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文祥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模具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00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包括底座(100),其用于与机架固定;至少两个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型腔(200),其用于向内并向下挤压坯料,并向外和向上脱模;升降台(300),其用于向上压坯料,并向下脱模;活动部(400),其以同一电机(401)同时驱动所述升降台(300)和型腔(200)的挤压和脱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活动部(400)可使型腔(200)的斜向挤压和升降台(300)的纵向挤压同时作用于坯料,以致于在同时四周挤压坯料和同时为坯料的四周卸力,从而实现均匀脱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模具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身、汽车零部件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sinomold),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汽车工业上,由于为了防止行进中产生的异响、风阻系数大,因此模具需要将汽车的车身、零部件整理地较为准确,从而在所述车身、零部件的模具上需要较好的脱模工艺。传统的模具通过一个型腔与平板,将材料压缩成指定形状。但是上述方式的模具脱模较为困难,并且由于材料的膨胀不均匀,易发生材料的表面较为不光滑。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方便脱模的新型汽车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脱模的新型汽车模具。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包括底座,其用于与机架固定;至少两个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型腔,其用于向内并向下挤压坯料,并向外和向上脱模;升降台,其用于向上压坯料,并向下脱模;活动部,其以同一电机同时驱动所述升降台和型腔的挤压和脱模。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所述活动部包括电机、第一齿轮、第一齿条、第一连杆、第一导轨、第一架体、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电机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第一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台的下表面固定,底座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固定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架体的上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的下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内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的下端的内侧铰链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型腔沿所述底座的周向均匀分布8组。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环绕有第一连杆。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多个第一架体的下端可共同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配置,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均环绕有第一连杆。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所述电机通过柔性升降部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柔性升降部包括第二导轨、第一永磁铁、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底座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永磁铁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所述第二导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其中所述电机和所述第一电磁铁的电源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用户终端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压膜时,所述用户终端控制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互排斥,将所述坯料放置在升降台上,再控制电机旋转使第一连杆带动升降台上升,型腔下压坯料;脱模时,所述用户终端控制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互吸引,同时,所述电机旋转使第一连杆电动升降台下降,型腔脱离坯料。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通过上述活动部可使型腔的斜向挤压和升降台的纵向挤压同时作用于坯料,以致于在同时四周挤压坯料和同时为坯料的四周卸力,从而实现均匀脱模的作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模具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汽车模具的第一状态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汽车模具的第二状态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参见图1、2,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模具包括底座100,其用于与机架固定;至少两个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型腔200,其用于向内并向下挤压坯料,并向外和向上脱模;升降台300,其用于向上压坯料,并向下脱模;活动部400,其以同一电机401同时驱动所述升降台300和型腔200的挤压和脱模。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活动部400可使型腔200的斜向挤压和升降台300的纵向挤压同时作用于坯料,以致于在同时四周挤压坯料和同时为坯料的四周卸力,从而实现均匀脱模的作用。优选地,参见图1,所述活动部400包括电机401、第一齿轮402、第一齿条403、第一连杆404、第一导轨405、第一架体406、第二连杆407、第三连杆408、第四连杆409、第五连杆410;所述电机401与所述底座100的内表面连接,电机40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402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2与所述第一齿条403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03与所述第一连杆404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沿所述第一导轨405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导轨405与所述底座10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台300的下表面固定,底座10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的中部固定有第二连杆407,所述第二连杆4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408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连杆4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409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09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上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09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200的下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内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200的下端的内侧铰链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电机401的转动带动齿轮齿条机构升降,从而使第二连杆407升降,以使第三连杆408、第四连杆409、第五连杆410随之摆动,从而使型腔200随之做一个四连杆机构使的摆动,以使其从外上至内下方向挤压坯料,并且,此时升降台300也被所述第一连杆404的上升而上升,从而在各个方向挤压坯料,实现坯料被挤压成预先设计的形状,此时由于同时受力,并且受力均匀,以致于其表面均匀,并且脱模时又除重力方向以外,同时各个方向卸力,以致于所述坯料脱模的表面较为光滑,避免制造出来的车身、车体零件的异响。其中,所述电机401与所述底座100的内表面可直接固定连接,从而驱动所述第一连杆404的升降。其中,所述第二连杆407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外部,具体地说,所述第二连杆407配置在所述底座100的上部。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407、第三连杆408、第四连杆409、第五连杆410、型腔200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分布8组。其中,所述第二连杆407、第三连杆408、第四连杆409、第五连杆410、型腔200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分布1、2、3、4、6、7、8、9、10、11、12、13、14、15、16、17组,优选为8组。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方式可尽可能地将所述更多方向的力同时挤压坯料,从而使坯料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表面光滑度,也方便其更加顺利地脱模。优选地,所述底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环绕有第一连杆40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通孔使第一连杆404可上下移动。优选地,多个第一架体406的下端可共同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配置,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内均环绕有第一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其用于与机架固定;至少两个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型腔(200),其用于向内并向下挤压坯料,并向外和向上脱模;升降台(300),其用于向上压坯料,并向下脱模;活动部(400),其以同一电机(401)同时驱动所述升降台(300)和型腔(200)的挤压和脱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其用于与机架固定;至少两个沿所述底座(100)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型腔(200),其用于向内并向下挤压坯料,并向外和向上脱模;升降台(300),其用于向上压坯料,并向下脱模;活动部(400),其以同一电机(401)同时驱动所述升降台(300)和型腔(200)的挤压和脱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部(400)包括电机(401)、第一齿轮(402)、第一齿条(403)、第一连杆(404)、第一导轨(405)、第一架体(406)、第二连杆(407)、第三连杆(408)、第四连杆(409)、第五连杆(410);所述电机(401)与所述底座(100)的内表面连接,电机(40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402)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2)与所述第一齿条(403)啮合,所述第一齿条(403)与所述第一连杆(404)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沿所述第一导轨(405)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导轨(405)与所述底座(100)的内表面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台(300)的下表面固定,底座(100)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下端固定,所述第一连杆(404)的中部固定有第二连杆(407),所述第二连杆(4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408)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三连杆(4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409)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09)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上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四连杆(409)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200)的下部的外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4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406)的内侧铰链连接,所述第五连杆(410)的另一端与所述型腔(200)的下端的内侧铰链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赵文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