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宏亮专利>正文

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0447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中药领域内的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10~130份,炒莱菔子50~70份,前胡35~60份,共为君药;炙麻黄15~30份,浙贝75~90份,炙百部25~50份,白前45~70份,桑白皮125~150份,炙冬花45~70份,共为臣药;制半夏90~110份,葶苈子140~150份,炙紫菀60~75份、炙冬花40~55份,鱼腥草120~145份,浮海石30~45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0~140℃,保温3~5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90~110℃,保温2~4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0~90℃,保温4~6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4~0.6g作为一份装入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直接用温水口服,不需要自己动手在家里煎药,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杂志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出版的国家级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目前的化痰止咳类中药需要自己动手煎药,费时费力,现有的药物中缺少能够直接服用的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能够直接用温水口服,不需要自己动手在家里煎药,省时省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10~130份,炒莱菔子50~70份,前胡35~60份,共为君药;炙麻黄15~30份,浙贝75~90份,炙百部25~50份,白前45~70份,桑白皮125~150份,炙冬花45~70份,共为臣药;制半夏90~110份,葶苈子140~150份,炙紫菀60~75份、炙冬花40~55份,鱼腥草120~145份,浮海石30~45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0~140℃,保温3~5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90~110℃,保温2~4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0~90℃,保温4~6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4~0.6g作为一份装入胶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炙麻黄,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炒苏子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炒莱菔子,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本专利技术的君臣佐使药互相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用于化痰止咳,并且可以极大地降低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囊采取一号胶囊,胶囊中装入0.5g药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00℃,保温3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5℃,保温5h。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川贝80份,炒苏子120份,炒莱菔子60份,前胡45份,共为君药;炙麻黄25份,浙贝80份,炙百部35份,白前55份,桑白皮135份,炙冬花55份,共为臣药;制半夏100份,葶苈子145份,炙紫菀65份、炙冬花45份,鱼腥草130份,浮海石38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10份,炒莱菔子50份,前胡35份,共为君药;炙麻黄15份,浙贝75份,炙百部25份,白前45份,桑白皮125份,炙冬花45份,共为臣药;制半夏90份,葶苈子140份,炙紫菀60份、炙冬花40份,鱼腥草120份,浮海石30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5℃,保温4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00℃,保温3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5℃,保温5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5g作为一份装入一号胶囊。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20份,炒莱菔子60份,前胡45份,共为君药;炙麻黄25份,浙贝80份,炙百部35份,白前55份,桑白皮135份,炙冬花55份,共为臣药;制半夏100份,葶苈子145份,炙紫菀65份、炙冬花45份,鱼腥草130份,浮海石38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5℃,保温4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00℃,保温3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5℃,保温5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5g作为一份装入一号胶囊。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30份,炒莱菔子70份,前胡60份,共为君药;炙麻黄30份,浙贝90份,炙百部50份,白前70份,桑白皮150份,炙冬花70份,共为臣药;制半夏110份,葶苈子150份,炙紫菀75份、炙冬花55份,鱼腥草145份,浮海石45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5℃,保温4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00℃,保温3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5℃,保温5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5g作为一份装入一号胶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炙麻黄,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炒苏子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炒莱菔子,主治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本专利技术的君臣佐使药互相配合,能够快速有效地用于化痰止咳,并且可以极大地降低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10~130份,炒莱菔子50~70份,前胡35~60份,共为君药;炙麻黄15~30份,浙贝75~90份,炙百部25~50份,白前45~70份,桑白皮125~150份,炙冬花45~70份,共为臣药;制半夏90~110份,葶苈子140~150份,炙紫菀60~75份、炙冬花40~55份,鱼腥草120~145份,浮海石30~45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0~140℃,保温3~5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90~110℃,保温2~4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0~90℃,保温4~6h;将上述各种药物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0目筛,混合搅拌均匀,称取0.4~0.6g作为一份装入胶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痰止咳的中药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痰止咳的中药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成分:川贝80份,炒苏子110~130份,炒莱菔子50~70份,前胡35~60份,共为君药;炙麻黄15~30份,浙贝75~90份,炙百部25~50份,白前45~70份,桑白皮125~150份,炙冬花45~70份,共为臣药;制半夏90~110份,葶苈子140~150份,炙紫菀60~75份、炙冬花40~55份,鱼腥草120~145份,浮海石30~45份,共为佐使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川贝,炒苏子,炙麻黄,浙贝和炙百部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130~140℃,保温3~5h;将炒莱菔子,前胡,白前,桑白皮,炙冬花和制半夏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90~110℃,保温2~4h;将葶苈子、炙紫菀、鱼腥草和浮海石置于加热炉中加热到80~90℃,保温4~6h;将上述各种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徐宏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