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9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该颗粒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和采样器收集装置(2),采样器收集装置(2)的开口端连接采样器本体(1),在采样器本体(1)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流速仪(3),流速仪(3)安装于采样器本体(1)内部,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设有手持操作杆(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该设计结构的采样器可以计算出单位水样体积的采样量;并且通过可更换的采样袋,可以快速实现多次采样的目的,同时,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水体样品,稳定性非常好,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样器,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属于水体取样

技术介绍
水体采样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通过水体采样器可以对河流、湖泊、海洋等许多水体进行采样。然后对水样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水中的污染物、藻类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评判水质。目前常见的水体颗粒物采样器仅能对水中颗粒物进行简单采集,不能定量计算采集的水量,也就是不能换算成单位水体体积采样的样品,无法计算水中采集样品的浓度,其次现有的各种采集网均是采集后在现场就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收集采集的样品,打包,记录,再次采集,因此,需研制一种可采集不同深度,定量计算采样水体中采集对象的量,并且可以快速更换采样袋的采样器,采集精度高和工作可靠性较高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可更换,快速,连续,定量的水体中颗粒物的采样器。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作为本技术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的改进,该颗粒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和采样器收集装置(2),采样器收集装置(2)的开口端连接采样器本体(1),在采样器本体(1)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流速仪(3),流速仪(3)安装于采样器本体(1)内部,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设有手持操作杆(4)。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改进,所述采样器本体(1)整体为两端呈敞开、四周呈封闭的中空圆柱体构件,该中空圆柱体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进一步改进,在采样器本体(1)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作为本技术上述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为尼龙采样纱网袋,该尼龙采样纱网袋整体为一端呈封闭,另一端呈敞开状态的漏斗形结构或者是锥形体结构;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通过收紧绳索(5)固定在采样器本体(1)上,且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与所述采样器本体(1)之间为活动可拆卸式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进一步改进,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端开口端处环形开设有数个连接孔,收紧绳索(5)穿过该连接孔后与采样器收集装置(2)开口端处的固定孔相连接,使其采样器收集装置(2)与采样器本体(1)相连构成一整体。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再更进一步改进,在采样器本体(1)的后端开口处向外侧环形延伸有连体结构的翻边,翻边用以固定收紧绳索(5),收紧后可以防止袋的脱落,使其采样器收集装置(2)与采样器本体(1)相连构成一整体。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流速仪(3)包括旋转浆(31)和数字记录器(32),其中,流速仪(3)通过安装架(33)居中固定于采样器本体(1)中,数字记录器(32)的一端与旋转浆(31)的一端相连接。作为本技术上述的又再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杆(4)与所述采样器本体(1)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者是活动连接,活动连接为内外螺纹螺旋连接;固定连接为焊接连接或者是直接加工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上述的还更加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杆(4)为伸缩杆,在该伸缩杆的尾端套设有与之相适配的橡胶防滑套(41),在该橡胶防滑套(41)上设有数个防滑凸起。工作原理是:上述设计结构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在进行工作之前需要将其进行组装作为备用。组装时,操作人员(6)先将流速仪(3)通过安装在采样器本体(1)的内部,与此同时操作人员(6)再将采样器收集装置(2)通过收紧绳索(5)连接固定在采样器本体(1)的一端开口处,最后操作人员(6)再将手持操作杆(4)通过内外螺纹旋紧的方式牢靠固定在采样器本体(1)的外壁上。工作时,当需要进行水体采样时,配合使用GPS定位系统,可以描绘出水上采样路径,以便研究采样物在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在湖泊(7)采样时,操作人员(6)通过操作杆(4)将采样器本体(1)固定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若是要进行大面积的采样时,则借助采样船,采样船匀速运行,通过记录采样器的运行时间和读取流速仪(4)记录的平均运行速度,配合采样器本体(1)的横截面的有效面积可以计算采集水体的体积,最终计算单位水样体积的采样量,每次采样后可以更换尼龙采样布袋(2)进行再次采样,周而复始依序循环直至采样完成,在上述的整个实施操作过程中,流速仪(3)运行时,旋转浆(31)转动,同时数字记录器(32)记录流速仪(3)运行的速度,流速仪(3)居中固定于采样器本体(1)中,以避免流速仪(3)在采样器本体(1)中做前后移动和左右旋转运动。采样完成后,操作人员(6)将其采样器本体(1)收回,进行清理干净后放入存储仓库进行存储预留为下次循环备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该设计结构的采样器可以计算出单位水样体积的采样量;并且通过可更换的采样袋,可以快速实现多次采样的目的,同时,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长度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水体样品,稳定性非常好,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采样器本体(1)与安装架(3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采样器收集装置(2)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技术的流速仪(3)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其中,图中标号:1—采样器本体;2—采样器收集装置;3—流速仪,31—旋转浆,32—数字记录器,33—安装架;4—手持操作杆,41—橡胶防滑套;5—收紧绳索;6—操作人员;7—湖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说明书附图1至说明书附图6所示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该颗粒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和采样器收集装置2,采样器收集装置2的开口端连接采样器本体1,在采样器本体1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流速仪3,流速仪3安装于采样器本体1内部,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设有手持操作杆4。进一步的,采样器本体1整体为两端呈敞开、四周呈封闭的中空圆柱体构件,该中空圆柱体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进一步的,在采样器本体1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具体的,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进一步的,采样器收集装置2为尼龙采样纱网袋,该尼龙采样纱网袋整体为一端呈封闭,另一端呈敞开状态的漏斗形结构或者是锥形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该颗粒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和采样器收集装置(2),采样器收集装置(2)的开口端连接采样器本体(1),在采样器本体(1)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流速仪(3),流速仪(3)安装于采样器本体(1)内部,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设有手持操作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该颗粒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本体(1)和采样器收集装置(2),采样器收集装置(2)的开口端连接采样器本体(1),在采样器本体(1)上安装有与之相搭配完成工作的流速仪(3),流速仪(3)安装于采样器本体(1)内部,在采样器本体(1)的任意一侧外壁上还设有手持操作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器本体(1)整体为两端呈敞开、四周呈封闭的中空圆柱体构件,该中空圆柱体构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在采样器本体(1)的外表面均喷涂有带有颜色的涂料或者是防锈层,防锈层包括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为黄色油漆,使其不易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防锈层还包括位于环氧富锌底漆和氯化橡胶面漆之间的环氧云铁中间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水体可更换颗粒物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为尼龙采样纱网袋,该尼龙采样纱网袋整体为一端呈封闭,另一端呈敞开状态的漏斗形结构或者是锥形体结构;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通过收紧绳索(5)固定在采样器本体(1)上,且所述采样器收集装置(2)与所述采样器本体(1)之间为活动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平周跃光吴松杨宗慧刘晓海周小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昆明高原湖泊国际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