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74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与驱动工具的插接部嵌合固定,且定位构件能够移动地定位于套筒主体,防止磨损的套筒。套筒被嵌合固定于驱动工具的凹设有至少1个定位部的插接部,并且具备套筒主体(1)、切换构件(2)以及至少1个定位单元。套筒主体具有轴线(11)以及沿着轴线(11)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工作部(12)和嵌合部(13)。紧固件被连接于工作部(12)。嵌合部(13)具有供插接部插接的嵌合空间。切换构件(2)以能够在轴线(1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以轴线(11)为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嵌合部(13)。定位单元具有第1收容部(31)、第2收容部(32)以及定位构件(33)。第1收容部(31)在相对于轴线(11)而言的横向上贯通嵌合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套筒。
技术介绍
套筒在与驱动工具(例如扭矩扳手、空气泵、电动工具等)组合使用时,将螺栓、螺钉、螺母等紧固件拧入,在较窄的空间也能够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将套筒和驱动工具(棘轮扳手)的插接部嵌合的技术。该套筒具备:工作部,其进行螺栓等的紧固;嵌合部,其与驱动工具连接,在嵌合部的内壁设置有凹部。另一方面,驱动工具具备连接套筒的插接部,插接部具有能够出入的定位球。并且,在该技术中,通过使定位球与凹部卡合,来防止套筒从驱动工具脱落。不过,该技术存在如下无法预期的危险性:定位球或套筒的内壁易于磨损,无法使套筒与插接部稳定地连结,并且,出乎意料地松动或脱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台湾技术公告第M4642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驱动工具,众所周知有冲击改锥、冲击扳手等。冲击改锥具备用于插入并安装固定六角螺丝头(φ6.35mm)的插接部(卡盘)。另一方面,套筒等顶端工具也被插接于冲击改锥。这样的顶端工具具备用于插接于冲击改锥的六角螺丝头,通过将该六角螺丝头插入冲击改锥的卡盘并锁定,能够使用。不过,在使用时较大的扭矩施加于套筒等顶端工具,因此,存在六角螺丝头被弯折这样的问题。接着,参照图3,对作为驱动工具的冲击扳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冲击扳手7具备用于插接套筒等顶端工具的插接部71。在插接部71设置有定位部(贯通孔)72。通常,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省略图示)具备嵌合部,该嵌合部具有与冲击扳手7的插接部71的外周面形状相对应的内周面形状,在嵌合部,沿着相对于其轴线而言的横向(与其轴线呈直角的方向)设置有贯通孔。并且,在将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插接于冲击扳手7时,在使冲击扳手7的贯通孔72的位置与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的嵌合部的贯通孔的位置对准了的状态下,金属制的销(省略图示)被插入两者的贯通孔,而且,橡胶制的O形环(省略图示)被覆盖于嵌合部的贯通孔。由此,防止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的脱落。不过,在以往的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中,为了防止脱落,需要这样的销和O形环,因此,存在插接花费时间,操作性较差这样的问题。另外,若O形环劣化而在冲击扳手7的使用中破损,则易于产生脱落,产生安全性的问题。此外,即使不使用销和O形环,在进行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拆装作业时,虽然将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压靠于紧固件而难以产生脱落,但若使其空转,则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脱落。因而,在以往的冲击扳手用顶端工具中,通常使用销和O形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与驱动工具的插接部嵌合固定的套筒。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套筒,该套筒要被嵌合固定于驱动工具的凹设有至少1个定位部的插接部,并且,具备套筒主体、切换构件以及至少1个定位单元,该套筒的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主体具有轴线以及沿着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工作部和嵌合部,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工作部,所述嵌合部具有供所述插接部插接的嵌合空间,所述切换构件以能够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以所述轴线为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嵌合部,所述定位单元具有第1收容部、第2收容部以及定位构件,所述第1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上贯通所述嵌合部,所述第2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切换构件并与所述嵌合部相对,所述定位构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容于所述第1收容部,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第1收容部突出,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收容部的位置错开,被所述切换构件按压着的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嵌合空间突出,与所述定位部卡合而被嵌合固定,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开放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和所述第2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的方向上重叠,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2收容部,但没有伸入所述嵌合空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迅速地与驱动工具的插接部嵌合固定的套筒。本专利技术对于向冲击扳手的插接特别有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主体;2、切换构件;3、定位单元;7、驱动工具;8、指部;11、轴线;12、工作部;13、嵌合部;21、第1抵接部;22、第2抵接部;23、基部;24、遮蔽部;25、外周壁;25A、外周壁;26、凹部;27、内部空间;31、第1收容部;32、第2收容部;33、定位构件;41、第1标识部;42、第2标识部;51、定位构件;52、防滑构造;53、弹性构件;61、第1台阶;62、第2台阶;71、插接部;72、定位部;131、嵌合空间;132、穿设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限定于此。参照图1~图6。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套筒要被嵌合固定于驱动工具7的插接部71。在插接部71凹设有至少1个定位部72。套筒至少由套筒主体1、切换构件2和至少1个定位单元3构成。套筒主体1具有轴线11以及沿着轴线11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工作部12和嵌合部13。螺栓、螺母等紧固件连接于工作部12。嵌合部13具有供插接部71插接的嵌合空间131。切换构件2以能够在轴线1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以轴线11为轴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嵌合部13。与轴线11平行的嵌合部13的长度相对于工作部12的长度所占比值是0.4~0.6。切换构件2被嵌设于嵌合部13。从切换构件2的外周壁25到轴线11的距离与从工作部12的外周壁25A到轴线11的距离大致相等。至少1个定位单元3分别具有第1收容部31、第2收容部32以及定位构件33。第1收容部31在相对于轴线11而言的横向(与轴线11呈直角的方向)上贯通嵌合部13。第2收容部32形成于切换构件2并与嵌合部13相对。定位构件33能够移动地收容于第1收容部31。定位构件33的一部分从第1收容部31突出。在此定位构件33是球(球体)。第1收容部31和第2收容部32是贯通孔。第2收容部32的孔径比第1收容部31的孔径小,以便防止定位构件33脱落。在切换构件2位于锁定位置时,第1收容部31的位置与第2收容部32的位置(与轴线11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的位置)错开。切换构件2覆盖第1收容部31的开口而被压靠于定位构件33。被切换构件2按压着的定位构件33的一部分从嵌合空间131突出,与定位部72卡合而被嵌合固定。在切换构件2位于开放位置时,第1收容部31和第2收容部32在相对于轴线11而言的横向的方向上重叠。若定位构件33受到来自嵌合空间131的作用力,则定位构件33的一部分伸入第2收容部32,但没有伸入嵌合空间131。也就是说,定位构件33若在嵌合空间131中受到与轴线11垂直的方向的力,则其一部分向第2收容部32内移动。若定位部72从定位构件33脱开,则能够从嵌合空间131拔出插接部71。定位部72是至少一个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72的数量是两个。两个定位部72是对称配置而相互连通的开口。另外,定位单元3是至少一个即可,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其要被嵌合固定于驱动工具的凹设有至少1个定位部的插接部,并且,具备套筒主体、切换构件以及至少1个定位单元,该套筒的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主体具有轴线以及沿着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工作部和嵌合部,紧固件与所述工作部连接,所述嵌合部具有供所述插接部插接的嵌合空间,所述切换构件以能够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以所述轴线为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嵌合部,所述定位单元具有第1收容部、第2收容部以及定位构件,所述第1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上贯通所述嵌合部,所述第2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切换构件并与所述嵌合部相对,所述定位构件能够移动地收容于所述第1收容部,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第1收容部突出,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收容部的位置错开,被所述切换构件按压着的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嵌合空间突出,与所述定位部卡合而被嵌合固定,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开放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和所述第2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的方向上重叠,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2收容部,但没有伸入所述嵌合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1 JP 2017-1812161.一种套筒,其要被嵌合固定于驱动工具的凹设有至少1个定位部的插接部,并且,具备套筒主体、切换构件以及至少1个定位单元,该套筒的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主体具有轴线以及沿着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配置的工作部和嵌合部,紧固件与所述工作部连接,所述嵌合部具有供所述插接部插接的嵌合空间,所述切换构件以能够在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以所述轴线为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嵌合部,所述定位单元具有第1收容部、第2收容部以及定位构件,所述第1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上贯通所述嵌合部,所述第2收容部形成于所述切换构件并与所述嵌合部相对,所述定位构件能够移动地收容于所述第1收容部,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第1收容部突出,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的位置与所述第2收容部的位置错开,被所述切换构件按压着的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从所述嵌合空间突出,与所述定位部卡合而被嵌合固定,在所述切换构件位于开放位置时,所述第1收容部和所述第2收容部在相对于所述轴线而言的横向的方向上重叠,所述定位构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第2收容部,但没有伸入所述嵌合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主体具有第1标识部,所述第1标识部与所述轴线平行,并且与所述第1收容部相对应,所述切换构件具有第2标识部,所述第2标识部与所述轴线平行,并且与所述第2收容部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套筒还具备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被定位于所述嵌合部,所述工作部的外径尺寸比所述嵌合部的外径尺寸大,在所述工作部与所述嵌合部之间的交接部位形成有第1台阶,在所述第1台阶与所述定位构件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轴线平行的预定距离,所述切换构件被定位于所述第1台阶与所述定位构件之间,所述预定距离比与所述轴线平行的所述切换构件的长度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构件的两侧设置有与所述轴线平行的第1抵接部和第2抵接部,所述第1抵接部被夹装于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第1台阶之间,若使所述切换构件转动,则在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时在所述切换构件的径向上所述第1收容部与所述第2收容部呈直线配置之后,在所述第1抵接部与所述第1台阶抵接时,所述切换构件处于开放位置,在所述第2抵接部与所述定位构件抵接时,所述切换构件处于锁定位置。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宏长船胜己
申请(专利权)人:薪萤企业有限公司株式会社益冉光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