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443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和轮体,所述轮毂嵌入轮体内,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轮体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低。该PU轮用作速滑轮,通过对轮体结构的调整,轮体内侧的硬度较小,弹性较强,可变形性强,在室内速滑比赛中,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下压速滑轮,减少速滑选手的体力损耗。而且能够增强捉地力,克服惯性,转弯的时候容易操纵,不会偏离赛道。

A Double Hardness PU Wheel with Inner and Outer Sid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ouble hardness PU wheel with inner and outer sides, including a hub and a wheel body. The hub is embedded in the wheel body and forms a fixed connection. The wheel body is made of PU material. The wheel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sides, namely the inner side and the outer side. The hardness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wheel bod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wheel body. The PU wheel is used as speed pulley. By adjus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heel body, the hardness of the inner side of the wheel body is smaller, the elasticity is stronger and the deformability is stronger. In indoor speed skating competition, speed skaters can press down the speed pulley more easily when turning and reduce the loss of physical strength of speed skaters. And it can enhance the grasp force, overcome inertia, easy to control when turning, and will not deviate from the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
本技术属于PU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
技术介绍
速滑轮,安装于速滑鞋上,现有的速滑轮一般外轮的硬度均为同一硬度。在室内速滑比赛中,比赛选手需要在急速的前进中转弯,此时比赛选手需要用身体往下压速滑轮,增加捉地力,使得自身能够保持在赛道中的内侧位置。但是,由于速滑轮的外轮的硬度的整体硬度太高,导致比赛选手在做下压速滑轮这个动作的时候,为了能够下压速滑轮,需要耗费较多的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PU轮的内侧的硬度较小,容易被压缩,能够减少下压速滑轮所需要的体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和轮体,所述轮毂嵌入轮体内,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轮体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低。优选的,所述轮体的外侧占所述轮体的体积较所述轮体的内侧占所述轮体的体积大。在转弯的时候,速滑轮的内侧只有一部分与地面发生触碰,硬度较大的外侧占据的位置较大,能够保持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优选的,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为85-88度,所述轮体的内侧的硬度为80-85度。外侧的硬度符合比赛的需求,而内侧的硬度能够在增强弹性的同时也保证轮体具有一定得硬度,符合使用条件。优选的,所述轮毂内设有两个圆形加强筋。两个圆形加强筋能够加强轮毂的强度,防止轮毂变形。优选的,所述轮毂的轴圈通过若干连接架与所述圆形加强筋连接。连接架之间的空隙构成通风孔,能够使得轮子两侧的压强一致,受力均匀。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中部设有镂空的位置。镂空的位置能够通风,减少连接架受到的风阻。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该PU轮用作速滑轮,通过对轮体结构的调整,轮体内侧的硬度较小,弹性较强,可变形性强,在室内速滑比赛中,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下压速滑轮,减少速滑选手的体力损耗。而且能够增强捉地力,克服惯性,转弯的时候容易操纵,不会偏离赛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的剖视图。其中,1、轮体;11、轮体的内侧;12、轮体的外侧;2、轮毂;3、加强筋;4、轴圈;5、连接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2示出了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2和轮体1,所述轮毂2嵌入轮体1内,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轮体1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1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11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22的硬度低。进一步的,所述轮体的外侧12占所述轮体1的体积较所述轮体的内侧11占所述轮体1的体积大。在转弯的时候,速滑轮的内侧只有一部分与地面发生触碰,硬度较大的外侧占据的位置较大,能够保持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进一步的,所述轮体的外侧12的硬度为85-88度,所述轮体的内侧11的硬度为80-85度。外侧的硬度符合比赛的需求,而内侧的硬度能够在增强弹性的同时也保证轮体具有一定得硬度,符合使用条件。进一步的,所述轮毂2内设有两个圆形加强筋3。两个圆形加强筋能够加强轮毂的强度,防止轮毂变形。进一步的,所述轮毂2的轴圈4通过若干连接架3与所述圆形加强筋3连接。连接架之间的空隙构成通风孔,能够使得轮子两侧的压强一致,受力均匀。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3的中部设有镂空的位置。镂空的位置能够通风,减少连接架受到的风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室内速滑的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轮体的内侧11接触地面,速滑选手为了在弯道保持内侧的位置,通过身体下压轮体1,轮体的内侧11硬度较小,能够较容易形变,更容易增强轮体1对地面的捉地力。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该PU轮用作速滑轮,通过对轮体结构的调整,轮体内侧的硬度较小,弹性较强,可变形性强,在室内速滑比赛中,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下压速滑轮,减少速滑选手的体力损耗。而且能够增强捉地力,克服惯性,转弯的时候容易操纵,不会偏离赛道。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2示出了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2和轮体1,所述轮毂2嵌入轮体1内,并形成固定连接,所述轮体1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1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11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22的硬度低。进一步的,所述轮体的外侧12占所述轮体1的体积较所述轮体的内侧11占所述轮体1的体积大。在转弯的时候,速滑轮的内侧只有一部分与地面发生触碰,硬度较大的外侧占据的位置较大,能够保持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进一步的,所述轮体的外侧12的硬度为85-88度,所述轮体的内侧11的硬度为80-85度。外侧的硬度符合比赛的需求,而内侧的硬度能够在增强弹性的同时也保证轮体具有一定得硬度,符合使用条件。进一步的,所述轮毂2内设有两个圆形加强筋3。两个圆形加强筋能够加强轮毂的强度,防止轮毂变形。进一步的,所述轮毂2的轴圈4通过若干连接架3与所述圆形加强筋3连接。连接架之间的空隙构成通风孔,能够使得轮子两侧的压强一致,受力均匀。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3的中部设有镂空的位置。镂空的位置能够通风,减少连接架受到的风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室内速滑的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轮体的内侧11接触地面,速滑选手为了在弯道保持内侧的位置,通过身体下压轮体1,轮体的内侧11硬度较小,能够较容易形变,更容易增强轮体1对地面的捉地力。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该PU轮用作速滑轮,通过对轮体结构的调整,轮体内侧的硬度较小,弹性较强,可变形性强,在室内速滑比赛中,速滑选手在转弯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下压速滑轮,减少速滑选手的体力损耗。而且能够增强捉地力,克服惯性,转弯的时候容易操纵,不会偏离赛道。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和轮体,所述轮毂嵌入轮体内,并形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包括轮毂和轮体,所述轮毂嵌入轮体内,并形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材质为PU材质;所述轮体分为两侧,分别为内侧和外侧,所述轮体的内侧的硬度较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外侧双硬度PU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的外侧的硬度为85-88度,所述轮体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紫萦黄巧玲魏贤金
申请(专利权)人:化州市联合民生轮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