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45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是根据河道底泥的理化特性将其与作物匹配分类,之后将河道底泥风干破碎,加入有机无机混合肥料用于调理底泥特性后,直接给相匹配作物施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河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可行且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高效地促进了河道底泥的智慧周转,而且有效解决了我国大量的低产园林花木种植基地土壤退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环境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技术背景长时间沉积的河道受污底泥是河湖水质的重要污染源。如何基于底泥的理化特性,妥善的将大量的底泥,变废为宝,实现河道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河道底泥具有黏粒含量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大、强度低、渗透性能差等物理工程特性,同时底泥中还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污染物质,由于底泥复杂的特性,其资源化利用应该充分结合其特性,分类利用。目前,河道底泥的农用已成为底泥资源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底泥农用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底泥的农用率已高达50%,而我国的农用率较低,不足10%。尤其对于我国大量的低产田和园林花木种植基地,底泥资源化潜力突出。但是,不同作物对底泥的适应性不尽相同,如何将河道底泥与作物最优化匹配,对实现底泥农用至关重要,实用价值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是根据河道底泥的理化特性将其与作物匹配分类,之后将河道底泥风干破碎,加入有机无机混合肥料用于调理底泥特性后,直接给相匹配作物施用。具体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A类底泥露天堆放一周使其自然风干,然后用破碎机来回破碎3次,随后按体积比加入10%的有机无机混合肥料,将其混匀后,堆放两周后,作为作物基质或肥料使用,其中有机无机混合肥料为5%尿素、5%全元微生物有机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A类底泥露天堆放一周使其自然风干,然后用破碎机来回破碎3次,随后按体积比加入10%的有机无机混合肥料,将其混匀后,堆放两周后,作为作物基质或肥料使用,其中有机无机混合肥料为5%尿素、5%全元微生物有机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A类底泥条件:种子发芽率大于70%、含水率为50-90%、粒径d大于0.075mm颗粒小于总质量50%。3.一种河道底泥与作物匹配的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将B类底泥露天堆放一周使其自然风干,然后用破碎机来回破碎2次,随后按体积比加入30%的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浩南吴良欢马庆旭王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