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88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包括中间筒、第一套筒与第一旋流叶片,所述中间筒通过第一旋流叶片与第一套筒连接,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在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一旋流叶片上、下端面的第一导流孔,所述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内部的浆液,防止脱硫增效器内部形成的持液层过厚;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降低了设备阻力,提高设备对浆液分布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流式脱硫增效器
本技术涉及湿法脱硫
,尤其涉及一种旋流式脱硫增效器。
技术介绍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燃煤锅炉、钢铁、水泥等行业逐步展开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在此背景下,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因其脱硫增效效果优,投资低,实施难度小,运行可靠、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脱硫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在公开号为“CN206276173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除尘脱硫增效器”,其包括气旋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旋筒内部的盲筒,盲筒上安装气旋叶片,烟气经过所述除尘脱硫增效器时,在气旋叶片与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与旋转流动,使烟气经过除尘脱硫增效器时,气旋叶片与气旋筒的筒壁产生气液撞击使烟气中的微小粉尘与浆液互相碰撞团聚凝聚成大液滴,大液滴再被气旋筒表面液膜捕获达到去除粉尘颗粒物的净化目的,同时,由于烟气经过气旋叶片时,发生强烈的旋转流动,烟气的动能增加,烟气与喷淋浆液发生更强烈的碰撞,浆液的液膜更易被打破,从而加速SO2的脱除反应,从而提高脱除效率,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一些不足:1、盲筒的上下端面均为平面,这就使得提高了设备阻力,降低了设备对浆液的分布能力;2、脱硫浆液由上向下喷淋,喷淋而下的浆液在旋流叶片的作用下形成一定厚度的持液层,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持液层没有一个有效的导液结构,在持续的喷淋下,持液层容易过厚,影响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旋流式脱硫增效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包括中间筒、第一套筒与第一旋流叶片,所述中间筒通过第一旋流叶片与第一套筒连接,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在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一旋流叶片上、下端面的第一导流孔,所述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通过第二旋流叶片连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旋流叶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旋流叶片相反。进一步,所述第二旋流叶片在靠近第二套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二旋流叶片上、下端面的第二导流孔。进一步,所述中间筒包括固定部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部上、下两端的上活动部、下活动部,所述弧形面分别设置在上活动部与下活动部上。进一步,所述上活动部、下活动部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固定部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导流孔,导流内部的浆液,防止脱硫增效器内部形成的持液层过厚;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降低了设备阻力,提高设备对浆液分布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包括中间筒1、第一套筒2与第一旋流叶片3,中间筒1通过第一旋流叶片3与第一套筒2连接,第一旋流叶片3在靠近第一套筒2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一旋流叶片3上、下端面的第一导流孔31,导流内部的浆液,防止脱硫增效器内部形成的持液层过厚,中间筒1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降低了设备阻力,提高设备对浆液分布能力。如图3所示,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套筒4,第一套筒2与第二套筒4通过第二旋流叶片5连接,第一旋流叶片3的旋转方向与第二旋流叶片5相反,第二旋流叶片5在靠近第二套筒4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二旋流叶片5上、下端面的第二导流孔51。如图4所示,在第三种实施例中,中间筒1包括固定部11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部11上、下两端的上活动部12、下活动部13,弧形面分别设置在上活动部12与下活动部13上,上活动部12、下活动部13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固定部11连接。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包括中间筒、第一套筒与第一旋流叶片,所述中间筒通过第一旋流叶片与第一套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在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一旋流叶片上、下端面的第一导流孔,所述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所述中间筒包括固定部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部上、下两端的上活动部、下活动部,所述弧形面分别设置在上活动部与下活动部上;所述上活动部、下活动部分别通过螺纹结构与固定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旋流式脱硫增效器,包括中间筒、第一套筒与第一旋流叶片,所述中间筒通过第一旋流叶片与第一套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叶片在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开设有连通第一旋流叶片上、下端面的第一导流孔,所述中间筒的上、下两端均为弧形面;所述中间筒包括固定部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固定部上、下两端的上活动部、下活动部,所述弧形面分别设置在上活动部与下活动部上;所述上活动部、下活动部分别通过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沛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净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