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00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涉及面盖连接应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器本体、面盖、前端盖、固定槽、第一摩擦区、第二摩擦区、凹槽、卡扣和凸起。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前端盖上分别设置扇形结构的第一摩擦区和第二摩擦区,并且在面盖侧壁上凸设圆柱形结构的凸起,从而使用者在第一摩擦区翻转面盖的时候,凸起不与第一摩擦区接触,凸起可以无滑动摩擦,使用者在第二摩擦区翻转面盖的时候,凸起与第二摩擦区接触,面盖转动时的摩擦力增大,可以起到减速的作用,能够保护面盖。利用凹槽卡合固定凸起,将面盖的位置固定,不需要使用者手动固定面盖位置,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方便使用者操控显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
本技术涉及面盖连接应用
,尤其涉及到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驱动器指的是驱动某类设备的驱动硬件,驱动器在整个控制环节中,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主控制箱的信号,然后将信号进行处理再转移至马达以及和马达有关的感应器,并且将马达的工作情况反馈至主控制箱,在驱动器的显示部一端都设置面盖,使用者透过面盖可以观察到驱动器显示部显示的工作状态。现有的驱动器显示部面盖在使用的时候的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虽然能够翻转调节位置,但在翻转的时候,翻转的角度不好掌握,而且在操控驱动器显示部的时候,面盖位置不能固定,使用者需要一只手握住面盖,另一只手操作,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包括驱动器本体和面盖,所述驱动器本体侧壁两端平行设置两个呈圆弧形结构的前端盖,所述前端盖的中部凹设圆形结构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摩擦区和第二摩擦区,所述第二摩擦区的右端凹设凹槽,所述面盖内侧壁的两端均凸设呈圆形结构的卡扣,所述卡扣与固定槽相适配,且两个所述卡扣分别卡合在两个固定槽内,所述卡扣的一侧凸设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区为扇形结构,所述第一摩擦区的圆心角为°,且在旋转面盖时,所述凸起不与第一摩擦区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摩擦区位扇形结构,所述第二摩擦区的圆心角为°,且在旋转面盖时,所述凸起与第二摩擦区相接触。优选的,所述凹槽呈扇形结构,所述凹槽设置在第二摩擦区的尾端,且所述凹槽与凸起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凸起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凸起与面盖呈垂直设置,且所述凸起的端面被抛光成圆弧形结构。优选的,所述面盖为透明材质,且所述面盖通过卡扣卡合固定槽与前端盖呈转动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前端盖上分别设置扇形结构的第一摩擦区和第二摩擦区,并且在面盖侧壁上凸设圆柱形结构的凸起,从而使用者在第一摩擦区翻转面盖的时候,凸起不与第一摩擦区接触,凸起可以无滑动摩擦,使用者在第二摩擦区翻转面盖的时候,凸起与第二摩擦区接触,面盖转动时的摩擦力增大,可以起到减速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由于面盖翻转速度过快,面盖与驱动器本体碰撞被损坏的问题。2.通过在前端盖上凹设扇形结构的凹槽,从而可以利用凹槽卡合固定凸起,将面盖的位置固定,不需要使用者手动固定面盖位置,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方便使用者操控显示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驱动器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前端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面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凸起在第一摩擦区内翻转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凸起在第二摩擦区内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的凸起卡合在凹槽内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驱动器本体;2、面盖;11、前端盖;12、固定槽;13、第一摩擦区;14、第二摩擦区;15、凹槽;21、卡扣;22、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包括驱动器本体1和面盖2,且面盖2盖合在驱动器本体1的显示部上,驱动器本体1侧壁两端平行设置两个呈圆弧形结构的前端盖11,前端盖11的中部凹设圆形结构的固定槽12,固定槽12用来卡合固定面盖2,固定槽12的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摩擦区13和第二摩擦区14,且第一摩擦区13表面光滑,第二摩擦区14的厚度大于第一摩擦区13的厚度,第二摩擦区14的表面设置若干毛刺,第二摩擦区14的右端凹设凹槽15,凹槽15用来卡合凸起22固定面盖2的位置,面盖2内侧壁的两端均凸设呈圆形结构的卡扣21,卡扣21与固定槽12相适配,且两个卡扣21分别卡合在两个固定槽12内,卡扣21可以在固定槽12内转动调节位置,卡扣21的一侧凸设凸起22,凸起22在随着面盖2一同旋转的时候,会依次经过第一摩擦区13、第二摩擦区14和凹槽15。实施例2此外,请继续参照图2-7,区别以上述实施例,第一摩擦区13为扇形结构,第一摩擦区13的圆心角为60°,且在旋转面盖2时,凸起22不与第一摩擦区13接触,从而使用者在0°到60°内翻转面盖2的时候,凸起22不与第一摩擦区13接触,凸起22无滑动摩擦,此过程面盖2翻转较轻松,第二摩擦区14位扇形结构,第二摩擦区14的圆心角为50°,且在旋转面盖2时,凸起22与第二摩擦区14相接触,从而使用者在60°到110°内翻转面盖2的时候,凸起22与第二摩擦区14接触,凸起22滑动时有摩擦阻力,此过程面盖2翻转速度减慢,凹槽15呈扇形结构,凹槽15设置在第二摩擦区14的尾端,且凹槽15与凸起22相适配,从而可以利用凹槽15卡合凸起22将面盖2止位,方便使用者操控显示部,凸起22呈圆柱形结构,凸起22与面盖2呈垂直设置,且凸起22的端面被抛光成圆弧形结构,从而可以利用凸起22在第一摩擦区13和第二摩擦区14内不同的状态来控制面盖2翻转的速度,面盖2为透明材质,且面盖2通过卡扣21卡合固定槽12与前端盖11呈转动连接,从而可以翻转调节面盖2的位置。本技术在使用时,面盖2通过卡扣21卡合固定槽12与前端盖11转动连接,在翻转面盖2的时候,在0°到60°内翻转面盖2的时候,凸起22不与第一摩擦区13接触,凸起22无滑动摩擦,此过程面盖2翻转较轻松,在60°到110°内翻转面盖2的时候,凸起22与第二摩擦区14接触,凸起22滑动时有摩擦阻力,此过程面盖2翻转速度减慢,继续翻转面盖2,在凸起22卡合在凹槽15内的时候,凸起将面盖2的位置固定,面盖2至位,此时使用者可以双手操控驱动器本体1的显示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包括驱动器本体(1)和面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本体(1)侧壁两端平行设置两个呈圆弧形结构的前端盖(11),所述前端盖(11)的中部凹设圆形结构的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摩擦区(13)和第二摩擦区(14),所述第二摩擦区(14)的右端凹设凹槽(15),所述面盖(2)内侧壁的两端均凸设呈圆形结构的卡扣(21),所述卡扣(21)与固定槽(12)相适配,且两个所述卡扣(21)分别卡合在两个固定槽(12)内,所述卡扣(21)的一侧凸设凸起(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包括驱动器本体(1)和面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本体(1)侧壁两端平行设置两个呈圆弧形结构的前端盖(11),所述前端盖(11)的中部凹设圆形结构的固定槽(12),所述固定槽(12)的外侧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摩擦区(13)和第二摩擦区(14),所述第二摩擦区(14)的右端凹设凹槽(15),所述面盖(2)内侧壁的两端均凸设呈圆形结构的卡扣(21),所述卡扣(21)与固定槽(12)相适配,且两个所述卡扣(21)分别卡合在两个固定槽(12)内,所述卡扣(21)的一侧凸设凸起(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器显示部面盖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区(13)为扇形结构,所述第一摩擦区(13)的圆心角为60°,且在旋转面盖(2)时,所述凸起(22)不与第一摩擦区(13)接触。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东菱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