Door Foaming Die Easy to Demoul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or body foaming die which is easy to demould, including a bottom die, a lower die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die, an upper die which is against the lower die and a door body foaming part which is against the lower die and the upper die. Two symmetrical rectangular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wall of the upper die, and the rectangular grooves are slidingly connected with a contact plat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door body foaming part. \u3002 The utility model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has reasonable design and compact structure. By pushing the upper die upward through the contact rod, the door body foaming parts are contacted and clamped by the contact plate, so that the upper die and the door body foaming part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lower die, and by moving downward through the contact rod, the contact plate is separated from the door body foaming parts, thus the door body foaming part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upper die, thereby realizing demould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脱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在门体发泡成形开模取件时一般没有辅助脱模装置,都是人工徒手取模。由于产品与模具之间接触紧密,手工脱模会导致局部撕裂状况,影响产品外观品质、降低工作效率、增加额外人工修补成本等不良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触杆向上顶动上模具,在通过抵触板抵触并夹紧门体发泡件,使上模具和门体发泡件与下模具自动分离,节省劳动力,在通过触杆向下移动,使抵触板与门体发泡件分离,从而使门体发泡件与上模具脱离,从而实现自动脱模工序。(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包括底模、连接在底模上端的下模具、抵触在下模具上的上模具和抵触在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门体发泡件,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靠近门体发泡件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一端侧壁抵触门体发泡件,所述抵触板的另一端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在矩形凹槽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抵触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抵触有触杆,所述触杆滑动连接在下模具上开设的圆形通孔中,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U形杆、固定套筒、螺母、螺杆和第一带轮,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U形杆,所述U形杆的下端穿过固定套筒并连接在螺母上,所述固定套筒连接在底模的内底壁上,所述螺母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母的中心螺纹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螺杆上套接有第一带轮;两个所述第一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连接在正反转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正反转电机通过支架连接在底模的内顶壁上。所述上模具的后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口。所述触杆靠近连接板的一端呈圆弧状。所述U形杆和触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抵触板的面积等于矩形凹槽的侧壁面积。所述触杆的长度小于下模具的高度。所述皮带与螺杆垂直设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正反转电机启动将推动抵触板抵触门体发泡件,两个抵触板将门体发泡件夹紧,从而使门体发泡件和上模具抵触在一起,同时随着触杆继续向上移动,将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从而实现初次脱模,节省劳动力;2、通过正反转电机反向转动带动触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从而使抵触板回到原位,门体发泡件失去抵触板的抵触并与上模具分离,从而实现自动脱模;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达到高效脱模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本技术驱动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底模1、下模具2、上模具3、门体发泡件4、抵触板5、第一连杆6、第二连杆7、挡板8、连接板9、触杆10、驱动装置11、U形杆111、固定套筒112、螺母113、螺杆114、第一带轮115、皮带12、第二带轮13、正反转电机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附图,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包括底模1、连接在底模1上端的下模具2、抵触在下模具2上的上模具3和抵触在下模具2和上模具3之间的门体发泡件4。所述上模具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靠近门体发泡件4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抵触板5,所述抵触板5的一端侧壁抵触门体发泡件4,所述抵触板5的另一端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连杆6,所述第一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7,两个所述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在矩形凹槽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7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连接有挡板8,所述挡板8抵触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7,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连杆7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下端抵触有触杆10,所述触杆10滑动连接在下模具2上开设的圆形通孔中。所述触杆10的下端抵触有驱动装置11,所述驱动装置11包括U形杆111、固定套筒112、螺母113、螺杆114和第一带轮115,所述触杆10的下端抵触U形杆111,所述U形杆111的下端穿过固定套筒112并连接在螺母113上,所述固定套筒112连接在底模1的内底壁上,所述螺母113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112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母113的中心螺纹插接有螺杆114,所述螺杆114转动连接在固定套筒112的内壁上,所述螺杆114上套接有第一带轮115。两个所述第一带轮115均通过皮带12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带轮13,所述第二带轮13连接在正反转电机14的转轴上,所述正反转电机14通过支架连接在底模1的内顶壁上。所述上模具3的后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口,方便进料。所述触杆10靠近连接板9的一端呈圆弧状,防止触杆10损坏连接板9。所述U形杆111和触杆10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方便U形杆111推动触杆10移动。所述抵触板5的面积等于矩形凹槽的侧壁面积,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触杆10的长度小于下模具2的高度,使触杆10可以收到下模具2中。所述皮带12与螺杆114垂直设置,方便第一带轮115带动螺杆114转动。如图1-3所示,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工作原理如下:经工作人员调试完成后,门体发泡件4经发泡冷却成型后,接通外接电源,此时正反转电机14启动,正反转电机14带动第二带轮13转动,第二带轮13通过皮带12带动两个第一带轮115转动,第一带轮115带动螺杆114转动,从而使螺母113向上移动,螺母113带动固定套筒112向上移动并抵触U形杆111向上移动,U形杆111带动触杆10向上移动,触杆10抵触并推动连接板9向上移动,从而使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7和第一连杆6向上移动,将推动抵触板5抵触门体发泡件4,将门体发泡件4夹紧,随着连接板9继续向上移动,将上模具3与下模具2分离开;此时反向接通正反转电机14的外接电源,此时正反转电机14反向转动并带动连接板9向下移动,此时第二连杆7和第一连杆6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从而使抵触板5回到原位,门体发泡件4失去抵触板5的抵触并与上模具3分离,从而实现脱模;通过一系列的结构达到高效脱模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包括底模、连接在底模上端的下模具、抵触在下模具上的上模具和抵触在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门体发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靠近门体发泡件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一端侧壁抵触门体发泡件,所述抵触板的另一端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在矩形凹槽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抵触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抵触有触杆,所述触杆滑动连接在下模具上开设的圆形通孔中,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U形杆、固定套筒、螺母、螺杆和第一带轮,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U形杆,所述U形杆的下端穿过固定套筒并连接在螺母上,所述固定套筒连接在底模的内底壁上,所述螺母滑动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母的中心螺纹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螺杆上套接有第一带轮;两个所述第一带轮均通过皮带连接有同一个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连接在正反转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正反转电机通过支架连接在底模的内顶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脱模的门体发泡模具,包括底模、连接在底模上端的下模具、抵触在下模具上的上模具和抵触在下模具和上模具之间的门体发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靠近门体发泡件的侧壁上均滑动连接有抵触板,所述抵触板的一端侧壁抵触门体发泡件,所述抵触板的另一端侧壁上铰接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两个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在矩形凹槽的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所述矩形凹槽的侧壁上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抵触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端抵触有触杆,所述触杆滑动连接在下模具上开设的圆形通孔中,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U形杆、固定套筒、螺母、螺杆和第一带轮,所述触杆的下端抵触U形杆,所述U形杆的下端穿过固定套筒并连接在螺母上,所述固定套筒连接在底模的内底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付尹伟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益佳模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