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40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该处理工艺方法较为简单,耗能小,人力物力成本较低,继而生产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及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沉于水底的有机物,会因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环境,现有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过滤净化效率低,并且传统的杀菌剂的使用使微生物细菌产生了抑制作用,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复杂,过滤净化效率低,并且传统的杀菌剂的使用使微生物细菌产生了抑制作用,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步骤六:将步骤五处理后的废水泵入臭氧催化氧化塔中,经催化氧化后回收利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利用ZGLY-14AF工业低温空调冷风机进行降温处理,且出风温度范围为-25~+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混凝剂为铁系絮凝剂和石灰助凝剂,且混凝剂的投入量为25~45mg/L,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均为15~25mg/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微滤用滤网孔径为0.1~0.5μm,超滤用滤网孔径为0.1~0.01μm或2000~300000MW,纳滤用滤网孔径为150~1000MW,反渗透过滤技术氯化钠的截留率≥9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的各自投入量均为8~14mg/L。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系统长期运行时,最末端膜元件的浓水侧长期在高浓度的状态下运行每2h运行使用清水冲洗2~5min或直接打开浓水限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每2h运行使用清水产品水冲洗2~5min或直接打开浓水限流阀,能有效延缓结垢的产生,RO产水的溶解能力更强,效果更好。2、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加杀菌剂,更经济有效;不定期的更换杀菌剂的品种,防止生物形成抗药性;如使用氧化性的杀菌剂,需在RO系统前进行还原,造成工艺复杂,过滤净化效率低。3、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保证切向流速;实现短流程高回收率;降低系统压差;平衡进浓水侧渗透压;有效降低系统能耗。4、该处理工艺方法较为简单,耗能小,人力物力成本较低,继而生产效率较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步骤六:将步骤五处理后的废水泵入臭氧催化氧化塔中,经催化氧化后回收利用。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利用ZGLY-14AF工业低温空调冷风机进行降温处理,且出风温度范围为-25~+10℃。其中,所述步骤二中混凝剂为铁系絮凝剂和石灰助凝剂,且混凝剂的投入量为25~45mg/L,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均为15~25mg/L。其中,所述步骤三中微滤用滤网孔径为0.1~0.5μm,超滤用滤网孔径为0.1~0.01μm或2000~300000MW,纳滤用滤网孔径为150~1000MW,反渗透过滤技术氯化钠的截留率≥99%。其中,所述步骤四中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的各自投入量均为8~14mg/L。其中,所述步骤五中系统长期运行时,最末端膜元件的浓水侧长期在高浓度的状态下运行每2h运行使用清水冲洗2~5min或直接打开浓水限流阀。实施例2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活性炭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步骤六:将步骤五处理后的废水泵入臭氧催化氧化塔中,经催化氧化后回收利用。其中,所述步骤一中利用ZGLY-14AF工业低温空调冷风机进行降温处理,且出风温度范围为-25~+10℃。其中,所述步骤二中混凝剂为铁系絮凝剂和石灰助凝剂,且混凝剂的投入量为25~45mg/L,活性炭和硅藻土均为15~25mg/L。其中,所述步骤三中微滤用滤网孔径为0.1~0.5μm,超滤用滤网孔径为0.1~0.01μm或2000~300000MW,纳滤用滤网孔径为150~1000MW,反渗透过滤技术氯化钠的截留率≥99%。其中,所述步骤四中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的各自投入量均为8~14mg/L。其中,所述步骤五中系统长期运行时,最末端膜元件的浓水侧长期在高浓度的状态下运行每2h运行使用清水冲洗2~5min或直接打开浓水限流阀。本专利技术工作时:每2h运行使用清水产品水冲洗2~5min或直接打开浓水限流阀,能有效延缓结垢的产生,RO产水的溶解能力更强,效果更好;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加杀菌剂,更经济有效;不定期的更换杀菌剂的品种,防止生物形成抗药性;如使用氧化性的杀菌剂,需在RO系统前进行还原,造成工艺复杂,过滤净化效率低;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保证切向流速;实现短流程高回收率;降低系统压差;平衡进浓水侧渗透压;有效降低系统能耗;该处理工艺方法较为简单,耗能小,人力物力成本较低,继而生产效率较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步骤六:将步骤五处理后的废水泵入臭氧催化氧化塔中,经催化氧化后回收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步骤一:将印染废水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废水经过机械格栅井过滤后泵入沉淀池;步骤二:向沉淀池中加入混凝剂、离子交换树脂和硅藻土,并且将废水溶液的PH调至7.5~8之间;步骤三:通过压力泵抽出步骤二中的上清液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过滤;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后的废水定期大剂量冲击式投入次氯酸钠、氯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铵、氯化汞和松香铵等不同种类的杀菌剂;步骤五:将步骤四处理后的废水采用宽通道(34mil-0.86mm)膜元件进行过滤;步骤六:将步骤五处理后的废水泵入臭氧催化氧化塔中,经催化氧化后回收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利用ZGLY-14AF工业低温空调冷风机进行降温处理,且出风温度范围为-25~+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轩秦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颢轩环境工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