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70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8:0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对进液口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有利于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压力容器是主要元件,如蒸发器、冷凝器、油分离器、闪发器等。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拥有较高换热能力的产品在价格成本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更占据优势,更有竞争力。通过对换热能力的研究发现,蒸发器在技术上的变革较大,目前壳管式换热器已有干式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从前景上看,降膜式蒸发器的发展很可观,在行业内的发展也很迅速。但降膜式蒸发器仍存在着很多技术瓶颈,在换热能力上还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尤其是在降膜式蒸发器使用时,会出现吸气带液的现象,这样就会使得冷媒蒸发不充分,降低降膜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器在使用时会出现吸气带液现象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对进液口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第一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换热管组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第一防带液管组围在第一换热管组的外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第二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位于第一换热管组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第二防带液管组围在第二换热管组的外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过热换热管组,过热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换热管组的下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增效管组,增效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过热换热管组的下方。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第一干燥管组和第二干燥管组分别分布在壳体内的两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分布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换热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和/或防带液管组的相邻四个换热管呈矩形分布布局或平行四边形分布布局。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为将为降膜式蒸发器。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机组,包括蒸发器,蒸发器为上述的蒸发器。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防带液管组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同时,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小,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的防带液管组利用撞击作用使汽液达到分离效果。冷媒在蒸发器的底部蒸发后向上走,在顶部由于布液器的液封无法从布液器出去,所以气体在撞击顶部布液器之后往下走,然后通过两侧的通道出去。在这个一上一下的过程气体会与防带液管组撞击和接触,从而达到气液分离效果,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采用上述结构,既可以利用壳体内的空间布置换热管,实现最大限度的布置换热管,节省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又可以尽量避免壳体内发生吸气带液现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蒸发器的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蒸发器的换热管的分布布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经过研究发现,在换热管与液态冷媒换热时,会将液态冷媒蒸发为气态冷媒,而现有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和管间距都较大,气态冷媒在蒸发流通的过程中,容易从换热管上携带走一定量的液态冷媒。基于上述问题,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蒸发器的实施例,该蒸发器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壳体10上。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30、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布液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21相对应,布液器30用于对进液口21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布液器30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10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防带液管组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小,同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的防带液管组利用撞击作用使汽液达到分离效果。冷媒在蒸发器的底部蒸发后向上走,在顶部由于布液器的液封无法从布液器出去,所以气体在撞击顶部布液器之后往下走,然后通过两侧的通道出去。在这个一上一下的过程气体会与防带液管组撞击和接触,从而达到气液分离效果,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采用上述结构,既可以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布置换热管,实现最大限度的布置换热管,节省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又可以尽量避免壳体10内发生吸气带液现象。另外,当冷媒流经布液器30后,会落在防带液管组上。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当冷媒流经防带液管组时,就会被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随机分配地更加均匀,使得冷媒可以被再次均液,冷媒就可以均匀地落在换热管组上进行换热。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均匀性,提高整体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防带液管组和换热管组同样都由可以进行蒸发换热的换热管组成。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41,第一换热管组41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换热管组41位于布液器30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51,第一防带液管组51围在第一换热管组41的外侧。更为优选的,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42,第二换热管组42设置在壳体10内,位于第一换热管组41的下方;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52,第二防带液管组52围在第二换热管组42的外侧。在使用时,冷媒先通过布液器30均布在第一防带液管组51的顶部,由第一防带液管组51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之后冷媒落在第一换热管组41上被换热蒸发,蒸发的过程中第一防带液管组51防止第一换热管组41上的蒸发冷媒吸气带液。之后,剩余的冷媒落到第一防带液管组51的底部,由第一防带液管组51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被均液后的冷媒继续落在第二防带液管组52的顶部,由第二防带液管组52对冷媒进一步均液并蒸发。之后冷媒落在第二换热管组42上被换热蒸发,蒸发的过程中第二防带液管组52防止第二换热管组42上的蒸发冷媒吸气带液。这样一来,使得蒸发器的整体均液性能,以及防吸气带液性能更好,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布液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所述进液口(21)相对应,所述布液器(30)用于对所述进液口(21)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布液器(30)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围在所述换热管组的外侧,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进液口(21)和出气口(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布液器(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上部,并与所述进液口(21)相对应,所述布液器(30)用于对所述进液口(21)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布液器(30)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围在所述换热管组的外侧,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管径,所述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换热管组的换热管分布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一换热管组(41),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位于所述布液器(30)的下方;所述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一防带液管组(51),所述第一防带液管组(51)围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组包括第二换热管组(42),所述第二换热管组(42)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位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组(41)的下方;所述防带液管组包括第二防带液管组(52),所述第二防带液管组(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强胡东兵石群红陈增辉胡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