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本申请属于飞机余油收集与排放技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飞机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余油会经余油排放管道排泄外界,对外界环境,尤其是机场造成污染,为避免余油为避免污染机场,需要对排出的余油进行收集和控制排放。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易于更换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漏油收集接头及一种整体油箱放油支座。其中,易于更换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漏油收集接头由上接头、波纹管和下接头组成,连接漏油管路,将漏油导入到漏油收集箱,其主要起到将漏油导入到漏油收集箱的作用,波纹管本身的燃油收集功能有限;整体油箱放油支座密封铆接在油箱内部,在支座底面设置了2-8个均匀分布的放油槽,拧开螺塞后,燃油经放油槽、螺孔排出油箱,其不足之处在于密封圈仅靠螺塞拧紧,如螺塞在振动或外力作用下产生转动,存在漏油的风险,另外当螺塞拧开后,燃油经螺塞或螺孔排出时没有固定的管路通道,容易污染操作手和周围环境,使用时不方便。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与所述机身蒙皮(3)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与所述余油收集腔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排放的余油;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排油孔;余油排放开关(2),与所述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其中,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油孔通过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与外界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所述排油孔排出至外界;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使所述排油孔处于封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与所述机身蒙皮(3)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与所述余油收集腔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排放的余油;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排油孔;余油排放开关(2),与所述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其中,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油孔通过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与外界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所述排油孔排出至外界;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使所述排油孔处于封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螺栓(4);气密型托板螺母(6),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4)配合使所述壳体(1)的边沿与所述机身蒙皮(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型托板螺母(6)为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所述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有:垫片(5),设置在第一连接螺栓(4)与所述壳体(1)之间;铝制垫片(8),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边沿与所述机身蒙皮(3)之间;第一沉头铆钉(7),依次穿过所述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的耳片及所述机身蒙皮(3)将所述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与所述连接铝制垫片(8)固定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垫片(8)与所述壳体(1)的边沿以及与所述机身蒙皮的接触部位涂有密封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使所述余油收集腔与外界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陆富全,冯维超,王安武,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