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及该套筒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196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套筒,该套筒包括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第三构件。该第二构件可移动地插设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三构件可移动地套设于该第一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该套筒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简化内部结构,同时大幅缩小整体体积,以同时提供三种不同尺寸的套接部供使用者选用,以更有益于实际使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及该套筒的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与套筒有关。
技术介绍
套筒经常用来驱动螺丝、螺栓、螺母等紧固件。可以理解的是,套筒的套接部的尺寸形状皆是固定,仅能够套接与其尺寸轮廓匹配的紧固件,因此,于工厂中常常需要准备各种大小不同的套筒以供使用,造成成本过高、收纳不易、携带不便等问题。因此,有业者开发出二种尺寸的套筒,甚至也有三种以上尺寸的套筒来供使用者使用,如中国台湾专利号TWI576208、美国专利号US5157995等所公开的套筒即属此类。在此类套筒结构中,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是以最外围的套接部作为不动的基准,其他尺寸较小的套接部依序重叠于内部,在使用时通过紧固件压抵以使尺寸小套接部内缩,进而使紧固件与其匹配的套接部结合,亦即,复数套接部是采用内缩选用的技术。然而,此内缩技术存在亟待改善的缺弊,即为同时需要有多种尺寸、多种弹性力的弹簧重叠配置,并且于套筒的内部同时需要设置多种移动限位机构来避免元件脱离,导致各元件之间的结构配合度要求甚高,导致加工难度提升、组装不易、成本昂贵等问题。另一种套筒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号M348666所示,是以最外围的壳体为不动的基准,将复数筒件重叠摆放于壳体内部,以达到提供多种套接部尺寸的目的;其中,于各个筒件分别贯设有长度不同的导槽,并通过复数横杆来滑设连结,使用时将欲用的筒件推出壳体。然而,上段所提套筒所采用凸伸的技术手段,同样地,其对元件作动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导致加工困难的问题,如导沟的长度配置、侧向定位槽的位置选定、连结杆上诸多细小结构配置等等。并且,于使用时,转动套筒所产生的扭矩容易集中于横杆,导致多次使用后极容易变形的困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套筒,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可以有效简化内部结构,同时大幅缩小整体体积,以同时提供三种不同尺寸的套接部供使用者选用,以更有益于实际使用操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套筒,包括: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第三构件。该第一构件包括有相对的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套接部,该结合部供连接于一动力工具,该第一套接部可选择性地供驱动一第一物件;该第二构件插设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二构件包括有一供驱动一第二物件的第二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容设于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朝向靠近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套接部驱动该第一物件;而该第三构件系套接于该第一构件,该第三构件包括有一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由一第一位置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进而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套接部的部分凸伸于该第一套接部以供驱动一第三物件;其中,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的内径尺寸彼此相异。优选地,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二套接部的端面是低于该第一套接部的端面进而形成一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供该第一物件的部分插接,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在该第三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一套接部的部分是突出于该第三套接部。优选地,该第一构件另包括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围构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可相对移动地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一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容置空间且其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构件,以使该第二构件常态地具有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优选地,在该第一构件贯设有至少一贯孔,至少一限位件可移动地穿设过该至少一贯孔而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一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的一第二外壁是面向该第一内壁,在该第二外壁另凸伸有一挡部,该挡部与该第二套接部呈间隔配置,且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挡部与该至少一限位件呈干涉配置。优选地,一套环定位地套接于该第一构件,且该套环压抵住该至少一限位件,以使其保持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内壁,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构件压抵住该套环。优选地,该第一构件定义有一轴线,一锁定机构设于该第一构件的结合部,该锁定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定位孔、至少一定位珠及一锁定件,该至少一定位孔贯设于该结合部,该至少一定位珠可移动地容设于该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珠可选择性地凸伸出该结合部的内壁,该锁定件可沿该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且可以该轴线为轴转动地套接于该结合部,该锁定件凹设有至少一容纳部,该至少一容纳部的开口方向是朝向该结合部而可选择性地容纳该至少一定位珠的部分,该至少一定位孔的数量及该至少一容纳部的数量皆相同;其中,当该锁定件移动至一锁定位置时,该至少一容纳部与该至少一定位孔相互错位,该锁定件的内壁抵迫该至少一定位孔的部分凸伸于该结合部的内壁;当该锁定件移动至一释放位置时,该至少一容纳部与该至少一定位孔在横向该轴线的方向上重叠,该至少一定位孔的部分可凸伸入该至少一容纳部而未凸伸于该结合部之内。优选地,一第二弹性件弹抵于该结合部与该锁定件之间,该第二弹性件用以驱使该至少一容纳部在该轴线上常态地与该至少一定位孔保持错位关系。优选地,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二套接部的端面是低于该第一套接部的端面进而形成一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供该第一物件的部分插接,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在该第三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一套接部的部分是突出于该第三套接部;该第一构件另包括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围构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可相对移动地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一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容置空间且其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构件,以使该第二构件常态地具有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在该第一构件贯设有至少一贯孔,至少一限位件可移动地穿设过该至少一贯孔而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一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的一第二外壁是面向该第一内壁,在该第二外壁另凸伸有一挡部,该挡部与该第二套接部呈间隔配置,且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挡部与该至少一限位件呈干涉配置;一套环定位地套接于该第一构件,且该套环压抵住该至少一限位件,以使其保持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内壁,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构件压抵住该套环;该第一构件的一第一外壁凹设有二环沟,该二环沟在该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呈间隔配置,一滑动件定位于该第三构件且突出于该第三构件的一第三内壁,该滑动件滑抵于该二环沟之间且可选择性地嵌入于一该环沟;该二环沟于相互邻近的侧边分别设有一斜导面,二该斜导面的延伸方向是相互倾斜地靠近,该斜导面用以导引该滑动件进入或脱离该环沟;定义该第一构件设有该二环沟的部分为一第二区块,一第一区块连接该第二区块及该结合部,该第一套接部连接于该第二区块相对该第一区块的一端,其中,该第一区块、该第二区块及该第一套接部三者之中,该第二区块的厚度最厚,该第一套接部的厚度最薄,该第二区块的外径最大;该至少一贯孔设于该第一区块,当该套环是套设于该第一区块时,该套环与该第二区块齐平且侧向抵靠第二区块;在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中,该第三套接部的壁厚最厚,该第一套接部的壁厚最薄;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各自的壁厚不小于1.5mm;在该第一构件的长度方向上,该第一套接部的长度等同于该第三套接部的长度,该第二套接部的长度与该第一套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构件,包括有相对的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套接部,该结合部供连接于一动力工具,该第一套接部可选择性地供驱动一第一物件;/n一第二构件,插设于该第一构件,包括有一供驱动一第二物件的第二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容设于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朝向靠近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套接部驱动该第一物件;/n一第三构件,套接于该第一构件,包括有一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由一第一位置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进而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套接部的部分凸伸于该第一套接部以供驱动一第三物件;/n其中,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的内径尺寸彼此相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构件,包括有相对的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套接部,该结合部供连接于一动力工具,该第一套接部可选择性地供驱动一第一物件;
一第二构件,插设于该第一构件,包括有一供驱动一第二物件的第二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容设于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朝向靠近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以使该第一套接部驱动该第一物件;
一第三构件,套接于该第一构件,包括有一第三套接部,该第三套接部可相对该第一套接部由一第一位置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进而在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三套接部的部分凸伸于该第一套接部以供驱动一第三物件;
其中,该第一套接部、该第二套接部及该第三套接部三者的内径尺寸彼此相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二套接部的端面是低于该第一套接部的端面进而形成一插接空间,该插接空间供该第一物件的部分插接,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在该第三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第一套接部的部分是突出于该第三套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另包括有一容置空间及一围构该容置空间的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可相对移动地插设于该容置空间,一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容置空间且其二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内壁及该第二构件,以使该第二构件常态地具有朝向远离该结合部的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构件贯设有至少一贯孔,至少一限位件可移动地穿设过该至少一贯孔而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一第一内壁;该第二构件的一第二外壁是面向该第一内壁,在该第二外壁另凸伸有一挡部,该挡部与该第二套接部呈间隔配置,且在该第二构件的移动方向上,该挡部与该至少一限位件呈干涉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一套环定位地套接于该第一构件,且该套环压抵住该至少一限位件,以使其保持突出于该第一构件的内壁,且当该第三构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三构件压抵住该套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构件定义有一轴线,一锁定机构设于该第一构件的结合部,该锁定机构包括有至少一定位孔、至少一定位珠及一锁定件,该至少一定位孔贯设于该结合部,该至少一定位珠可移动地容设于该至少一定位孔,该至少一定位珠可选择性地凸伸出该结合部的内壁,该锁定件可沿该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且可以该轴线为轴转动地套接于该结合部,该锁定件凹设有至少一容纳部,该至少一容纳部的开口方向是朝向该结合部而可选择性地容纳该至少一定位珠的部分,该至少一定位孔的数量及该至少一容纳部的数量皆相同;其中,当该锁定件移动至一锁定位置时,该至少一容纳部与该至少一定位孔相互错位,该锁定件的内壁抵迫该至少一定位孔的部分凸伸于该结合部的内壁;当该锁定件移动至一释放位置时,该至少一容纳部与该至少一定位孔在横向该轴线的方向上重叠,该至少一定位孔的部分可凸伸入该至少一容纳部而未凸伸于该结合部之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弹性件弹抵于该结合部与该锁定件之间,该第二弹性件用以驱使该至少一容纳部在该轴线上常态地与该至少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宏
申请(专利权)人: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