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94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纵长型取样器本体、横跨所述取样器本体开口的至少一块限位板、以及通过测量绳与所述取样器本体底部盖合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测量绳固定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测量绳固定部处设置穿绳孔,所述测量绳连接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取样器本体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穿绳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能够避免取样器在下放过程中灌满泥浆,保证取得孔底的泥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
技术介绍
在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采用上口进浆式取浆桶,由于受到浮力影响,取浆桶在下沉过程中已灌满泥浆,而取得的大多是桩基中部泥浆。实际上中部泥浆和孔底泥浆参数相差较大。例如:中部以上泥浆比重、含砂率、粘度等满足要求,但底部泥浆比重、含砂率、粘度偏大超标,不能满足灌桩要求,严重影响了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取得孔底泥浆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取得孔底泥浆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为实现该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纵长型取样器本体、横跨所述取样器本体开口的至少一块限位板、以及通过测量绳与所述取样器本体底部盖合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测量绳固定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测量绳固定部处设置穿绳孔,所述测量绳连接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取样器本体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穿绳孔。优选地,所述取样器本体为圆筒。优选地,所述取样器本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限位板,所述穿绳孔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中心线对应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的中部。优选地,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优选地,所述限位板分别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两端开口处。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中心与所述取样器本体的中心在纵长方向上重合,所述测量绳固定部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处。优选地,所述底板包括钢板、以及与所钢板同心设置且贴合于所述钢板面向所述取样器本体一侧的橡胶垫,其中,所述钢板与所述橡胶垫可完全覆盖于所述取样器本体的底部开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如下优点:1.本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的底板设置在取样器本体底部,使得取样口在底部,在使用时,通过测量绳先将底板下放至孔底,然后再将上下贯通的取样器本体下沉至孔底,如此,能够避免取样器在下放过程中灌满泥浆,保证取得孔底的泥浆。2.本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中,由于底板与取样器本体的分离式连接,通过反复抽提测量绳也能够取得孔底泥浆。3.本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中,取样器本体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穿绳孔,在将底板下沉至孔底后,通过限位板上穿绳孔的限位作用,以及测量绳的导引作用,能够准确地将取样器本体与底板进行对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中底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参见图1,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纵长型取样器本体1、横跨所述取样器本体1开口的至少一块限位板2、以及通过测量绳3与所述取样器本体1底部盖合连接的底板4。其中,所述底板4设置测量绳固定部(未标出),所述限位板2对应于所述测量绳固定部处设置穿绳孔21,所述测量绳3连接所述底板4且沿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穿绳孔21。通过收放所述测量绳3使所述底板4沿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纵长方向上下移动,能够控制所述底板4与所述取样器本体1盖合或分离。所述取样器本体1为圆筒,也可以为立方体型等其他形状。本技术的实施例以所述取样器本体1为圆筒为例进行阐述,具体地,取样器本体1为采用薄钢板加工卷制而成的圆筒。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轴线穿过所述限位板2,且所述限位板2沿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径向设置。限位板2能够设置一块或一块以上,当限位板2设有多块时,其沿取样器本体1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取样器本体1的轴线穿过每一限位板2的所述穿绳孔21。结合图2-3,限位板2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中部,或者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底部相对的顶部,又或者,所述取样器本体1两端开口处均设置限位板2。若所述限位板2设于所取样器本体1的底部,则所述限位板2优选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内部,即所述限位板2在纵向上不超出所述取样器本体1底部的端面,以保证底板4与取样器本体1的有效密封性,防止取样器提升过程中漏浆。若所述限位板2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底部相对的顶部,则限位板2能够超出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顶部端面,以同时作为取样器本体1的提手。参见图4,限位板2采用薄钢板条,其两端与取样器本体1直接焊接或者通过其他连接部件与取样器本体1连接。所述限位板2中,穿绳孔21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中心线对应的位置。为了防止取样器本体1下沉过程中测量绳3的破损,穿绳孔21的孔径应当大于测量绳3的外径,此外,还能够对穿绳孔21进行打磨,或者在穿绳孔21处加设防磨套(未图示)。参见图5,所述底板4的中心与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中心在纵长方向上重合,所述测量绳固定部设于所述底板4的中心处,以便取样器本体1能够准确地与底板4进行对接。所述底板4包括钢板41、以及与所钢板41同心设置且贴合于所述钢板41面向所述取样器本体1一侧的橡胶垫42,其中,所述钢板41与所述橡胶垫42可完全覆盖于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底部开口。钢板41的厚度为5mm,以增加底座重量,保证其能够在泥浆中快速下沉。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钢板41的直径大于橡胶垫42的直径,橡胶垫42的直径大于取样器本体1底部开口的直径,以保证底板4能够完全覆盖所述取样器本体1的底部开口。橡胶垫42采用软塑性,保证取样器本体1底部与底板4的密封性。优选地,所述测量绳3固定于所述钢板41中心处,所述橡胶垫42中心设有通孔以供所述测量绳3穿过。使用方法:将连接测量绳3的底板4下沉至孔底,而取样器本体1仍在孔顶;将取样器本体1沿测量绳3下沉至孔底;反复上下抽提测量绳3使得取样器本体1与底板4之间形成取样口,进行取浆;取浆完成后,提升测量绳3,将装有泥浆的取样器提至地面后,即可进行指标检测。本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中,取样器本体1设置限位板2,限位板2上开设穿绳孔21,在将底板4下沉至孔底后,通过限位板2上穿绳孔21的限位作用,以及测量绳3的导引作用,能够准确地将取样器本体1与底板4进行对接。本技术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的底板4设置在取样器本体1底部,使得取样口在底部,在使用时,通过测量绳3先将底板4下放至孔底,然后再将上下贯通的取样器本体1下沉至孔底,如此,能够避免取样器在下放过程中灌满泥浆,保证取得孔底的泥浆,同时,由于底板4与取样器本体1的分离式连接,通过反复抽提测量绳3,使得取样器本体1与底板4之间形成取样口,也能够取得孔底泥浆。取得孔底的泥浆,将反映孔底泥浆的实际情况,从而加强泥浆指标控制,有效控制水下桩底沉渣厚度及成桩质量,尽可能的避免因沉渣厚度超指标或桩体不完整等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及工期延误,间接的保证了项目经济效益。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纵长型取样器本体、横跨所述取样器本体开口的至少一块限位板、以及通过测量绳与所述取样器本体底部盖合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测量绳固定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测量绳固定部处设置穿绳孔,所述测量绳连接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取样器本体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穿绳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开口的纵长型取样器本体、横跨所述取样器本体开口的至少一块限位板、以及通过测量绳与所述取样器本体底部盖合连接的底板;其中,所述底板设置测量绳固定部,所述限位板对应于所述测量绳固定部处设置穿绳孔,所述测量绳连接所述底板且沿所述取样器本体的纵长方向贯穿所述穿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器本体为圆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器本体的中心线穿过所述限位板,所述穿绳孔设于所述取样器本体中心线对应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灌注桩泥浆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新刘伟徐勇刘怀刚宫志平高世强肖向荣陶坡赵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