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4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43
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雨量较大时,难以将井口处大量积水在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排走,堆积在井口处的树叶等垃圾能够直接导致井口堵塞,应急性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加工有总排水孔,总排水孔内设置有舱体,舱体的顶面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舱体的底部连通有数个集水仓体,每个集水仓体上加工有第二排水孔,盖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升降器,集水仓体与升降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集水仓体通过其对应的升降器带动舱体沿总排水孔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的外壁与总排水孔的内壁相贴紧,当舱体处于下降状态时,舱体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城市地下水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盖,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
技术介绍
:我国是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155年间,大水灾就发生了1029次,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当城市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时,井盖的被动排水过程难以应对,应急性差,大量积水难以排出直接影响城市人民的出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现在城市地下水管道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常用的排水井盖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的井盖在降雨量较小时能够起到排水作用,虽然目前这种一体式结构的井盖样式多种且结构不一,但在雨量较大时,难以将井口处大量积水在难以短时间内迅速排走,一旦遇到随水流堆积在井口处的树叶等垃圾物品,直接发生堵塞,排水作用失灵,从而导致排水井周围及路面出现大量积水,尤其是在排水井设置在如立交桥下的地势低洼地区时,更容易造成大量积水,使来往车辆的通行不便,有的车辆甚至会被淹水导致熄火。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它包括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加工有总排水孔,总排水孔内设置有舱体,舱体的顶面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舱体的底部连通有数个集水仓体,每个集水仓体上加工有第二排水孔,盖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升降器,集水仓体与升降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集水仓体通过其对应的升降器带动舱体沿总排水孔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的外壁与总排水孔的内壁相贴紧,当舱体处于下降状态时,舱体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作为优选方案:总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挡圈,挡圈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总排水孔的孔壁上,舱体设置在挡圈的内侧壁上,每个升降器包括拉伸弹簧、移动托板、挡板、连接绳和滑轮,拉伸弹簧、挡板和滑轮依次并列设置在盖本体的底部,挡板的一端与盖本体固定连接,拉伸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挡圈的外侧壁上,拉伸弹簧和挡板之间设置有移动托板,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托板上,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搭接在移动托板上,连接绳与集水仓体一一对应设置,连接绳的一端穿过挡板与移动托板固定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与其对应的集水仓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舱体包括上盖和主仓体,上盖设置在主仓体的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上盖内加工有上腔体,上盖的顶部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每个第一排水孔与上腔体相连通,主仓体内加工有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相连通形成有排水腔。作为优选方案:移动托板的形状为L形,移动托板的竖直端靠近盖本体的底部设置,移动托板的水平端与舱体相配合设置。作为优选方案:主仓体的底部加工有下排水孔,下排水孔与下腔体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每个集水仓体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管,每个集水仓体通过其对应的连接管与舱体的底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方案:它还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包括支撑板和数个第一支撑杆,支撑板水平设置在盖本体的下方,支撑板上均布有数个第一支撑杆,支撑板通过数个第一支撑杆与盖本体固定连接,支撑板上加工有中心孔,舱体穿设在中心孔内,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支撑弹簧,每个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和上盖之间。作为优选方案:连接绳为钢丝绳。作为优选方案:挡圈和舱体之间设置有坠网,坠网为弹性网片,坠网的形状为长方形,坠网的上边设置在挡圈上,坠网的上边围绕挡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坠网的下边设置在舱体的顶部,坠网的下边围绕上盖的圆周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本专利技术通过盖本体、总排水孔、舱体、第一排水孔、集水仓体、第二排水孔和升降器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主动排水的效果,有效疏导排水通道,即便树叶或其他小型的垃圾物品覆盖在盖本体,通过舱体在数个升降器的带动下作出竖直方向的升降动作,将树叶等其他异物排到下水中,能够及时缓解堵塞问题,确保排水通道畅通,避免盖本体周围及路面出现大量积水。二、本专利技术具有应急性,排水以及清理垃圾物品的方式多样,不同种类和体积的垃圾物品清理方式不同,利用积水重量和垃圾物品的重量作为下压动力进行及时排水,还能够人工手动下压舱体进行排水。三、本专利技术不但适用于中小雨情况下的顺畅排水,还能够应对洪涝灾害环境下的大量积水状态下的排水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舱体2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舱体2运动到下降极限位置;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舱体2和支撑底座之间连接关系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坠网1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坠网17的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盖本体;2-舱体;2-1-第一排水孔;2-2-上盖;2-3-主仓体;3-集水仓体;4-升降器;5-挡圈;6-拉伸弹簧;7-移动托板;8-挡板;9-连接绳;10-滑轮;11-下排水孔;12-连接管;13-支撑杆;14-支撑弹簧;15-支撑板;16-辅助排水孔;17-坠网;18-中心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盖本体1,盖本体1的顶部加工有总排水孔,总排水孔内设置有舱体2,舱体2的顶面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2-1,舱体2的底部连通有数个集水仓体3,每个集水仓体3上加工有第二排水孔3-1,盖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升降器4,集水仓体3与升降器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集水仓体3通过其对应的升降器4带动舱体2沿总排水孔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舱体2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上升极限位置为舱体2能够上升的最高位置,即舱体2的外壁与总排水孔的内壁相贴紧,当舱体2处于下降状态时,舱体2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当舱体2运动到下降极限位置时,下降极限位置为舱体2能够下降的最低位置,即此时舱体2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的高度最大。排水通道的顶部形状为圆环形,排水通道高度不超过100cm,即舱体2顶部和总排水孔之间的相对距离不超过100cm。盖本体1的顶部还加工有多个辅助排水孔16。舱体2和集水仓体3的形状均为圆锥形,集水仓体3包括空心圆柱体和圆锥形盖体,空心圆柱体的下端连通有圆锥形盖体,且二者相连通,圆锥形盖体上加工有多个第二排水孔3-1,同理于舱体2的结构设置。进一步的,总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挡圈5,挡圈5的结构为筒形,挡圈5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总排水孔的孔壁上,舱体2设置在挡圈5的内侧壁上,每个升降器4包括拉伸弹簧6、移动托板7、挡板8、连接绳9和滑轮10,拉伸弹簧6、挡板8和滑轮10依次并列设置在盖本体1的底部,挡板8竖直设置,挡板8的上端与盖本体1固定连接,拉伸弹簧6的一端设置在挡圈5的外侧壁上,拉伸弹簧6和挡板8之间设置有移动托板7,拉伸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加工有总排水孔,总排水孔内设置有舱体,舱体的顶面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舱体的底部连通有数个集水仓体,每个集水仓体上加工有第二排水孔,盖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升降器,集水仓体与升降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集水仓体通过其对应的升降器带动舱体沿总排水孔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的外壁与总排水孔的内壁相贴紧,当舱体处于下降状态时,舱体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本体,盖本体的顶部加工有总排水孔,总排水孔内设置有舱体,舱体的顶面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舱体的底部连通有数个集水仓体,每个集水仓体上加工有第二排水孔,盖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升降器,集水仓体与升降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集水仓体通过其对应的升降器带动舱体沿总排水孔的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的外壁与总排水孔的内壁相贴紧,当舱体处于下降状态时,舱体与总排水孔之间形成的排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其特征在于:总排水孔内固定安装有挡圈,挡圈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总排水孔的孔壁上,舱体设置在挡圈的内侧壁上,每个升降器包括拉伸弹簧、移动托板、挡板、连接绳和滑轮,拉伸弹簧、挡板和滑轮依次并列设置在盖本体的底部,挡板的一端与盖本体固定连接,拉伸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挡圈的外侧壁上,拉伸弹簧和挡板之间设置有移动托板,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移动托板上,当舱体运动到上升极限位置时,舱体搭接在移动托板上,连接绳与集水仓体一一对应设置,连接绳的一端穿过挡板与移动托板固定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与其对应的集水仓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排水量的防堵井盖,其特征在于:舱体包括上盖和主仓体,上盖设置在主仓体的上方且二者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上盖内加工有上腔体,上盖的顶部加工有多个第一排水孔,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嘉李剑英卢伟匡兵肖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