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557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其中,防抖结构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驱动线圈,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柔性PCB板;多个侧向线圈,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内侧壁设置,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多个驱动磁石,驱动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与柔性PCB板之间,且多个侧向线圈对应多个驱动磁石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抖系统防抖性能差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拍摄过程中拍出的照片有时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摄像镜头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极轻微的抖动的现象,故近年来对防抖技术功能开发需求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OI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光学防抖功能的提案也随之增多,微型光学防抖技术逐渐被各类高端手机所采纳,借此希望能有效降低低光环境下拍出模糊照片的机率以及有效解决拍摄过程中手抖动所造成的困扰。然而相对于一般自动对焦马达而言,具备OIS光学防抖功能的设计比较复杂、生产效率及良率较低,故开发有一定的难度。而在现有的OIS中,其整体高度较高,防抖性能差,占用空间大。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防抖系统防抖性能差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抖系统防抖性能差以及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驱动线圈,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柔性PCB板;多个侧向线圈,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内侧壁设置,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多个驱动磁石,驱动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与柔性PCB板之间,且多个侧向线圈对应多个驱动磁石设置。进一步地,侧向线圈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柔性PCB板远离外壳的一侧表面。进一步地,侧向线圈预埋在柔性PCB板中。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PCB板,PCB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底座,PCB板位于底座与透镜支撑体之间,底座具有引脚,引脚与PCB板电连接,柔性PCB板具有朝向底座伸出的端脚,端脚与PCB板和/或引脚电连接,并且在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柱。进一步地,PCB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且第一边和第三边均具有外壳支撑凸缘以支撑外壳的边缘,第二边和第四边具有支撑凸起以支撑柔性PCB板。进一步地,外壳对应支撑凸起的部分具有让位缺口;和/或外壳对应外壳支撑凸缘的部分具有容置缺口,外壳支撑凸缘的至少一部分与容置缺口的表面接触支撑。进一步地,底座的周向边缘处具有多个第一承接凸缘,第一承接凸缘支撑外壳的边缘。进一步地,底座对应第一边和第三边的侧边上设置有引脚。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用于感应驱动磁石的霍尔芯片,霍尔芯片设置在PCB板朝向底座的一侧,且底座具有用于容置霍尔芯片的凹部。进一步地,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连续设置以形成四边形结构,且四边形结构的每个边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侧向线圈,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上对应的两个侧向线圈为一组,同组内的两个侧向线圈串联设置。进一步地,外壳的内侧壁具有隆起的定位凸点,柔性PCB板抵靠在定位凸点处以在外壳内安装到位,定位凸点位于柔性PCB板远离底座的一侧。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支撑框架,驱动磁石设置在支撑框架上,且支撑框架位于透镜支撑体与柔性PCB板之间;上弹簧,上弹簧的外侧角部处连接在支撑框架的上表面处,上弹簧的内圈侧连接在透镜支撑体的上表面处;下弹簧,下弹簧的外侧角部处连接在支撑框架的下表面处,下弹簧的内圈侧连接在透镜支撑体的下表面处。进一步地,支撑框架的上表面的角部处具有多个第一定位凸柱,上弹簧的外侧角部套接在第一定位凸柱处;和/或支撑框架的上表面的角部处具有多个触顶限位柱,触顶限位柱与外壳的内表面预留装配间隙,以使支撑框架的上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运动间隙,以用于容置上弹簧并为透镜支撑体的运动提供空间;和/或透镜支撑体的上表面还具有多个第二定位凸柱,上弹簧的内圈侧套接在第二定位凸柱处;和/或支撑框架的下表面的角部处具有多个第三定位凸柱,下弹簧的外侧角部套接在第三定位凸柱处;和/或透镜支撑体的下表面还具有多个第四定位凸柱,下弹簧的内圈侧套接在第四定位凸柱处。进一步地,支撑框架的侧向外表面具有避位凹部,以在支撑框架的侧向外表面靠近支撑框架的角部处形成撞击面。进一步地,支撑框架的侧向内表面具有朝向支撑框架的中心伸出的磁石承接板,驱动磁石支撑在磁石承接板上。进一步地,支撑框架的侧向内表面的角部处具有朝向支撑框架的中心凸出的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与磁石承接板、支撑框架的侧向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置驱动磁石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位于凸起结构的位置处形成有卡接凹口,以用于固定驱动磁石。进一步地,磁石承接板具有多个导向凹口,透镜支撑体嵌入支撑框架内后,透镜支撑体的外周缘处的结构与多个导向凹口对应适配。进一步地,磁石承接板对应支撑框架的侧向内表面的角部处和/或支撑框架的侧向内表面的直边处均设置有导向凹口。进一步地,防抖结构还包括:支撑框架,驱动磁石设置在支撑框架上,且支撑框架位于透镜支撑体与柔性PCB板之间;上弹簧,上弹簧位于支撑框架的上表面与外壳之间;下弹簧,下弹簧位于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与PCB板之间;多个悬丝,各PCB板的角部处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悬丝,各悬丝依次穿过PCB板和上弹簧,且底座的角部、下弹簧的角部和支撑框架的角部均具有用于避让悬丝的让位凹部。进一步地,透镜支撑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驱动线圈的两端分别缠绕在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系统,包括上述的防抖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防抖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防抖结构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驱动线圈、柔性PCB板、多个侧向线圈以及多个驱动磁石。驱动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内侧壁设置,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驱动磁石设置在透镜支撑体与柔性PCB板之间,且多个侧向线圈对应多个驱动磁石设置。使用上述结构的防抖结构时,通过将柔性PCB板绕外壳的周向内侧壁设置,并将侧向线圈设置在柔性PCB板上,且将侧向线圈与多个驱动磁石相对应地设置。这样在柔性PCB板与侧向线圈电连接的同时,还能够将侧向线圈设置在驱动磁石的侧向而不是驱动磁石的底面,从而使得侧向线圈与驱动磁石之间的有效作用面积大大增加,这样不仅能够通过侧向线圈提供更大的侧向推力,而且还能够减少防抖结构占用的高度空间,使之更有利于产品薄型化构造。由于其驱动效果的优异性,在满足产品驱动力的基本要求外,还可进一步使产品整体体积趋于小型化、轻薄化改造有了较多发展的可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中的外壳与柔性PCB板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外壳与柔性PCB板组装后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支撑框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支撑框架的俯视图;图8示出了图1中的防抖结构的上弹簧、支撑框架、透镜支撑体、PCB板以及底座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中的上弹簧、支撑框架、透镜支撑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驱动线圈(30),所述驱动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柔性PCB板(40);多个侧向线圈(50),所述柔性PCB板(40)绕所述外壳(10)的周向内侧壁设置,所述侧向线圈(50)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40)上;多个驱动磁石(60),所述驱动磁石(6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与所述柔性PCB板(40)之间,且多个所述侧向线圈(50)对应多个所述驱动磁石(60)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CN 20191007495161.一种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驱动线圈(30),所述驱动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柔性PCB板(40);多个侧向线圈(50),所述柔性PCB板(40)绕所述外壳(10)的周向内侧壁设置,所述侧向线圈(50)设置在所述柔性PCB板(40)上;多个驱动磁石(60),所述驱动磁石(60)设置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与所述柔性PCB板(40)之间,且多个所述侧向线圈(50)对应多个所述驱动磁石(60)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5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柔性PCB板(40)远离所述外壳(10)的一侧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线圈(50)预埋在所述柔性PCB板(40)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PCB板(70),所述PCB板(70)上设置有定位孔(77);底座(80),所述PCB板(70)位于所述底座(8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之间,所述底座(80)具有引脚(81),所述引脚(81)与所述PCB板(70)电连接,所述柔性PCB板(40)具有朝向所述底座(80)伸出的端脚(41),所述端脚(41)与所述PCB板(70)和/或所述引脚(81)电连接,并且在所述底座(80)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77)相配合的定位柱(8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70)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边(71)、第二边(72)、第三边(73)和第四边(74),且所述第一边(71)和所述第三边(73)均具有外壳支撑凸缘(75)以支撑所述外壳(10)的边缘,所述第二边(72)和所述第四边(74)具有支撑凸起(76)以支撑所述柔性PCB板(4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对应所述支撑凸起(76)的部分具有让位缺口(11);和/或所述外壳(10)对应所述外壳支撑凸缘(75)的部分具有容置缺口(12),所述外壳支撑凸缘(75)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置缺口(12)的表面接触支撑。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0)的周向边缘处具有多个第一承接凸缘(82),所述第一承接凸缘(82)支撑所述外壳(10)的边缘。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80)对应所述第一边(71)和所述第三边(73)的侧边上设置有所述引脚(8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驱动磁石(60)的霍尔芯片(90),所述霍尔芯片(90)设置在所述PCB板(70)朝向所述底座(80)的一侧,且所述底座(80)具有用于容置所述霍尔芯片(90)的凹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PCB板(40)绕所述外壳(10)的周向连续设置以形成四边形结构,且所述四边形结构的每个边上均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侧向线圈(50),且相对设置的两个边上对应的两个所述侧向线圈(50)为一组,同组内的两个所述侧向线圈(50)串联设置。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内侧壁具有隆起的定位凸点(13),所述柔性PCB板(40)抵靠在所述定位凸点(13)处以在所述外壳(10)内安装到位,所述定位凸点(13)位于所述柔性PCB板(40)远离所述底座(80)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结构还包括:支撑框架(100),所述驱动磁石(6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0)上,且所述支撑框架(100)位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与所述柔性PCB板(40)之间;上弹簧(200),所述上弹簧(200)的外侧角部处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100)的上表面处,所述上弹簧(200)的内圈侧连接在所述透镜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龚高峰唐利新
申请(专利权)人:长汀县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