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六祥专利>正文

多相流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28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相流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油管、出油管、排污管,壳体内装置有分流管、分流箱、隔板、挡板和排气浮球阀;进油管出口设置分流管,分流管进口位于进油管内,分流管外壁与进油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分流管外围设置有后端封闭的分流箱,分流箱前端设有与间隙相连通的出气口和出油口,隔板设在分流箱下面,隔板上端与分流箱固接、下端与壳体底部之间设进液口;挡板位于隔板后面,挡板后端与壳体固接、前端与隔板之间设有出液口;隔板、壳体与挡板下面构成液室,隔板、壳体与挡板上面构成二次分离油气室,壳体与分流箱上面构成气室;排污管在壳体底部与液室相通,出油管进口与油室相通;壳体顶部、与气室相应的位置设出气孔,排气浮球阀装在出气孔下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原油分离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原油气液分离 的多相流分离器
技术介绍
从井下抽取上来的原油是气体、油与水的混合物,需要对其给予 分离。目前的油气分离器,主要采用离心式分离器和阻隔式分离器,这两种分 离器体积庞大,占地多,价格贵,且分离效果不理想,会发生液气一.次混合, 并且无法在单井上独立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分离效果好、造 价低、能避免液气二次混合并适用于宇-井安装使用的多相流分离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相流分离器, 包括壳体、进油管、出油管、排污管,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装置有分流管、分 流箱、隔板、挡板和排气浮球阀;进油管出口设置分流管,分流管的进口位于 进油管管内,分流管外壁与进油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分流管外围设置有后端 封闭的分流箱,分流箱前端设有与间隙相连通的出气口和出油口,隔板设在分 流箱下面,隔板上端与分流箱固接、下端与壳体底部之间设有进液口;挡板位 于隔板后面,挡板后端与壳体固接、前端与隔板之间设有出液口;隔板、壳体 与挡板下面构成液室,隔板、壳体与挡板上面构成二次分离油气室,壳体与分 流箱上面构成气室;排污管安装在壳体底部与液室相通,出油管进口与油室相 通;壳体顶部、与气室相应的位置设有出气孔,排气浮球阀安装在出气孔下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木专利技术,因分流管的进口位于进油管管内,分流管外 壁与进油管内壁之间设有间隙;若流体出现上气下液状态,流体从进油管流出时,气流经间隙向上运行、经分流箱前端设有的出气n进入气室,液流经间隙向下走、经进液口进入液室,自然分离;若流体出现夹气状态时,当流体从进 油管流出时液流经间隙向下走,气流直接进入分流管,从分流管中流出、进入 分流箱,气体向上进入气室,液体向下通过挡板、流经进液口进入液室。进入 气室的气体经壳体顶部设有的出气孔流出进入输气管路;进入液室的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其中的杂质污泥等下沉在壳体底部,经排污管排出,油液则从挡 板前端与隔板之间设有的出液口进入油室,从出油管进入输油管路,完成气、 液体分离。如壳体内的油量过多,则将出气口下方安装的排气浮球阀顶起,浮 球阀将出气口封闭,防止液体进入输气管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分流管、分流箱、隔板、挡板和排气浮球阀等 主要设施均装置在壳体内,结构紧凑、体积小;从进油管流出的流体经过分流管外壁与进油管内壁之间设有的间隙完成首次分流;进入分流管、分流箱的流体完成二次分流,两次分流分离效果好,分流后的气、液体分别进入气室、液室,避免液气二次混合;因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单井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壳体顶盖,102—壳体底板,2—进油管,3—间隙, 4一排气浮球阀,5—安全阀,6—出油管,7—法兰盘,8—分流管,9一分流箱, 10—第三隔板,11—破泡板,12—隔板,13—滑轨,14—挡板,15—压板,16 一过滤网,17—出气口, 18—排污管,19一底座,20—手孔,21—出油口, 22 一进液口, 23—出液口, 24—液室,25—二次分离油气室,26—气室,27—出 气孔,28—第二隔板。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一种多相流分离器,包括壳体l、进油管2、出油 管6、排污管18;壳体1内装置有分流管8、分流箱9、隔板12、挡板14和排 气浮球阀4;进油管2出口设置分流管8,分流管8的进口位于进油管2管内, 分流管8外壁与进油管2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分流管8外围设置有后端封闭的 分流箱9,分流箱9前端设有与间隙3相连通的出气口 17和出油口 21,隔板12 设在分流箱9下面,隔板12上端与分流箱9固接、下端与壳体l底部之间设有 进液口 22;挡板14位于隔板12后面,挡板14后端与壳体1固接、前端与隔板 12之间设有出液口 23;隔板12、壳体1与挡板14下面构成液室24,隔板12、 壳体1与挡板14上面构成二次分离油气室25,壳体1与分流箱9上面构成气室 26;流体从进油管2流出时,气流经间隙3向上运行、经分流箱9前端设有的 出气口 17进入气室26,液流经间隙3向下走、经进液口 22进入液室24,使气、 液混合体自然分离;当流体出现层流状态为夹层时,夹层流体进入分流管8,气、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自然分开,从分流管8流出后;气体向上运行,液体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隔板12向下流,从进液口 22进入液室24;排污管18安装在壳体1底部与液室24相通,将沉淀在壳体l底部的杂质排出,出油管6进口位于二次 分离油气室25近于底部的位置,可以将分离出来的油及时输出,出油管6出口 通过法兰盘7与输油管路连接;壳体顶盖101、与气室26相应的位置设有出气 孔27,排气浮球阀4安装在出气孔27下方,壳体l固定安装在底座21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完善,为了避免液体中存在的气泡和杂物前行进入油室25, 在出液口 23处安装有过滤网16;隔板12与挡板14前端对应的位置固设有压板 15,压板15和挡板14的下面装有滑轨13,过滤网16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滑 轨13;并在壳体1上、与过滤网16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手孔20,以在过滤网需 要拆洗时操作方便;在手孔20处装有密封压盖(图中未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完善,为了进一步的清除液体中的气泡和杂物,在隔 板12与壳体1之间增设有与壳体1底部大致垂直的第二隔板28。作为本专利技术又一歩的完善,为了将残留气体进一步破碎清除,全面干净消 除液体中的残留气体,在第二隔板28与壳体1之间增设有与壳体1底部大致垂 直的第三隔板10,并在第二隔板28与第三隔板10之间安装破泡板11,破泡板 11上设有许多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歩的完善,为了防止壳体1内堵塞,造成前置管路压力 增高,破坏设备,在壳体1的壳体顶盖101上安装有安全阀5,当壳体1内压力 过大时,安全阀5自动打开,流体从安装安全阀5的孔洞排出。为了制造安装方便,壳体1的壳体顶盖101与主壳体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壳体1的壳体底板102与主壳体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多相流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油管、出油管、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装置有分流管(8)、分流箱(9)、隔板(12)、挡板(14)和排气浮球阀(4);所述进油管(2)出口设置所述分流管(8),所述分流管(8)的进口位于所述进油管(2)管内,所述分流管(8)外壁与所述进油管(2)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所述分流管(8)外围设置有后端封闭的所述分流箱(9),所述分流箱(9)前端设有与所述间隙(3)相连通的出气口(17)和出油口(21),所述隔板(12)设在所述分流箱(9)下面,所述隔板(12)上端与所述分流箱(9)固接、下端与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设有进液口(22);所述挡板(14)位于所述隔板(12)后面,所述挡板(14)后端与所述壳体(1)固接、前端与所述隔板(12)之间设有出液口(23);所述隔板(12)、所述壳体(1)与所述挡板(14)下面构成液室(24),所述隔板(12)、所述壳体(1)与所述挡板(14)上面构成二次分离油气室(25),所述壳体(1)与所述分流箱(9)上面构成气室(26);所述排污管(18)安装在所述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相流分离器,包括壳体、进油管、出油管、排污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装置有分流管(8)、分流箱(9)、隔板(12)、挡板(14)和排气浮球阀(4);所述进油管(2)出口设置所述分流管(8),所述分流管(8)的进口位于所述进油管(2)管内,所述分流管(8)外壁与所述进油管(2)内壁之间设有间隙(3);所述分流管(8)外围设置有后端封闭的所述分流箱(9),所述分流箱(9)前端设有与所述间隙(3)相连通的出气口(17)和出油口(21),所述隔板(12)设在所述分流箱(9)下面,所述隔板(12)上端与所述分流箱(9)固接、下端与所述壳体(1)底部之间设有进液口(22);所述挡板(14)位于所述隔板(12)后面,所述挡板(14)后端与所述壳体(1)固接、前端与所述隔板(12)之间设有出液口(23);所述隔板(12)、所述壳体(1)与所述挡板(14)下面构成液室(24),所述隔板(12)、所述壳体(1)与所述挡板(14)上面构成二次分离油气室(25),所述壳体(1)与所述分流箱(9)上面构成气室(26);所述排污管(18)安装在所述壳体(1)底部与所述液室(24)相通,所述出油管(6)进口位于所述二次分离油气室(25);壳体顶盖(101)、与所述气室(26)相应的位置设有出气孔(27),所述排气浮球阀(4)安装在所述出气孔(27)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六祥
申请(专利权)人:张六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