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185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属于扁管储存技术领域。该扁管储存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储料部、排出机构和输送机构,其中,储料部用于储存扁管,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储料槽,所述扁管能沿其厚度方向叠放于所述储料槽内;排出机构与所述储料部一端的储料槽连接,用于所述扁管排出;输送机构与所述储料部连接,能将多个所述储料槽依次输送至所述排出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扁管储存装置通过并排设置多个储料槽,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依次将放置有扁管的储料槽输送至排出机构,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置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管储存装置
本技术涉及扁管储存
,尤其涉及一种扁管储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使得汽车配套产业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作为热交换介质的芯体的组装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高效率的芯体组装设备需求量也随之增长。汽车空调换热器已经由传统的管片式和管带式发展到平行流式。平行流式换热器芯体由扁管和翅片组成。在芯体的组装工艺中,需要扁管进行储存、排放和输送。因此,作为实现这一工艺环节的扁管储存装置也逐渐成为芯体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扁管储存装置应满足用于储存及排出扁管以完成全自动组装芯体的要求。所以扁管储存装置的设计是全自动组装机高效率组装芯体的关键之处。目前的扁管储存装置中包括储料部和输送部,其中储料部与移动装置连接,并能将储料部移动至输送部进行扁管的排出,然而当储料部中的扁管排出完成后,移动装置再返回原位进行下一扁管的放置后,再重复扁管输送动作,效率低下,已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配需求。为此,亟需提供一种扁管储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管储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置需求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储料部,其用于储存扁管,所述储料部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储料槽,所述扁管能沿其厚度方向叠放于所述储料槽内;排出机构,其与所述储料部一端的储料槽连接,用于所述扁管排出;输送机构,其与所述储料部连接,能将多个所述储料槽依次输送至所述排出机构。通过并排设置多个储料槽,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依次将放置有扁管的储料槽输送至排出机构,完成扁管排出的储料槽可以离开工作平台,进行下一批扁管的放置,在此阶段,输送机构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放置有扁管的储料槽输送至排出机构,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完成扁管排出后,需要返回原位进行下一批扁管的放置,继而再重复扁管输送动作,从而导致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配需求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储料槽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侧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多个输送件,且两个相邻所述储料槽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输送件,所述输送件能推动所述扁管移动。作为优选,所述输送件包括推动所述扁管移动的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于沿所述扁管宽度方向的一端。作为优选,所述输送件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基板设置于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上均能设置有用于连接调整板的连接部,所述调整板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作为优选,所述排出机构包括暂存槽和推送装置,所述暂存槽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储料槽的下方,且所述储料槽内的扁管能落入所述暂存槽内,所述推送装置能将所述暂存槽内的扁管推出。作为优选,所述推送装置包括能够远离或靠近所述暂存槽的推送端,所述推送端仅与所述暂存槽内位于最下方的扁管接触,并将所述扁管从所述暂存槽的扁管出口推出。作为优选,所述排出机构还包括:调整弧面,其位于所述暂存槽的下方,且所述调整弧面包括连接端和排出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暂存槽的扁管出口相切,所述排出端垂直于水平面,用于将水平状态的扁管调整为竖直状态;挡块,其设置于所述调整弧面背离所述推送装置的一侧,所述挡块与所述排出端相对的部分之间的距离为L,扁管的厚度为H,L=1~1.2H。作为优选,所述挡块包括第一挡位部和第二挡位部,所述第一挡位部靠近所述暂存槽设置,所述第二挡位部相对所述调整弧面的排出端设置,且所述第一挡位部和所述第二挡位部之间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与所述调整弧面形成用于所述扁管从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调整的调整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位部与所述调整圆弧面相对的挡位面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第二挡位部与所述让位槽通过连接斜面过渡。作为优选,所述挡块的第二挡位部连接有用于感应所述扁管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推送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并排设置多个储料槽,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依次将放置有扁管的储料槽输送至排出机构,完成扁管排出的储料槽可以离开工作平台,进行下一批扁管的放置,在此阶段,输送机构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放置有扁管的储料槽输送至排出机构,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配需求的问题;2)通过设置可调整厚度的输送件,从而使得扁管储存装置能够满足不同长度及不同宽度的扁管输送,提高了扁管储存装置的适应性,并且该输送件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缩短了扁管储存装置为适应不同规格扁管而进行调整的时间,进而提高了扁管储存装置的有效工作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扁管储存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扁管储存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00、扁管;1、工作平台;2、储料部;21、储料槽;3、排出机构;31、推送装置;32、调整弧面;321、连接端;322、排出端;33、挡块;331、第一挡位部;332、让位槽;333、第二挡位部;334、连接斜面;34、暂存槽;4、输送机构;41、传送带;42、输送件;421、第一基板;422、第二基板;5、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如图1所示,该扁管储存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上设置有储料部2、排出机构3和输送机构4,其中,储料部2用于储存扁管100,其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储料槽21,扁管100能沿其厚度方向叠放于储料槽21内;排出机构3与储料部2一端的储料槽21连接,用于扁管100排出;输送机构4与储料部2连接,能将多个储料槽21依次输送至排出机构3。本实施例中的扁管储存装置通过并排设置多个储料槽21,在输送机构4的作用下依次将放置有扁管100的储料槽21输送至排出机构3,完成扁管100排出的储料槽21可以离开工作平台1,进行下一批扁管100的放置,在此阶段,输送机构4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将放置有扁管100的储料槽21输送至排出机构3,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完成扁管100排出后,需要返回原位进行下一批扁管100的放置,继而再重复扁管100输送动作,从而导致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芯体的高效率装配需求的问题。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十个储料槽21,储料槽21中沿扁管100厚度方向放置有上百根扁管100,一个扁管储存装置可以实现上千根扁管100的储存,相当于现有的扁管储存装置十倍的储存量。当然,储料槽21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实施例仅是在此进行示例性说明。具体的,如图2所示,储料槽21沿扁管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输送机构4,其中输送机构4包括传送带41,传送带41的外侧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多个输送件42,且两个相邻储料槽21之间设置有一个输送件42,输送件42能推动扁管100移动。其中,输送件42包括推动扁管100移动的第一基板421,第一基板421设置于沿扁管100宽度方向的一端。于本实施例中,传送带41为链条式传送带,第一基板421垂直于链条式传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置有:储料部(2),其用于储存扁管(100),所述储料部(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储料槽(21),所述扁管(100)能沿其厚度方向叠放于所述储料槽(21)内;排出机构(3),其与所述储料部(2)一端的储料槽(21)连接,用于所述扁管(100)排出;输送机构(4),其与所述储料部(2)连接,能将多个所述储料槽(21)依次输送至所述排出机构(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上设置有:储料部(2),其用于储存扁管(100),所述储料部(2)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储料槽(21),所述扁管(100)能沿其厚度方向叠放于所述储料槽(21)内;排出机构(3),其与所述储料部(2)一端的储料槽(21)连接,用于所述扁管(100)排出;输送机构(4),其与所述储料部(2)连接,能将多个所述储料槽(21)依次输送至所述排出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槽(21)沿所述扁管(100)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输送机构(4),其中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传送带(41),所述传送带(41)的外侧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多个输送件(42),且两个相邻所述储料槽(2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输送件(42),所述输送件(42)能推动所述扁管(100)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42)包括推动所述扁管(100)移动的第一基板(421),所述第一基板(421)设置于沿所述扁管(100)宽度方向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件(42)还包括第二基板(422),所述第二基板(422)与所述第一基板(42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基板(422)设置于沿所述扁管(100)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基板(421)和所述第二基板(422)上均能设置有用于连接调整板的连接部,所述调整板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基板(421)和/或所述第二基板(422)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储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机构(3)包括暂存槽(34)和推送装置(31),所述暂存槽(34)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储料槽(21)的下方,且所述储料槽(21)内的扁管(100)能落入所述暂存槽(34)内,所述推送装置(31)能将所述暂存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强陈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