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材的连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4338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在先行的第一带材(80)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90),且在新的被送出的第二带材(82)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96),并且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相互嵌入而将第一带材(80)和第二带材(82)连结。此外,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通过将构件(10)保持在第一带材(80)或第二带材(82)上的保持部(10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连续地制作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材的连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该方法将为了对构件进行冲裁,而先行送出的第一带材和接着该第一带材而被送出的第二带材连结而形成连结材料。
技术介绍
在搭载于汽车的无级变速器(CVT)中,金属带在驱动轴的带轮与从动轴的带轮之间进行环绕动作。该金属带通过将多个构件卡合于两根金属环层叠体而构成。这种构件是通过将长形的金属制的带材依次送出到压力装置,并在该压力装置中对带材进行冲裁加工而得到的。此外,构件不是在一个工序中从带材分离的,而是经过冲孔加工、压溃加工,进而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32424号所记载的那样,经过在构件的一部分上残留与带材连结的保持部的粗冲裁加工、切断所述保持部并使构件从带材分离的完全冲裁加工(分离加工)而成形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带材通过送出装置(供给装置)被间歇地送出到压力成型装置。该供给装置配设在比压力成型装置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在带材的末端通过供给装置之后,无法向压力成型装置输送带材。另外,在冲孔工序、压溃工序中,在成为构件的部位的表面形成有隆起或凹陷。如果在比压力成型装置靠下游侧的位置配设供给装置的话,则由于隆起或凹陷而使带材的送出速度发生变化,因此,难以以一定的间隔送出。基于以上这样的理由,无法从带材的从供给装置到粗冲裁工序的区间对构件进行冲裁。即,不得不废弃该区间,使得成品率恶化,由此导致制造成本变高。另外,需要将带材从冲压成型装置拔出,将接下来要送出的新的带材设置在供给装置的准备工序。此时,为了更换带材而所需时间较长,这也成为导致制造成本变高的一个原因。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其容易地连结先行送出的第1带材和接着该第1带材而被送出的第2带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地制作构件的带材的连结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具有:连结工序,使先行被送出的第一带材的末端和在所述第一带材之后被送出的第二带材的始端相向,在所述第一带材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带材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之后使所述第一凹凸线和所述第二凹凸线彼此嵌入,据此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连结,和冲裁工序,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送出,并将其冲裁成无级变速器用带的构件的形状,在所述连结工序中,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和所述第二凹凸线,来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连结,所述保持部是将所述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带材或所述第二带材的部位。这样,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带材上形成第一凹凸线,并且在第二带材上形成第二凹凸线,这些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相互啮合(嵌入)。因此,能够在避免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的同时,将第二带材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在这种情况下,废弃部在第一带材中仅比第一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第二带材中仅比第二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减少了各带材的废弃量。所以,能够实现构件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粗冲裁加工中构件的一部分与不需要部分一起被冲裁。因此,能够防止冲片落到冲裁模具内,并且不需要将下落的冲片(下落片)从冲裁模具除去的作业。换言之,通过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于上述位置,能够得到规定形状的构件。因此,构件的制造成品率提高,所以,构件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优选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为在一个构件内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和凸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带材和第二带材经由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连结的强度优异。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即,第二带材可以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另外,优选在第一带材的末端附近形成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该缺口,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第一带材通过卡合被定位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带材发生位置偏移。所以,容易在第一带材的规定位置形成第一凹凸线。根据同样的理由,优选在第二带材的始端附近形成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该缺口,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二凹凸线。通过该卡合,能够防止第二带材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容易在第二带材的规定位置形成第二凹凸线。再者,在第一带材的末端附近形成第一缺口,并且在第二带材的始端附近形成第二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由第一缺口的一部分和第二缺口的一部分形成的合成缺口,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的嵌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卡合来进行第一带材的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带材的第二凹凸线的定位,因此,不容易产生第一凹凸线与第二凹凸线的相对位置偏移。所以,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啮合。根据本专利技术,使形成于第一带材的第一凹凸线和形成于第二带材的第二凹凸线相互嵌入,因此,能够在避免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的同时,将第二带材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带材中仅比第一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和在第二带材中仅比第二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成为废弃部。因此,降低了各带材的废弃量。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构件作为规定形状而得到。即,构件的制造成品率提高。根据以上这样的理由,能够实现构件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根据参照附图所要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无级变速器用的构件的概略整体主视图。图2是包含图1的构件而构成的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局部剖视图。图3是用于从卷材得到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的概略系统图。图4是表示在第一带状材(第一带材)上形成第一缺口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5是接着图4而表示在第一带状材上形成了第一凹凸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6是接着图5而表示将形成有第一凹凸线的末端送出到嵌入用冲模(die),另一方面,在第二带状材(第二带材)的始端部附近形成了第二缺口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7是接着图6而表示在第二带状材上形成了第二凹凸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8是接着图7而表示经由第一凹凸线与第二凹凸线将第一带状材和第二带状材连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9是表示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与将构件保持于带状材的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与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图11是表示利用与图4~图8不同的带状材连结装置连结第一带状材和第二带状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材的连结方法,以与无级变速器用的构件的制造过程的关系例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有时也将“工序”称为“加工”。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构件进行说明。该构件10具有主体部12、从该主体部12的上缘侧中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形成的颈部14、以及与该颈部14相连且宽度比该颈部14宽的头部16。其中,未图示的从动轴的带轮与主体部12的左侧端缘18滑动接触,另一方面,未图示的驱动轴的带轮与右侧端缘20滑动接触。另外,主体部12的下半部的壁厚随着朝向该下半部的下缘而逐渐减少。即,主体部12的下半部是薄壁部。在头部16的一端面突出形成有圆柱状突部22,在另一端面,在与所述圆柱状突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连结工序,使先行被送出的第一带材(80)的末端和在所述第一带材(80)之后被送出的第二带材(82)的始端相向,在所述第一带材(80)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90),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带材(82)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96),之后使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彼此嵌入,据此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和冲裁工序,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送出,并将其冲裁成无级变速器用带的构件(10)的形状,在所述连结工序中,在通过保持部(102)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来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其中,所述保持部(102)是将所述构件(10)保持在所述第一带材(80)或所述第二带材(82)上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JP 2017-1892821.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连结工序,使先行被送出的第一带材(80)的末端和在所述第一带材(80)之后被送出的第二带材(82)的始端相向,在所述第一带材(80)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90),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带材(82)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96),之后使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彼此嵌入,据此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和冲裁工序,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送出,并将其冲裁成无级变速器用带的构件(10)的形状,在所述连结工序中,在通过保持部(102)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来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其中,所述保持部(102)是将所述构件(10)保持在所述第一带材(80)或所述第二带材(82)上的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在一个所述构件(10)内具有一组以上的凹部(86)和凸部(8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将明申雨根松井宏藤原和马阿久津邦明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