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70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以及提手。所述煲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提手安装至所述煲体的提手安装部。所述提手设置有配合部。其中,所述提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煲体在原始位置和提拉位置之间枢转。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配合部抵靠所述限位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烹饪器具能够防止煲体倾斜,从而使得烹饪器具保持平衡。

Cooking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oking utensil. The cooking utensils include a cooker body and a handle. A limited posi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cooker body. The handle is mounted to the handle mounting part of the cooker body. The handle is provided with a matching part. The handle can pivot between the original position and the pulling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cooker body. When the handle is in the lifting position, the mating part is against the limit part. According to the utility model, the cooking utensils can prevent the cooker body from tilting so as to keep the cooking utensils bal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的通常包括煲体、设置在煲体中的内锅以及设置在煲体上便于提拉烹饪器具的提手。当使用者提起提手而将烹饪器具提起时,烹饪器具的煲体容易发生倾斜。特别是当内锅的重心与煲体的重心偏离时,内锅中容纳的食材的质量不同会导致在提起提手时煲体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这会使得用户体验差,并且在内锅中容纳的食材较多(例如满锅)时,由于煲体倾斜会导致内锅中的食材溢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以及提手。所述煲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提手安装至所述煲体的提手安装部。所述提手设置有配合部。其中,所述提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煲体在原始位置和提拉位置之间枢转,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配合部抵靠所述限位部。以此方式,在使用者通过位于提拉位置的提手提拉烹饪器具时,由于提手上的配合部抵靠限位部,因此可以防止煲体倾斜或晃动,从而使得烹饪器具保持平衡。优选地,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提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90°。以此方式,当使用者松开提手时,提手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倾倒,一方面,不会影响烹饪器具的外观,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使用者无意地触碰提手。优选地,所述提手设置有铰接件,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铰接件上。优选地,所述提手为U形结构,所述铰接件为在所述提手的U形结构的两侧向内凸出的转轴,所述煲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轴延伸穿过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配合部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向外凸出,所述通孔具有沿所述通孔的径向向外凸出的通孔凸出部。以此方式,可以使得转轴能够插入通孔中并且不会从通孔中脱离出来。优选地,所述配合部具有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一抵靠面为平面;所述限位部具有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为平面。以此方式,当配合部与限位部相互抵靠时,配合部和限位部之间为平面与平面接触,接触面积大,提高了保持平衡的能力。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提手搁置部,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原始位置时,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手搁置部上并且所述通孔凸出部与所述配合部错开。以此方式,可以使得提手的转轴不会从通孔脱离出来,从而使得提手不会与煲体脱离。优选地,所述提手搁置部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煲体。以此方式,可以使得提手可以在提手搁置部安装之前安装至煲体。优选地,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内锅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提手安装部位于所述煲体的一侧,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内锅的重心位于同一侧。以此方式,在使用者通过位于提拉位置的提手提拉烹饪器具时,由于煲体中的内锅的重心位于煲体上的提手安装部的一侧(例如后侧),因此煲体会有朝向所述一侧(例如后侧)倾斜的趋势,但是由于配合部相对于限位部与内锅的重心位于同一侧,因此可以阻止煲体朝向该侧倾斜,从而使烹饪器具保持平衡。优选地,所述一侧为后侧。以此方式,可以使得煲体的前侧有足够的空间设置控制面板,便于使用者从烹饪器具的前面操作控制面板。优选地,所述限位部的截面为矩形、L形、T形、“一”字形或者U形。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器具的提手处于装配位置;图2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器具的提手处于原始位置;图5是图4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烹饪器具的提手处于提拉位置;图8是图7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是图7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截面示意图;图11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提手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中板的截面示意图;图14是图1中示出的烹饪器具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其中提手安装至中板;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图1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以及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部与配合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等任何合适的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可以具有多种烹饪模式,例如煮饭模式、煮粥模式、煲汤模式等。下面将以电饭煲为例,对本技术的烹饪器具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烹饪器具100主要可以包括煲体110和提手120。可选地,烹饪器具100还可以包括用于盖合煲体110的盖体130。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20详细描述烹饪器具100的各个部件。如图1、图4和图7所示,烹饪器具100的煲体110可以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煲体110也可以呈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例如大体圆筒形。如图10所示,煲体110具有大体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111,大体圆筒形状的内锅112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111或者从内锅收纳部111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12进行清洗。内锅收纳部111和内锅112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内锅112可以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例如米、肉、骨头、土豆等),以烹饪出可供食用的食物,例如米饭、粥、汤等。可选地,煲体110还可以包括中板113。如图14所示,中板113可以用于支撑内锅112。具体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中板113具有与内锅收纳部111和内锅112对应的开口113a,内锅112架设在中板113上并且通过开口113a设置在内锅收纳部111中。煲体110中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加热内锅112的加热装置(未示出)。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煲体110中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加热装置可以位于内锅112的底部,也可以位于内锅112的侧部周围。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煲体110的中板113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与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上设置有限位部;以及提手,所述提手安装至所述煲体的提手安装部,所述提手设置有配合部;其中,所述提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煲体在原始位置和提拉位置之间枢转,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配合部抵靠所述限位部;并且所述内锅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提手安装部位于所述煲体的一侧,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内锅的重心位于同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所述煲体上设置有限位部;以及提手,所述提手安装至所述煲体的提手安装部,所述提手设置有配合部;其中,所述提手能够相对于所述煲体在原始位置和提拉位置之间枢转,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配合部抵靠所述限位部;并且所述内锅的重心相对于所述提手安装部位于所述煲体的一侧,所述配合部相对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内锅的重心位于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提手位于所述提拉位置时,所述提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设置有铰接件,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铰接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为U形结构,所述铰接件为在所述提手的U形结构的两侧向内凸出的转轴,所述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燕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