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其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31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47
一种柔性OLED装置,包含柔性基板、缓冲层、无机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绝缘层、介电层、平坦层、像素定义层、驱动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数据电压引线及驱动电压引线。所述驱动电压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无机层和所述缓冲层的第一通孔并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的第二通孔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压端。本案的柔性OLED装置在非显示区将数据电压引线及驱动电压引线分层设置,因此具有缩短边框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其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指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由于其重量轻、自发光、广视角、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柔性OLED显示装置具有可弯折易携带的特点,成为显示
开发的主要领域。因为柔性OLED基板可以弯折到显示屏的背面,因此可以缩短边框。但由于目前柔性OLED基板为圆弧设计,且数组(Array)结构中的电源信号从显示区(Activearea)引出后会在与漏源极(SD)同层的第一金属层布线,数据信号则采用与双栅极层GE1/GE2交替走线方式布线,同时在柔性OLED面板弯折区域的电源信号也必须在该第一金属层布线。因此这导致柔性OLED基板的边框过宽。因此如何缩短边框,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以及其形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包含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柔性基板;无机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无机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介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平坦层,设置于所述介电层上;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控制极和输出极,用来接收数据电压和驱动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阳极层、阴极层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用来依据所述数据电压和所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差产生光线;数据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数据电压引线位于所述介电层上;驱动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输出极和驱动电压端,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驱动电压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无机层和所述缓冲层的第一通孔并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的第二通孔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压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晶体管另包含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之上,所述控制极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所述输出极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的第三通孔,连接到所述有源层。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阳极层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第四通孔连接于所述输出极,用来接收所述驱动电压。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无机层的材质可选自硅氧化合物(SiOx)、硅氮化合物(SiNx)的其中一种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形成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方法,其包含:形成柔性基板;依序形成无机层和缓冲层于所述柔性基板上;形成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层于所述缓冲层上;形成第一栅极绝缘层于所述缓冲层上;形成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形成第二栅极绝缘层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蚀刻所述缓冲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以形成第一通孔;通过蚀刻第一金属层以形成驱动电压引线的第一段,其中所述驱动电压引线的第一段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驱动电压端;形成介电层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蚀刻所述介电层以形成第二通孔,并蚀刻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和所述介电层以形成第三通孔;通过蚀刻第二金属层以形成所述驱动电压引线的第二段、数据电压引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输出极,其中所述驱动电压引线的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段,所述输出极通过所述第三通孔连接所述有源层;形成平坦层于所述介电层上;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于所述平坦层上,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通过连接于所述输出极。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于所述平坦层上,其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层连接于所述输出极的步骤包含:蚀刻所述平坦层以形成第四通孔;蚀刻形成于所述平坦层的第三金属层以形成所述阳极层,其中所述阳极层通过所述第四通孔连接于所述输出极;形成像素定义层于所述平坦层上;蚀刻所述像素定义层以形成第五通孔;依序形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和阴极层于所述阳极层之上。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蚀刻所述缓冲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以形成第一通孔的步骤包含:蚀刻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以同时形成第一主要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及蚀刻所述缓冲层以形成第一辅助通孔,其中所述第一主要通孔和所述第一辅助通孔组成所述第一通孔。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所述驱动晶体管和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驱动电压引线和所述数据电压引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数据电压引线和驱动电压引线在可弯折非显示区分别位于不同层,因此可以节省步线(Layout)空间,具有缩短边框的有益效果。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显示区内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图3绘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OLED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图17绘示形成图3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装置10的示意图,图2绘示图1显示区101内的像素电路110的电路图。柔性OLED装置10包含显示区(Activearea)101和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区102包含可弯折区1021和信号垫区1022。柔性OLED装置10的可弯折区1021可以弯折,使得信号垫区1022位于显示屏的背面,因此可以缩短边框。信号垫区1022则分布有多条数据电压引线300、多条驱动电压引线302、304、多个数据传输垫310和多个驱动传输垫312、314。多个数据电压引线300一对一连接到多个数据传输垫310,多条驱动电压引线302、304一对一连接到连接到多个驱动传输垫312、314。显示区101设置多个像素电路110,每一像素电路110连接对应的驱动电压引线302、304以及数据电压引线300。数据传输垫310用来接收图像处理器(未图标)传送的数据电压Vdata,并将数据电压Vdata经由数据电压引线300传送至对应的像素电路110。驱动传输垫312、314分别用来传送高/低电平的驱动电压Vdd/Vss,并将驱动电压V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包含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柔性基板;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无机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无机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介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平坦层,设置于所述介电层上;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控制极和输出极,用来接收数据电压和驱动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阳极层、阴极层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用来依据所述数据电压和所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差产生光线;数据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数据电压引线位于所述介电层上,所述数据电压引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弯折区位于所述平坦层上;及驱动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输出极和驱动电压端,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驱动电压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无机层和所述缓冲层的第一通孔并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的第二通孔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包含显示区以及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包含:柔性基板;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柔性基板上;无机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无机层上;第二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介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上;平坦层,设置于所述介电层上;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上;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控制极和输出极,用来接收数据电压和驱动电压;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显示区之中,其包含阳极层、阴极层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阳极层和所述阴极层之间,用来依据所述数据电压和所述驱动电压的电压差产生光线;数据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数据电压引线位于所述介电层上,所述数据电压引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弯折区位于所述平坦层上;及驱动电压引线,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输出极和驱动电压端,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之中,所述驱动电压引线通过贯穿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所述无机层和所述缓冲层的第一通孔并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的第二通孔而连接到所述驱动电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晶体管另包含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之上,所述控制极位于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上,所述输出极通过贯穿所述介电层、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和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的第三通孔,连接到所述有源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层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第四通孔连接于所述输出极,用来接收所述驱动电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的材质为聚酰亚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层的材质可选自硅氧化合物(SiOx)、硅氮化合物(SiNx)的其中一种材料。6.一种形成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形成柔性基板;依序形成无机层和缓冲层于所述柔性基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薇薇杨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