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
技术介绍
凸轮轴作为高压油泵传动机构的重要零件之一,它对供油始点、供油量、供油速率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其磨损将直接导致供油滞后,喷油规律异常,功率下降及运转不稳等现象。发动机转速及功率扭矩的不断提高使得凸轮轴及其相关零部件的故障也日益增加。目前使用的高压油泵凸轮轴大多采用切线-圆弧凸轮型线或切线-函数凸轮型线,虽然这种凸轮轴的供油速率较大,但其高速性能相对较差,其加速度曲线存在间断点,在该处将产生非常大的脉动冲击载荷,进而加剧柱塞的振动,使得供油过程产生较大的压力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以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凸轮轴脉动冲击载荷及磨损速率,增大许用泵端压力,减小高压油泵供油过程对柱塞的冲击,降低高压油泵的振动,提高供油过程的压力稳定性的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包括凸轮轴轴体、第一座圈轴瓦、上座圈、下座圈和第二座圈轴瓦,所述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轴体(1)、第一座圈轴瓦(2)、上座圈(3)、下座圈(4)和第二座圈轴瓦(5),所述凸轮轴轴体(1)为一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机油主油道(11),外部自驱动端向后依次设有轴颈一(12)、偏心凸轮一(13)、偏心凸轮二(14)、偏心凸轮三(15)、轴颈二(16)、偏心凸轮四(17)、偏心凸轮五(18)和轴颈三(19),所述轴颈一(12)、所述轴颈二(16)和所述轴颈三(19)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润滑油道、第二润滑油道和第三润滑油道,所述偏心凸轮一(13)、所述偏心凸轮二(14)、所述偏心凸轮三(15)、所述偏心凸轮四(17)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圈分体式高压油泵凸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轴体(1)、第一座圈轴瓦(2)、上座圈(3)、下座圈(4)和第二座圈轴瓦(5),所述凸轮轴轴体(1)为一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机油主油道(11),外部自驱动端向后依次设有轴颈一(12)、偏心凸轮一(13)、偏心凸轮二(14)、偏心凸轮三(15)、轴颈二(16)、偏心凸轮四(17)、偏心凸轮五(18)和轴颈三(19),所述轴颈一(12)、所述轴颈二(16)和所述轴颈三(19)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润滑油道、第二润滑油道和第三润滑油道,所述偏心凸轮一(13)、所述偏心凸轮二(14)、所述偏心凸轮三(15)、所述偏心凸轮四(17)和所述偏心凸轮五(18)的内部分别设有一个偏心轮润滑油孔(110),外部依次套接座圈轴瓦和座圈,其中座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所述上座圈(3)和所述下座圈(4),所述座圈轴瓦包括通过所述上座圈(3)和所述下座圈(4)压紧连接的第一座圈轴瓦(2)、第二座圈轴瓦(5),所述第二座圈轴瓦(5)和所述第一座圈轴瓦(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座圈轴瓦(2)的径向中心处设有第一座圈轴瓦润滑油孔(21),内部设有第一机油润滑油槽(22),所述上座圈(3)的径向中心处设有上座圈润滑油孔(31),内部设有上座圈润滑油槽(32),所述上座圈润滑油孔(31)和所述座圈轴瓦润滑油孔(21)、所述偏心轮润滑油孔(110)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乐,李汝宁,高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