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479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由多个结晶器串联;在循环装置作用下,蛋氨酸原料在80~130℃下溶解;溶解料液进入第一级结晶釜,控制釜温为60~80℃;浆料进入第二级结晶釜,控制釜温40~60℃;浆料进入第三级结晶釜,控制釜温25~40℃;浆料进入第四级结晶釜,控制釜温15~25℃;最终浆料从结晶釜底流出,进入固液分离系统,固体分离后排出体系,部分母液返回至溶解釜继续循环,循环量为母液体积的20~60%。结晶釜级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一般理想为2~4级。制备的蛋氨酸晶体为短棒状晶习,晶体粒度均匀、堆密度高、流动性好、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氨基酸的工业化生产工艺领域,涉及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
技术介绍
蛋氨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中唯一含硫的氨基酸,是构成人体和动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等领域,其中尤以饲料添加剂应用为主且需求量巨大。全球蛋氨酸需求量已达到130万吨/年,并以每年6%的需求速度增加,中国2015年需求量也超过了16万吨,尽管我国蛋氨酸产能得到进一步扩充可达到10万吨,但仍需要进口,并且具有堆密度高和流动性好等高品质蛋氨酸仍主要依赖进口。蛋氨酸生产工艺主要有生物酶拆分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生物酶拆分法和发酵法皆因收率低、排污大和经济指标低,欠缺工业化生产价值。目前,全球蛋氨酸生产主要采用化学法并以丙烯醛法(海因法)生产工艺为主,经过精制结晶得到蛋氨酸成品,其中,精制结晶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目前蛋氨酸的精制分离方法主要侧重于蛋氨酸与无机盐的分离纯化,专利CN104926701A公开了一种蛋氨酸纯化的工艺,该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经过吸附、解吸工艺,达到分离蛋氨酸和副产盐类物质的目的;专利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循环装置作用下,使用去离子水和循环母液在溶解釜中溶解蛋氨酸原料,溶解釜温度为80~130℃,将溶解料液由泵注入第一级结晶釜;(2)、控制第一级结晶釜温度为60~80℃,结晶产生初级晶体,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二级结晶釜;(3)、控制第二级结晶釜温度为40~60℃,晶体生长,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三级结晶釜;(4)、控制第三级结晶釜温度为25~40℃,晶体进一步生长,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四级结晶釜;(5)、控制第四级结晶釜温度为15~25℃,养晶,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棒状蛋氨酸晶体的多级连续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循环装置作用下,使用去离子水和循环母液在溶解釜中溶解蛋氨酸原料,溶解釜温度为80~130℃,将溶解料液由泵注入第一级结晶釜;(2)、控制第一级结晶釜温度为60~80℃,结晶产生初级晶体,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二级结晶釜;(3)、控制第二级结晶釜温度为40~60℃,晶体生长,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三级结晶釜;(4)、控制第三级结晶釜温度为25~40℃,晶体进一步生长,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经由泵进入第四级结晶釜;(5)、控制第四级结晶釜温度为15~25℃,养晶,浆料从结晶釜底部流出;(6)、将第四级结晶釜的浆料泵入固液分离系统,分离后的固体排出体系,母液由泵返回溶解釜继续循环,循环量为结晶母液体积的20~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料液浓度小于等于15%,选择三级连续冷却结晶方法,并且第一、二、三级结晶釜温度分别为40~60℃,25~40℃和15~25℃,第三级结晶釜的浆料进入固液分离系统后,固体排出体系,母液由泵返回溶解釜继续循环,循环量为结晶母液体积的20~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料液浓度小于等于10%,选择二级连续冷却结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俊波汤伟伟赵绍磊尹秋响侯宝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